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水肿病的预防及诊疗措施分析
2020-11-27葛治国
葛治国
(潍坊峡山生态区经济开发区岞山畜牧兽医管理站山东潍坊 261322)
由于免疫系统不够完善,仔猪在断奶时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其中大肠杆菌的侵入造成的疾病最为普遍。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致病型亦广泛分布于养殖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猪体、饲料、饮水、器具等,在应激条件刺激下,再加上仔猪本身的免疫缺陷,很容易造成消化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极速增殖,引起大肠杆菌病。而其中的水肿病大肠杆菌主要定位于猪的小肠部位,可引发断奶仔猪的水肿病。本病一旦发生,可在短时间内造成仔猪的大量死亡,临床上表现为神经麻痹和眼睑部水肿等较为明显的症状。本病发病率不算太高,约5%~30%左右,但致死率可达90%以上,对仔猪生产伤害极大。
1 病原
水肿病大肠杆菌定植于小肠,可产生一种侵入血液循环并破坏血管壁的类志贺毒素。类志贺毒素又称Vero 毒素,主要有3 型:SLT-1(VT1)、SLT-2(VT2)及其变种SLT-2e(SLT-2v),其中,SLT-2v 与水肿病有关。
2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 周的仔猪,4 月龄也偶有发生。本病呈地方流行性,春秋季多发。发病率10%~35%,病程短,病死率50%~90%。与其他病针对弱体有所区别,本病发生多以采食量高,身体素质好的猪为主。主要原因归纳为由于猪采食量大,在饲料突然变化情况下肠道反而暂时难以适应,导致本病发生,因此此阶段的猪最好不要饲喂过于单一的饲料。另外剧烈的气温改变也容易诱发本病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发生过仔猪黄痢的猪对本病的抵抗力较强,发病率很低。
本病通过带菌母猪和发病仔猪的粪便进行传播,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水肿病大肠杆菌,通过接触、污染饲料、饮水以及器具等感染其它猪。本病常与断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并发。
3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主要是发病突然,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不会升高,但肢体运动出现困难,部分仔猪仅靠前腿行动,后腿拖于后面,部分猪四肢抽搐,作游泳状,叫声嘶哑,呼吸频率增加至70 次/min左右,部分区域发生水肿,眼睑、结膜位置最为常见。由于本病常与断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并发,因此在临床上常有水样腹泻伴随出现。
病死猪表皮水肿位置不固定,但胃黏膜下层多数都有水肿且具有特征性,剖检可见水肿部位靠近贲门的区域,水肿液为无色果冻状,也有茶色及红褐色,水肿程度和水肿液的多少因猪而异。颌下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有时有出血。临床有神经症状的猪,脑常出现非化脓性脑炎的变化,神经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和水肿。心包、胸腔、腹腔有较多积液,液体澄清无色,或带黄色、红色,暴露空气后形成胶冻状。肺脏表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次级小叶有特征性的、斑块状的充血。在一些病例中,这是唯一可观察到的病变,有些也见到喉部水肿的病例。心内膜和心外膜附近可能出现淤血点。
如果致病的大肠杆菌也能产生肠毒素,还会加重断奶后腹泻的症状,但水肿的症状轻微或没有。病变可能发生在多种组织和器官,最常受感染的部位是靠近结肠淋巴结的结肠系膜内稠密的小动脉网。
4 诊断要点
对小肠和结肠的细菌学检查应得到纯的或近乎纯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培养物。然而,由于病死后细菌数量的下降,导致出现阴性的细菌学结果并不能排除诊断为水肿病的可能性。附加的根据就是通过普通的血清学方法来鉴定与水肿病相关的常见血清型。血清分型很重要,因为和其他毒性因子无关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在小肠菌群中经常能够见到,并且可能数量很多。Stx2e 菌毛基因的PCR 扩增可能被用来获得快速的权威性的鉴定。
亚急性水肿病和慢性水肿病可通过小动脉病变和局灶性脑软化得以确诊。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
1)综合性预防。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坚持每天消毒。针对仔猪断奶应急,应提前做好预防,包括哺乳期早补料,加强饲料的多元化供给。断奶的时候尽量采取赶母留仔的方式,饲料环境饲喂习惯均不变,让应激反应降到最低。断奶应激过后添加饲料应缓慢增加,不可过快。饲料中多添加VC,也可在饲料内添加适宜的抗菌药物,如土霉素,按5~20mg/kg·bw,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2)免疫预防。可选仔猪水肿病灭活疫苗做免疫预防。
5.2 紧急预防与治疗
本病治疗效果不好。利用分离的病原菌制备高免血清,给仔猪口服或注射,可用于预防或紧急治疗。对发病仔猪在饲料中加入硫酸镁等盐类泻剂连用2d,然后用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或硫酸链霉素,2 次/d,连续注射2~3d。病初采用亚硒酸钠、VE 及对症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5.3 诊疗注意事项
本病的诊断须与仔猪断奶后肠炎、桑葚心病、食盐中毒、沙门氏菌性脑膜炎和其他表现为神经症状的传染性脑膜炎相区别。这些病虽然具有一些神经症状,但都缺乏水肿病特有的眼睑水肿、胃结肠系膜的水肿和血管的特殊反应性病变。另应注意与贫血性水肿、缺硒水肿鉴别,二者均无明显的神经症状,注射抗贫血药或硒,很快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