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自治区双创工作发展现状与促进策略建议

2020-11-27包汉文

绿色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科技成果载体

李 红,包汉文,扎 央

(1.拉萨知之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西藏 拉萨 850000;2.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西藏 拉萨 850000)

1 引言

2017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为组长的自治区双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围绕西藏自治区出台了相关政策,制定出台了诸多配套实施细则,及时安排部署工作,扎实推进西藏“双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在搭建“双创”载体、打造创新平台、强化创新创业服务、激发各类“双创”活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对推动西藏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加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2 双创工作发展现状

2.1 制定各项优惠政策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国家关于深入推进“双创”升级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及时跟进出台了引导、支持“双创”向纵深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继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针对不同的创新创业主体出台20余项相关政策之后,于2019年相继出台了推进创新创业纵深发展的《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创新创业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的行动方案》;促进新技术领域和重点行业发展的《西藏自治区藏医药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促进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的《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办法》;给予创新创业资金支持的《西藏自治区“双创”载体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西藏自治区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西藏自治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西藏自治区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工作方案》《西藏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西藏的创业创新政策体系初步建成,极大促进创业创新向高质量发展。

2.2 加大创业引导

制定出台了《西藏自治区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细则,做到了机构、经费、人员、场地四落实。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两所高校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入选自治区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持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训练计划项目,构建了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训练计划项目。截至目前,大学生创新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已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有力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水平。

组织开展青年返乡农牧民、退役军人、毕业未就业大学生开展北创训练营、青年创业人才训练营、青创赛训练营、电商专项赛训练营、青年电商培训、青年精英人才培训、SIYB创业培训项目等,采取“创业培训+基地见习”、“创业培训+创业实训”的“1+X”创业培训模式,累计开办培训班129期,覆盖3.2万人,帮助广大青年树立正确创业观、择业观,提升青年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水平。通过强化创业引导,提升双创素养,2019年参训人员开办市场主体328户(家),带动就业745人。

积极组织举办“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青创赛等活动23场次,参加大赛企业达1.3万户。

2.3 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2019年自治区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双创的支持力度,落实兑现22家自治区级“双创”载体建设扶持资金6600万元,每个载体均得到了300万元的建设补贴。积极落实双创补助政策、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补贴、知识产权补助和税收政策,2019年兑现大学生创业就业补贴1.7亿元,使1万多名大学生获得资助。制定出台《西藏自治区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上半年101名青年获得创业小额贷款317.9万元,59家创新创业企业获得2.8亿元的政策性贷款。制定出台《西藏自治区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国有企业、金融投资行业、民间资本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方式投资企业创新项目,32家企业实现融资2.87亿元。

2.4 着力建立各类载体

截至2020年6月,西藏全区“双创”载体共138家,同比增长5.3%,其中众创空间8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星创天地11家、乡镇创新创业基地28家。已认定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双创”载体共计41家,其中国家级“双创”载体18家。全区入驻孵化的“双创”载体的企业达2691家,吸纳就业2.42万人;吸纳高校毕业生6353人。

3 双创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创新创业政策落地仍存瓶颈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双创工作的政策,反复强调优化政府服务职能,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产生实效,但由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认识不到位、财力不足等原因,使得真正有价值的改革创新措施很难落地生根,特别是在改革的部门协同推进方面,缺乏主导机构和责任单位。

同时存在政策出台缺乏统筹性问题。目前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的部门主要涉及科技、人社、经信、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且各个部门都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如人社侧重于支持人员培训、就业,科技侧重于支持科技创新,工信侧重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令出多门”的现象普遍存在。

3.2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完善

在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中,创新创业服务载体链条应该包括前期选种、育苗,中期的孵化加速,后期的拓展、产业化等全过程的平台服务。但目前西藏创业孵服务载体主要集中在孵化器这一阶段,苗圃、加速器、产业园区等相对较为薄弱,特别是在开展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辅导和创业实践方面相对不足;针对高成长性企业加速成长的资本运作、区外合作、上市并购辅导等服务的加速器和产业园建设也不足。因此,西藏创新创业服务载体链条尚待完善,创业孵化能力有待提升。

西藏财政金融体系有待完善。虽然自治区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金融业、风险投资机构、民间资本支持双创的政策,但成效不明显,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很少。在科技金融体系方面,西藏还需下狠力,尽快建立信贷、投资、保险和各类基金,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创业。同时,也缺乏开展创业创新工作的专项资金,导致很多双创工作很难有效开展和落实。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西藏的相关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但是在整体情况下专业化不够而且相对数量较少,远不能满足当前需要,科技成果产业化普遍水平较低。产学研相关协助服务组织比较松散,产业对接效率较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往往行为短期化、形式化,缺乏满足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保障机制。

3.3 创新创业载体水平良莠不齐

近几年,西藏出台一系列促进“双创”载体建设的优惠政策,全区建成各类“双创”载体138家,但总体而言,西藏“双创”载体的发展良莠不齐,既涌现出一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俱佳的业内优秀载体,也有一些载体发展举步维艰,甚至关门倒闭。

众多第三方运营机构存在着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一方面,运营机构尚未形成与特色产业紧密融合的局面,在孵企业所涉及的行业相对较为分散,造成运营机构很难为众多门类的在孵企业有效地提供人才、技术和资金服务;另一方面运营机构存在服务同质化的问题,大部分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等载体以提供综合基础服务为主,即只是提供简单的场地服务和物业服务,在盈利模式上过度依赖租金收入或沦为“二房东”,其众创空间功能被逐渐弱化,存在对企业的孵化功能不强、孵化服务的层次低等问题。

针对双创载体自身很难解决生存问题,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因此出现部分载体主要依靠财政补贴赖以度日的局面,基本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1]。

4 促进西藏“双创”工作发展的策略建议

4.1 推动政策落实

促进政策统筹。完善创新创业信息通报制度,加强沟通联动,建立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的高效协同机制。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并建立容错免责机制。促进科技、金融、财税、人才等支持创新创业政策措施有效衔接。加强政策宣讲。利用新媒体,宣传双创政策,营造良好氛围。积极落实“双创”载体的政策补助补贴,支持载体提高孵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按照《关于推进创新创业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积极推进地(市)和县(区)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工作,做好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

4.2 完善“双创”生态系统

积极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培育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引领型企业。积极围绕高原生物、旅游文化、绿化工业、清洁能源、现代服务、高新数字、边贸物流七大产业,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借助援藏政策、西藏贷款优惠政策、企业融资上市绿色通道、西藏税收优惠政策、双创补助政策等,引导创新龙头企业、央企、来藏投资私营企业、大院大所在各开发区落地各开发区集群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性好的科技型企业。重点支持各地市高等院校、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双创载体建设;引导“双创”载体提高自身赢利的功能,多采取“投资+孵化”的成功模式[2]。

4.3 完善“双创”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一批涵盖知识产权、法律、信息、咨询、培训、测试、检验、成果评估、项目评审等内容的第三方服务机构,逐步健全链条、全要素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便利的创新创业服务[3]。

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鼓励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融合成果、人才、资本、平台、服务等创新资源,围绕科技成果转移、中试、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推广应用等环节,探索建立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多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4~6]。

4.4 加强“双创”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科学精神、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完善高端创新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激励青年大学生创业,鼓励企业以平台、项目柔性引进科技人才,吸聚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和海内外人才来西藏创新创业。

积极探索西藏与内地发达地区创业创新技术人才交流的协调机制和工作平台,缓解西藏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不足问题。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模式,完善创新人才流动和服务保障模式,加强孵化器等专业化“双创”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4.5 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

积极协调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基金投资设立西藏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创新保险信贷业务,大力拓宽资本市场,促进金融科技发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低门槛和快捷的高效服务,促进不同业态、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发展壮大。

引导银行设立科技担保机构、科技保险分支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鼓励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开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在支持创新企业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发展。充分发挥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作用,为创新创业企业搭建资本对接、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的平台。

4.6 科学规划载体布局

西藏自治区各市县“双创”载体在数量、质量、体量等方面发展水平不一,应进一步加强“双创”载体的发展引领工作,合理规划、科学部署,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注重现有载体发展质量的提升,实行载体动态考核机制,优胜劣汰,鼓励相同或者相近类别的“双创”载体之间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重组、兼并、合作、合并、托管等。

猜你喜欢

西藏自治区科技成果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厅向广西地方志办公室致感谢信
探索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点滴思考
浅谈西藏地区阅读推广工作——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阿佳讲故事”为例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