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莫高窟第285窟壁画的构图
2020-11-27郭方明闽江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郭方明(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敦煌莫高窟给大家的印象是非常神秘的,这是我们的非常宝贵的财富,第285号窟在莫高窟的石窟群的南大段的第2层,它是坐西朝东的。之前在第285号窟的北壁发现的发愿文中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来,它是在西魏大统4年到大同5年修建的。而这也是现在存在的莫高窟年纪最长的洞窟。在武周圣历元年的相关碑文中也记载了,东阳王曾经开凿出来了一个大窟,这个窟的年纪河北为东阳王元荣在敦煌任职的时间是一致的,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这个窟是元荣的功德窟。
第285号窟整体的形状是复斗式的,洞窟在它的顶部有很多壁画,壁画的内容也是这种形制,所以看起来非常协调。顶部的壁画,是给这种形式来作为装饰的。这样的覆斗式的窟顶,和我们国家传统的斗账非常相似,所以也有的学者说这是对斗账的一种模仿。第285窟的中央是高出的,然后有四个坡,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倒斗的形态,这种形态是比较稳定的,各个力之间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即使这个窟没有中心柱,或者是没有支撑件也不会垮塌。这是一种顶部维和的结构。从现在的环境艺术进行分析,它是虚拟的空间也是心理的空间,这种空间有独特性。比如说一个人到达了这个空间里面,在心理上会有一种敬畏的心理,也会产生空旷的感觉,从整个构图上去分析,285窟的这一个空间形态,在它的顶部使用的绘画装饰以及它的四个壁上面的图案之间便自然而然地有了界限,这样也清晰地表达了整个窟的壁画,让人们看着与众不同,同时也是非常自然的,非常协调的。
一、壁画的题材
莫高窟的第285窟,对它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它的屋顶上面的绘画一直是很多人热衷于研究的内容。绘画的内容是佛教思想里面的典型图案,同时绘画也代表了我们国家的传统神话。在这其中也有神话的元素,细细品味,具有东西结合的韵味。
因为没有实体的账簿和账单,所以在四坡和藻井的衔接上,主要使用的是四角悬挂饕餮和垂幔流苏作为其中的内容,我们展开铺顶的壁画,从这些壁画的题材上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这些内容,在库顶的中心藻井,它的内容是抖似莲花的井心。井心一共有四层,从里向外,是莲花纹理,忍冬草纹纹及火焰纹理,在这个景新的最下面是绿色的云雷纹。井的外面,第一层是一种点状线性的几何纹样向外,是青石色,绿石色,赭石色等三角形的垂幔,彩铃。在它的四脚斜坡上挂的是饕餮流苏。窟的顶上,在构图上,壁画的内容分成了上面的区间,中部的区间和下面的区间,这三块,西坡的壁画基本上都是左右对称的,从上面到下面是二飞仙捧莲花供养侍佛,两边是,连鼓相扣击雷神。中间是朱雀飞莲等。南坡的壁画从上面到下面是摩尼宝珠以及二飞仙扶持,在它的下面是计蒙和飞莲。中间部分有飞天,九首人皇,乌获,朱雀等等,下面部分是十一山居禅僧。在东坡的上面是伏羲,二力士共举莲花模拟宝珠供养侍佛,南边是女娲,她穿着汉装披着长长的腰带。伏羲左手拿着墨斗,右手拿着矩,在他的胸前有三足鸟。女娲手里拿着龟,胸前有一个圆轮,圆轮的中间有一个蟾蜍。中间部分是,乌获,飞廉,十三首天皇飞天等。下面部分是八身山居禅僧。
在北坡上有不同的布局,上面部分是飞莲,莲花和二飞天,中间部分是朱雀,乌获,飞天,飞廉,霹电,十一首地皇。下面画的是十身山居禅僧。在这个鸣沙山上莫高窟285窟,有近1500年的历史,他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静静地矗立着。但是我们细细的研究它的固定上面的内容,似乎能够看到莫高窟以及中原地区人们的信仰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可能是因为由于他所处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文化的互通以及文化的交流。虽然在当地佛教的思想影响非常大,根深蒂固,但是从古到今,民间的信仰以及图腾的信仰是跟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
二、构图的特征
第285窟的窟顶主要是方形,我们从上到下去分析图案的内容,可以把它归结成四层,其中的井心莲子纹理已经不清楚了,我们仍然可以看得出它是圆形的围绕着一个圆。这个圆到外面有两层云气纹,而这就被当做了莲花的花瓣,在一起形成了一整个的莲头,和中心的图案交相辉映,达成了放射效应。在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井心的底部是绿色的,底纹是云雷纹是非常传统的图案。剩下的三层都是和传统的建筑顶部的形态一样的忍冬草的纹样,是s型的。剩下的这三层怎么样分别呈现45度角的旋转,进而会弦切成两层四角隅纹。而这四个角的隅纹是忍冬草的火焰纹样,在外边是莲花的纹样。从整体上来看,景新的设计非常的饱满,布局非常的合理,这也体现出当时的工匠绘画技术非常高超,令今人佩服。另外我们再去看窟顶的壁画上面的内容,在整个构图的过程中基本上保持了轴对称,可以看出匠人巧夺天工。虽然在各个坡上,不是绝对的对称,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来,在这一幅幅的画里面体现精心的布局上面轻下面重上面虚下面时,这种绘画的手法是非常熟练,甚至是精湛。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洞窟的朝向以及相应的绘画内容并没有很大的联系,绘画题材非常丰富,构图非常灵活,这个窟每一面都有朱雀的图像。朱雀代表的是方为他守护在南方,但是在这个窟的布局中却没有遵循这种规律。另外它的布局和道教道理念也有所区别。
一个个画匠在具体绘制哭的顶图像的过程中,考虑到了敦煌的洞窟精神以及信仰,而且也做了精心的布局和构图,利用这种经营非常有创意,而且让画面显得生动,栩栩如生。根据现在出土的资料和历史文献,同时和285窟的枯顶图像内容做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来,这其中反映的思想适合人们的社会观相符合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生活寄予了厚望,整个图像表达的是人们的生前以及人们死后的故事,以此作为绘画的题材。比如说艳影月舞水陆工站等等,而且这里面也有人们对生死的观念,祈求死者能够顺利升天,比如说飞马,云气等等这些代表着吉祥的图案,也有人们对宇宙的认知探索未知的世界,比如说风伯,雷神霹电等等。
长沙马王堆的1号墓被发现了引魂升天的帛画。这个帛画是呈T字形的。从上面的内容到下面的内容,一共分成了三个层次,在上面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图形,以这个为中心,布局成了左右对称的图形,有蟾蜍和金鸟。下面有很多祥瑞,诸如翼龙,云气纹样等。根据这些内容,代表了墓的主人的心愿,他希望死了以后能够魂归天界,死得其所。中部的画,主要是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富人以及他的三个是从普通的生活前景,从他们的服装以及发饰等我们可以看出来是非常华丽的这些,表现了墓的主人的背景以及他的身份,这些内容代表的是人间的景象。而下面的图像,包括两个鲸鱼以及两个大力士拖着众人和祥瑞,这个场景,似乎是设置的演习,从整个构图上来分析,把画的内容有层次的表现出来根据生和死的信仰这一时间顺序去描绘这种构图的手法,在一些别的文献中也有相似的内容,这是一种很常规的构图绘画形式。比如,酒泉丁家闸5号墓,这个墓室是后梁到北梁,这是砖砌的,是一个双墓,前面的墓是覆斗顶,后面的墓是券顶,整个墓的形制和当时魏晋时期的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但是使用的材料以及建造的手法和规模都和第285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对这两个哭的构图以及壁画的内容进行比较发现有很多地方是相似的。比如说在窟的顶部使用的题材都是莲花纹样,都是方形的构图。壁画上的内容都有动物,仙气,云气等等这些题材。而构图都是中心轴,左右对称的结构,从上到下,有层次的绘制。对比这两个墓的构图,我们可以看出来,虽然建造的背景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建筑风格也不同,绘制的题材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根据图案以及建造的年代,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一个地区的墓室上面的绘画题材以及莫高窟的洞窟绘画的题材,联系非常紧密,在当时具有联系,我们也可以从建墓人的身份和背景上去解释这种现象。
把这个案例和第285窟的库顶内容作对比,我们可以深入的去分析285窟窟顶上面图像的来源以及四周的图像,而这些内容正式反映了在广阔的中原地区,从秦朝汉代等时期所流传下来的佛教信仰以及民间信仰的结合。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坡的上面以及中部和下部的图像的内容中,反映的是当时人们的生死观以及社会观和宇宙观,仅仅从图案的构成去分析,这和最初开凿这个窟,想要表达的信仰融合在一起,以禅修为主。在寺坡的底下绘制了一些常见的图案,比如说动物植物禅修,人物山林,捕猎的场景等等这些内容。第285窟在建造的过程中形势上不仅仅有禅修的思想,而且还有其他丰富的内容以及比较独特的构图。我们认为,这和当时流传的佛教思想以及特殊的历史背景之间有一定关系,从总体上来说,洞窟绘制的内容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是符合的。
结语
莫高窟的第285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洞窟。在设计的过程中分成了上部,中部以及下部三部分,它的四坡的图案也是非常丰富的。在它的屋檐下构图的特点,使用了单独纹样,这是比较鲜明的。在绘制的过程中出现了民间信仰的图案,也有佛教题材的图案,而这些内容都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和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多传统的纹样是一致的。同时这也在能够在被证实的文献里面找到。另外,适合纹样的应用非常合理,不管是圆形的莲纹还是角隅纹样或者是四周的壁画里面都是变化有序的,让人看上去和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第三点这种变化的连续纹样和整个建筑的结构也是相呼应的,使用了重复的变化,用绘画的语言去强调,吸引了观察人的注意力,起到了很好的视觉作用。构图基本上都是均衡和对称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视觉观察以及人们的心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