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国有企业思想工作改进与创新的思考

2020-11-27郑嘉慧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30期
关键词:政工干部政工职工

郑嘉慧

(安徽皖维集团合肥德瑞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8000)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下国有企业特色的管理文化,在维护企业稳定发展、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方面有很大作用,尤其是面对企业转型升级需求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领导者更要重视起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满足职工的文化素质提升和政治觉悟提升需求,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助力。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创新需求,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需要逐步完善与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也要摆脱传统工作模式束缚,全面调动国企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一、国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与不足

重视传统理论继承,新思想创新不够。在现阶段,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是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战略堡垒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理论宣传形式和手段仍然不够多样化,仍然存在疲于应付现状,这些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国有企业建设的需要。重视企业效益忽视政工人才培养。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流企业文化,更要有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这样才能引导、教育、激发国有企业干群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增添动力。就目前情形来看,政工人才培养相对滞后,高素质专业型政工人才尤为不足,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企业稳定发展。重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一致性而忽略差异性。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虽都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上层建筑,但两者在方式和内容上都有差异,企业文化注重管理,思政工作重在教育。从先后顺序来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建立良好企业文化的前提和基础,但长时间以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和企业文化融为一体,在实践中科学性和持续性欠佳。

二、国有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及创新对策

(一)发展“智慧思政”

新时代中互联网的作用越多越大,各种“互联网+”的新型工作形态开始不断涌现,国有企业应当紧抓互联网时代为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构建“互联网+思政工作”机制,发展“智慧思政”。一方面,当前国有企业职工的年龄结构变化为,“1961—1970”年后出生的职工逐渐落幕,1970—1989年后出生的职工占据主控地位,1990—1999年后出生的职工征战主战,其主体和一线职工年龄较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信息获取的基本途径就是互联网,同样的其在各方面的压力也极大,精神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的冲击下较为弱化,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传统思政工作中的相关内容认可度较差,需要思政工作进行主动转变创新,构建职工信息数据库,提供智能化思政工作支持,占据职工思想表达主要阵地的舆论主导,运用年轻人喜欢且容易接受的互联网进行思政工作。另一方面,构建企业具体的思政工作网络平台,将PC端作为内外网的主要依托,提供移动终端App的功能,扩展思政工作开展渠道,利用网络平台深度传播党的政策方针,提升思政工作的时效性,自动为相关职工提供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服务,智能化地推送相应文章,实现思政工作的企业职工全覆盖。

(二)更新思政工作观念

新时代下我国社会出现的变化也会在国有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反映出来,需要更新思政观念。当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思政工作的过程中存在方式单一,过于形式化,为了开展而开展,目标随意、流程机械,和企业实际的关联不紧密,所获得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对此,需要国有企业在新时代中重视思政工作的政治地位,将其和企业的日常运营工作进行联系,找寻思政工作和企业中心工作之间的结合点,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坚持“思政+经营”的工作观念,实现工作开展目的。

(三)构建常态学习机制

传统国有企业思政工作教育形式往往都是结合国家相关会议的内容而进行平铺直叙,上级传达什么下级完成什么,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过于教条化和刻板化,和企业中心工作的关联性不紧密,导致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思政工作存在忽视的现象。对此,在新时代中需要构建常态学习机制,并将学习内容结合企业发展,使其可以服务于企业的经济效益,适当运用心理学的内容,从职工思想的基本规律出发,关注职工在接受思政工作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并结合心理学知识引导职工将自身的想法进行表达,帮助职工更好地解决问题,保证思政工作的工作效果。同时,合理分配教育形式的占比,在原有学习机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活动,结合各部门职工工作岗位特点,将思政工作添加到其日常工作活动中,形成思政工作-职工工作-经营工作三位一体的工作载体,使其相辅相成,提升职工思想水平,构建和市场运用规律相适应的思政常态学习机制,理论结合实践,保证思政工作质量。

(四)强化队伍建设,培养政工人才

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力度不足,这也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点。企业内部一些政工干部缺乏个体发展空间,对比企业内部同级的技术干部人才、行政干部,政工干部无论是培训学习机会还是薪酬级别都存在落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工干部工作积极性提升、也不利于政工人才培养。基于此,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现有的思想政治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用人和考核制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国有企业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能力。明确政工干部在企业人才体系中的地位,树立“党管人才”的视野,规划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与引进计划,实现稳定队伍、优化结构和提升素质的要求,落实国有企业思想政治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吸取中青年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参与政工岗位竞争。国有企业应该按照规定比例配置专职政工人员,给政工干部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鼓励青年干部和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机制,给从业人员提供良好待遇,立足制度层面保障企业政工人员权益。建立政工干部交流、轮岗制度,推动人员内部流动,打造能够胜任多元岗位的复合型政工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和完善职称评审以及评比奖励制度,鼓励党群干部热爱本职工作,乐于迎接岗位工作挑战,形成正向的激励机制。

(五)坚持四结合原则

一是坚持多样性和主要性相结合,在思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坚持思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中社会主义精神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发展多样化的工作形式,例如走访慰问、帮扶、节日送温暖等,疏导职工思想,将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进行统一协调,保证符合职工需要,避免工作开展过于单调。二是坚持传承和发展相结合,思政工作在新时代中的创新并非是对历史的全面摒弃,需要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教训,不能脱离已知规律,应当在传承的基础上添加新内容,防止为了创新而创新,把控好思政工作的实际目的,避免无效创新。同时,结合当前市场经济情况,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中的市场经济规律及其对国有企业发展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分析在此过程中职工思想可能会出现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政工作,提升思政工作的前瞻性。三是坚持经验和现状相结合,这一原则中的“经验”和上文中的“传承”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其更多指代的是别人的经验,即在思政工作组织的过程中加强和其他企业、思政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弥补自身工作方法中的不足,不断提升思政工作质量,保证思政工作的开展对企业当前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四是坚持实际和大局相结合,将思政工作和企业发展进行紧密联系,围绕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并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大局和正确的政治部署方向,进行思政工作,制定思政工作开展的标准和目标,保证每一步计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将思政工作深化到企业工作中,将党的建设重要内容进行落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其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满足广大干部职工的本质需求,不能固守传统。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加强员工凝聚力,提高企业活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政工干部政工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如何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
探索国企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强化路径
对国企政工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论国企政工干部的劳动成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