可持续发展的兴起与经济学理论范式转变研究
2020-11-27蒋艺
蒋艺
(身份证号,22020419920519****)
一、引言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不反对经济的增长,而是强调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的协调,也就是说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统一,促进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指导之下,人们要转变经济行为,改革经济政策。
二、可持续发展的兴起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
二战结束之后,各国都投入到了经济建设的过程当中,尤其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这30多年的时间里,各国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相信只有经济增长才能够带来持续稳定的和平,才能够积累社会财富,提高国际地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实际的保障。
但是,很多国家在这样的长期发展当中,虽然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以及政策方面的调整,但是却陷入到了滞胀或经济倒退的泥潭当中。虽然人类在物质财富的增长方面长足进步,甚至很多国家都提高了人类的预期寿命,但民众却感到生活环境变差、生活质量下降。伴随着经济生长而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枯竭问题、人类生活幸福感下降问题是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对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当中,学术界和经济界一致认为:自然界的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例如化石能源等等。如果长期坚持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自然界索取资源,造成环境的污染和浪费,势必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难。因而,必须要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发展转型,才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美国研究学者威廉克·拉尔肖斯和梅多斯等人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可以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并列为人类发展革命的重要理论[1]。
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细化
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认识到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例如1980年3月签订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就将可持续发展列为人类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可循环。在这种有限非增长的物质发展模式之下,必须要限制发展的状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经济学家将发展的本质分为极弱的可持续性、弱的可持续性、强的可持续性、极强的可持续性四种类别。每一种类别对应着不同的支持者、内涵,在对待经济增长的态度以及政策主张等方面,也具有不同的解释。
(二)例如,极弱的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认为: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至今存在着正向关系,经济增长可以刺激有利于环境的技术进步,而且环境质量是一种奢侈品,经济增长可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使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有效需求增加,它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有利的。该种想法支持之下的政策主张是:促进经济增长,保证自由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
(三)而极强的可持续性则认为: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产量的增加,从长期来看对环境是有害的,环境政策的实施对环境质量有暂时的正面作用,但如果不停止增长,环境质量不会有根本性的好转。其对应的经济政策主张为: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甚至停止经济增长。
(四)弱的可持续性和强的可持续性则介于两者之间[2]。
三、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经济学理论发生的转变
(一)转变经济发展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兴起对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范式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挑战。该种理论破除了传统经济学家对于环境资源的错误认知,提出了可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不鼓励人们进行超越自身经济水平和环境限制水平的消费。该经济学假说认为,自然资源是稀缺的,将来会变得更加稀缺,只有控制经济增长的速度,对于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良性的调整,在经济系统的约束范围之内,寻找更优的协调方式,强调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控制,才能够真正实现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很多西方学者以及我国的学者对于新古典经济学范式进行了批判以及辩证地看待。
目前我国学者认为的可持续发展,基本上可以概括在强的可持续性范畴之内,认为: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并不是完全可替代的,发展的问题仍然需要发展的方式来解决。既要促进经济的恢复性增长,解决贫困和不发达的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也要追求可持续性的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的污染,通过绿色合理的方式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
(二)转变经济行为模式
在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指导之下,要将经济学理论范式看作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也就是说,进行经济学研究要在环境保护的限定范围之内,并不能将生态系统认定是经济系统开采和处置废物的相关场所。进行经济学发展要探讨边际效益的增加与减少,分析经济发展是否能够带来环境效益的综合改善,从整体角度进行经济与非经济性的分析,对最佳规模、边际成本的概念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探索。
本质上要超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当中的理论限制,强调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以及环境限制。例如,建筑成本分析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角度之下,就要进行全生命周期地看待,将建筑工程开展过程当中的环境政策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环境治理成本以及后续的土地再利用成本,都计入到经济成本当中。这种方式显著提高了建筑工程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转变经济调节政策
每一种经济学理论都对应着一种代表性的经济政策,在可持续性经济理论指导之下,政策制定方面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短缺、生产效率低下等相关的外部因素,也要对市场规模和有效需求不足等制约内部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整合。
第一,在宏观政策调整方面,要对社会的有效需求进行全面的探讨,通过有效的市场刺激等方式,对于生产过剩现象进行全面调节,避免出现严重的生产和消费失衡现象。
第二,可持续发展视角之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认为,经济增长实际上是将自然当中的环境资源转化为人造资本的过程,这种增长并不是毫无成本的,而是一种人为转化、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长此以往,自然资源会变得日益枯竭。
第三,在该种视角之下进行政策的调整,要综合资源开采部门的相应观点。就像商业部门、工业部门反映市场分配的公正性一样,通过这种自然资源开采部门的意见调节,对于自然资源的稀缺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综合判断。
第四,要对各种资源消费补贴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控制,加大对于自然资源流量和环境征税,从而增加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经济成本。这对于资金的流向以及行业转型的方向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在进行经济指导的过程当中,要保障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经济增长当中强调环保文化建设,避免人们出现高消费、奢侈性消费等等,而引导消费者进行合理适度消费,不能为了消费而消费。
第六,还要在全社会宣传可持续的发展价值观,并配合一定的税收调节和行政手段等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不断丰富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避免人们片面陷入到物质追求的过程当中。
(四)转变经济增长的判断指标
在传统的新古典经济范式下,人们更多的用GDP、GNP作为衡量国民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而在新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之下,很多学者都应用绿色GNP作为经济衡量的发展指标,将环境资源进行市场定价。
首先,将由经济增长带来的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生态功能改善以及人类生活幸福感的下降,都纳入到这个成长体系当中,通过绿色GNP衡量指标可以对国民经济体系进行合理的指挥。
其次,这种绿色GNP体系可以对污染问题、交通堵塞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管控,全面反映环境资源的有效价值,通过市场的组合方法,对资源的开采获取和使用进行合理的定价。例如,皮尔斯等学者认为,通过绿色GNP理念(可持续的社会进国民生产总值SSSNP),就可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效地控制。
再次,在它的计算公式当中,经济增长的总量=净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防御性支出-自然资本折旧。皮尔斯创造性地将自然资本的折旧纳入到了经济增长的计算当中,符合绿色发展观念。
最后,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当中,通过这种协调控制并应用新的经济发展工具,可以显著提高经济发展的统一性和合理性。在未来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随着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绿色生产这一理念将逐渐深入人心。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指标进行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改善,改变传统的经济行为模式,可以减少经济增长对于环境自然和资源造成的消耗,减少污染,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3]。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在21世纪不断地完善。对其经济学理论范式的转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模式理论不断丰富。从本文分析可知,研究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们从问题的角度看待目前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经济学理论范式研究当中存在的不足。因而我们要探讨政策调整的路径以及经济学发展指标的改善等等,促进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