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0-11-27黄健人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30期
关键词:财务财务管理信息化

黄健人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240)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对现代信息产物的基本运用,更是在此基础上,将其作用到与高校实际业务处理息息相关的经济活动中,以实现高效率的管理。大数据背景下,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充实财务管理信息化理论和实操都具备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概述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展开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其建设目标可从短期和长期进行分析。短期目标,即是实现业务流程信息化、财务信息共享化、业务决策科学化;长期目标,一是在大数据背景下,以管理会计为中心,通过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运用,实现全流程的线上管理;二是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手段,迎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未来发展需求。政府会计制度上,对行政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对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也是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支持。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现存问题

(一)传统管理思想的限制性因素

教育领域的发展始终要与现代社会保持一致,而逐渐一体化发展的社会经济要求教育领域也要注重各部门“融合式”的发展。高校逐渐意识到,内部各部门之间系统数据的阻隔,不管是对学校外部的拓展,还是内部的经济活动都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虽然现下高校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数字校园”,但这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等的沟通上,但论高校部门之间,其关于核心因素,财务的沟通依旧停留在原始阶段。一方面,受传统思想限制,财务内控环境与控制活动契合度不高,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还停留在简单的线下工作转移到线上,反而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降低了工作效率,僵化的工作流程无法支撑财务管理信息化再一次进步;另一方面,部门沟通呈现“孤岛性”。为满足日常财务处理的需要,各高校纷纷引进或自主建设了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又因为部门之间工作内容的不同,其信息系统的使用侧重点也不同,种类和规模上都有所差异。工作目标的不同让彼此之间的工作对接出现矛盾,导致无法实现数据共享,降低了部门沟通的时效性,限制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普及度[1]。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手段落后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手段落后,不仅是指其硬性的系统、计算机质量等的建设问题,还包括各种柔性管理措施,这里主要阐述三方面内容,包括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财务信息反馈查询。

1.预算管理工作没有与专业信息化系统对接。对于高校来说,其预算编制多以总体上报为主,校内预算则是上级部门审批之后,内部执行部门进行预算编制。其主要的难点有三点:一是各部门实际成本情况难收集,二是预算编制难,三是预算审核难。而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帮助下,这三点都可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可是实际操作中,其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多,甚至在预算编制中,仅仅借助office等办公软件,简单对数据进行汇总,对各部门成本预算进行分析,这种行为根本无法保证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缺少线上监督、超预算支出不合规等问题,预算反馈阶段同样如此,没有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其中问题,难以起到实际指导作用。

2.会计核算效率低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并非将手工账单纯的转换成电子记账,而是实现一定程度的会计系统自动化和电算化,但现状却是,财务管理的线上处理不仅没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例如,报销环节,需要师生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果信息不匹配,则会被退回,或者返入人工审核,出现错漏情况的话,也会被自动退回,不仅导致工作始终在重复,还浪费了大把的时间。此外,部分高校还存在资金支付系统与核算系统孤立的状态,极大地降低了支付效率,亦或是系统自身的错误,也会影响财务核算的进度[2]。

3.财务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中,会计核算系统是核心系统,数据通过处理以后被引用到需要的地方,但是对于数据来源的回溯查询功能,覆盖范围并不广泛。一方面,仅限于校园内部,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很多数据的查询仅能定位在校园,使用校园网络查询,而在校园以外的地方查无权限;另一方面,财务数据的全面性。考虑到高校财务系统的承载能力,很多经济活动结束后的财务数据,除关键数据以外,只能保留一段时间,如果在后续有需求的话,可能无法查询到需要的数据。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保障力度不足

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除了其运行时的管理工作以外,还需要后期的保障工作。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保障力度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人才储备力量不足。信息化时代下,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就高校当下财务方面人才招聘情况来看,多数以财务管理、会计等专业优先考虑,关于信息技术方面并未做过多要求,仅限于“熟练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这种情况无法为高校招纳综合能力强的财务人才;第二,财务管理硬件支撑力不足。一是因为财务管理工作并非高校主营业务,仅仅是起到后期的辅助作用,其硬件建设或技术引进等仅限于满足日常业务需要;二是投资力度不足。近些年,高校致力于扩大业务规模,其资金侧重点偏向于前端开发,后端财务系统建设方面投资力度弱;第三,风险监督不到位。信息化是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财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风险愈发多元化、隐蔽化,而高校长期以来沿用的风险管理手段,无法满足现下的财务管理需求。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一)更新财务管理信息化理念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必须及时更新财务管理信息化理念,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积极迎合现代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第一,统一纵向信息化观念。高校负责人在普及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起到重要的带头作用,逐层向下渗透,形成财务管理信息化全局意识,拔高信息化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地位,进而使财务人员积极实践,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作用,具体可通过定期培训、宣传讲座等活动,不断充盈财务人员知识框架;第二,强化横向部门沟通。因为经济业务或工作目标的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也有所不同,但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与资金方面的牵连。因此,在系统运行之前,必须预留好不同系统的接口,能够让数据统一汇总到财务集中的系统中,便于财务各方面的结算工作,也迎合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念。尽可能消除部门沟通间壁垒,形成统一化管理,推动高校内部的现代化发展[3]。

(二)普及财务管理职能信息化

要想推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从其局部的财务管理职能入手,进而形成全面的信息化管理。

1.强化预算管理系统运行。借鉴其他高校或先进的预算管理模块信息,结合高校内部资讯、各部门预算项目等,利用大数据功能,输入预算计划相关数据和参数,利用系统输出预算分析表。通过汇总后将具体的预算流程数据化,进而上报审批,如有调整,也能够在原系统上一目了然。然后再结合调整后的预算计划,安排高校各职能部门进行执行,同时注重打开预算管理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的连接渠道,实现数据共享。

2.优化现有账务处理系统。近些年,高校的招生力度扩大,势必带来更多的经济核算内容,如其中最重要的学费收支,可不同的学生缴纳的学费也有所不同,如普通学费收入、绿色通道的学费统计以及国家助学贷款下的学费收入等。这些不同的政策都会引起学费数额的变化,必须更新现有账务系统,设置不同学费种类的数据参数,做好线上学费自动缴纳工作,同时一键同步到中央会计核算系统上。

3.拓宽信息查询范围。财务信息的查询工作不仅是关系到财务账务处理,还关系到信息公开性,高校可设置财务部门网站,公布各项政策以及学校内部财务信息,同时赋予教职工和学生相应的查询权限。且财务信息的查询功能,不限于单一内容,而是综合查询,覆盖到账务账目、各项可公开的收费明细账等,既保证了高校账务处理的透明度,也提高了社会、民众等对高校的信赖感[4]。

(三)提高后续保障力度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保障工作需要从柔性人才建设以及硬性系统建设入手。第一,优化现下财务管理环境,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加大该方面的投资力度,从计算机质量、信息化环境上为其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强化风险监督管理,不仅要监督线上信息环境上的风险,更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自身的风险监督,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第二,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储备。一方面实现人才内部孵化,通过内训师、一带一等方式提高已有财务人员信息化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提升外部招聘能力,明确人才标准,直接引进专业化、年轻化的人才,提高高校整体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强化财务管理的手段,更是其适应现代信息化大环境的重要措施。本文从思维、人才等层面出发,发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结合实际给出优化策略,旨在提升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质量。

猜你喜欢

财务财务管理信息化
财务管理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水利财务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