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土鸡蛔虫病的诊治和体会
2020-11-27陈正霞
陈正霞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南平 353400)
鸡蛔虫病由禽蛔科、禽蛔属的鸡蛔虫寄生于鸡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性线虫病,是寄生于鸡体内最大的一种线虫,可感染鸡、鸭、鹅等家禽。该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主要危害雏鸡和青年鸡,3~4 月龄以内的雏鸡最易感染和发病,造成雏鸡消瘦、腹泻、生长不良,甚至发生大批死亡。该病主要因鸡吞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饮水或饲料而感染。笔者现将一例雏鸡蛔虫病的诊治情况阐述如下:
1 发病情况
浦城县富岭镇余塘村,余某在桂花树林下饲养本地土鸡150羽左右,在2019 年10 月中旬,陆续发生雏鸡吃食减少,呆立嗜睡,并伴有拉痢,而后零星有鸡只死亡;余某认为是雏鸡发生鸡白痢,用环丙沙星兑水,白头翁颗粒拌料,治疗效果不明显;患病鸡数量不断增加,遂来求诊。笔者接诊后至现场经观察和询问得知:该批雏鸡已饲养了75d,已按免疫程序注射过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等疫苗。共有53 羽雏鸡发病,发病率35.3%;鸡舍内垫料潮湿,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饮水器和料槽未曾清洗过;且该林地已饲养过两批土鸡,也未做全面彻底消毒。
2 临床症状
患病雏鸡精神萎靡,行动缓慢,常呆立不动,羽毛蓬松,毛色无光泽,翅膀下垂,胸骨突出,消瘦、贫血、黏膜和鸡冠苍白;食欲不振,少食或不食,饮水增加,排出白色黏液性的稀粪,有时粪中混有带血黏液,常呈慢性消耗性衰竭而死亡。严重感染者可造成肠堵塞,导致死亡。
3 病理剖检
剖检3 羽病死雏鸡,尸体明显消瘦、苍白;十二指肠和小肠黏膜出血,肠壁上颗粒状化脓灶或结节。肠道突出部位,可用手摸到明显硬固的内容物堵塞肠管,剪开肠壁可见有大量长0.5~6.5cm,直径0.5~1.0mm,呈淡黄白色两端尖的粗圆线状虫体,虫体相互缠结,引起肠阻塞,甚至肠破裂和腹膜炎,局部组织增生;未见其它内脏器官有明显肉眼病变。
4 实验室检查
饱和盐水漂浮法。取患病雏鸡少量新鲜粪便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饱和盐水,充分搅拌均匀;用玻棒沾取一滴溶液滴在载玻片上,并盖上载破片;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可发现大量呈深灰色、卵壳厚,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有胚细胞的椭圆形虫卵。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发现小肠内有大量虫体和实验室检查中可见蛔虫卵,即可确诊为鸡蛔虫病。
6 防治措施
全群雏鸡用抗线虫药阿苯达唑按20mg/kg·bw,拌料空腹饲喂,1 次/d,连用3~5d;同时用氟苯尼考粉、芪贞增免颗粒兑水饮水,提高雏鸡免疫力;增强雏鸡体质,从而有利于雏鸡快速康复;用莲矾散500g 与100kg 饲料搅拌均匀饲喂,连用7d;可防止其它细菌混合感染。
清除鸡舍和地面的粪便,堆积发酵,病死雏鸡无害化处理,用二氯异氰脲酸钠粉按1:600 配成溶液,将鸡舍、料槽、饮水器及环境进行全面喷洒消毒,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隔离饲养在已经清洁卫生、消毒过的鸡舍,保持舍内适宜的温、湿度,干燥通风。用药期间,采取网上舍养,有利于收集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卵,防止再度感染。
经上述综合防治,圈舍内见大量蛔虫排出,患病雏鸡病情逐渐稳定好转,第2d 雏鸡食欲增加;一周后,除3 羽患病严重雏鸡死亡外,全群雏鸡基本痊愈。
7 体会
雏鸡发病时,应及时诊断,正确用药治疗。常用左旋咪唑、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驱虫药,按规定的用药量均匀拌入饲料全群饲喂。针对患病雏鸡食欲不佳,应对鸡群采取停食,当其显得饥饿时,才进行饲喂;个别患病雏鸡逐个按体重投喂左旋咪唑片,这样才能确保鸡群摄入足量的驱虫药,以达驱虫效果。
定期预防性驱虫,淘汰带虫鸡是预防鸡蛔虫病感染的关键。每批土鸡应驱虫2~3 次。雏鸡在5 周龄和9 周龄进行2 次驱虫,间隔2 个月后再驱虫1 次。
加强饲养管理。4 月龄以内雏鸡应与成年鸡分开饲养,防止交叉感染;适宜饲养密度,及时清理鸡舍和环境的粪便,集中堆积发酵,以杀灭虫卵。定期对鸡舍、料槽、饮水器及环境进行全面喷洒消毒;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确保足量VA、VB 和VE,防止雏鸡因抵抗力下降而降低雏鸡对鸡蛔虫病免疫抵抗力。每天必须提供清洁卫生饮水。
林地饲养土鸡不应重复使用同一场地,应实行围栏分区饲养,严格消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