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的防治
2020-11-27邓蒙权明明王财勇
邓蒙,权明明,王财勇
(1.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乌杨街道站重庆 404330;2.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洋渡镇站重庆 404339)
1 病原简介
本病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所引起,本菌表面有荚膜,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形态如短杆状,有时呈丝状,体外培养对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培养有溶血特征。本病感染后在猪的呼吸系统广泛分布,肺、气管、鼻腔等部位最为集中,也是分离病原的最佳部位,将病料接种于含50%血清的营养琼脂上,用葡萄球菌与病料交叉划线,在二氧化碳环境下培养24h,可见葡萄球菌生长线的周围有本菌分布,这表明葡萄球菌能分泌促进该菌生长的因子。目前已经报道的有12 种血清型,其中个别血清型又有亚型之分。
2 流行病学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慢性带菌猪,长期带毒的特性使得环境中每天都在排毒。呼吸道是本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病菌可通过猪打喷嚏、咳嗽等方式进入空气中,以悬浮的尘埃粒子、气溶胶等为载体进行扩散,一旦健康猪吸入就会发生感染。越是大型集约化的猪场,本病的发生率就越高。另外,阴暗、潮湿、通风差、饲养密度大的猪场本病发生率较高。未曾发生过本病的地区,大多猪对本病没有抵抗力,一旦传入扩散非常快,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高。曾经流行过本病的地区,由于大多数猪已经有一定抵抗力,发病相对缓和,死亡率也不高,大多数猪发病较轻。
3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则24h,长的可达一周以上,主要和猪场的管理水平、猪群免疫力强弱以及应激因素关系很大。本病临床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
3.1 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多见于新疫区猪场,以仔猪多发,潜伏期短,经常突然发病,死亡很快,临死前体温升高至41℃以上,食欲废绝,精神极度沉郁,不断呕吐和腹泻。病初不见呼吸道症状,中后期时表现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呈犬坐姿,口腔和鼻腔流出淡红色的带泡沫液体。感染猪心跳加速,呼吸频率明显升高,体表黏膜发绀发紫,病程一般不超过30h。由于病程很短,剖检尸体多无明显特征性病变。
3.2 急性型
急性型病猪主要表现体温升高,在40~41℃之间,采食量下降,张口呼吸,不断咳嗽,心衰,死亡率不高,未死者多转为慢性型。死亡猪剖检后可见到肺呈紫红色,肺泡和气管内充满带泡沫的黏液,肺间质有血色胶冻样液体,鼻腔中也有带血黏液[1]。
3.3 慢性型
慢性型很多为急性型转化而来,多数猪体温正常,间歇性咳嗽,采食量比同龄猪少,生长发育缓慢,出栏周期延长,如果出现支原体、链球菌、肺炎球菌等继发感染,则病情很快加重。剖检可见肺部呈纤维素样病变,整个肺部包裹了一层纤维素膜,膈叶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周围结缔组织较厚,大小如鸡蛋,常与胸壁相连[2]。
4 预防
猪场尽量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应选择健康的优良品种进行繁育,尽量不从外界引种。条件不允许自繁自养的可以长期固定合作有品牌的大型种猪场,同时,引入猪严格进行检疫、隔离和观察,确认无疾病后方可进入生产区,新引进的猪要进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每年的6 月和12 月各免疫一次,每头猪耳后肌肉注射3mL 即可。根据猪的不同日龄阶段进行科学分群,不同批次和不同品种的猪要分开饲养,根据强弱进行分圈,采用不同的饲养标准,配置合理全价的饲料进行饲喂。不可随意更换饲料,以保证猪的正常发育和健康需要,防止营养缺乏而导致抵抗力下降。加强环境的消毒,特别是车辆和行人较多的道路,可定期喷洒2%火碱溶液,每天使用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进行带猪消毒。发现病猪第一时间隔离,猪舍、场地、饲喂工具、衣物、鞋帽等要严格消毒,经常发生本病的猪场可采用空场3 个月的方式进行消毒净化。
5 治疗
头孢类、四环素类、磺胺类以及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可用于本病的治疗,如硫酸头孢喹肟、盐酸头孢噻呋、土霉素、四环素、盐酸多西菌素、磺胺嘧啶钠等。由于感染猪症状表现较为严重,采食和饮水都受到了影响,故不建议拌料或饮水给药,推荐肌肉注射给药,生物利用度高。其中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最好,该药是第四代动物专用的头孢类药物,由于上市时间短,基本不存在耐药性问题,效果非常理想。除了抗生素外,很多病猪由于持续发热,影响机体机能,还应配合氟尼辛葡甲胺、卡巴匹林钙、氨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