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与核算
2020-11-27张莉
张莉
(广东省水电医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340)
一、医院精细化成本管控意义
近几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民营医院的兴起,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对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产研学规模大的医疗机构,原粗放简单的成本核算及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医院经营决策支持需要。医院的经营效益要提高,增收节支是基本路径。医院始终应将提高诊疗技术为核心增收点,同时对医院内部加强成本管理及控制。因医院的行业特性的原因,医院的成本管理及控制一直是医院管理上的难点,如医院各项成本项目的管理及控制得当,必然是建立在合理诊疗、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等按规范诊疗的基础上。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另一方面医院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最终实现经营效益增长的目的。
二、医院成本管理与核算的现状分析
(一)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
目前三级医院都普遍制定了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但是三级以下的医院对制度建立情况的参差不齐。同时很多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制定后,没有结合医院发展的不同时期做到及时更新。制度考虑不周全、不完整、不适用、与实际业务脱节、是目前医院成本管理制度的现状,这必然导致制度是制度,执行是执行,更谈不上成本项目的管理及控制。
(二)对病种及医疗项目成本缺乏核算与控制
目前,各医院大多已实了施了成本核算,但是普遍为院级及科室层面的成本核算。但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及单病种成本核算并不深入,甚至未开展。原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医院管理层没有病种及医疗项目成本管理的意识,不知道其中的重要性;其次没有系统的成本项目的核算体系,对间接成本项目不知道按什么指标进行分摊才能更准确反映;再次许多医院尚不具备进行医疗服务项目和病种成本核算的软硬件条件。提高对这三方面成本核算的认识及确实开展病种及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缺乏内部监督与考核
很多医院没有设立内部审计监督机构,设立了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的医院,普遍关注财务收支及经营行为的合规合法性,成本的管理及控制不是监管的关注点。同时医院管理层对成本管理不重视,缺乏成本管理的过程监管,对采取成本控制措施后产生的效果缺乏考核与评价。制度方面没有完善的监督及考评制度,致使医院的成本管控效果不能及时反应,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成本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四)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目前各医院在信息化方面通过HIS、LIS、PACS等系统,虽然实现了医疗业务管理和部分成本核算基础数据的取得,但都是碎片化的,没有形成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更是缺少成本分析体系。同时未能将人力资源、物资、设备相关信息与财务核算系统实现有效融合,同时各系统间的信息没有实现互连互通,信息共享的局面。导致在进行成本核算及分析时无法确保数据的完整及准确性,这样很难实现成本精细化核算及管理,更不用能为医院决策层提供可靠的数据,影响了各成本控制相关工作。
(五)缺乏业财融合的卫生经济人才
目前医院财务人员普遍只是做简单的会计核算工作,即使是做了成本分析,也是不深入,不能细化。财务人员对医疗业务并不熟悉,对医疗服务项目及单病种成本核算更是无从下手。财务人员是成本管理及分析的专业人员,如果脱离了医疗业务本身做成本管理和成本的控制,必然会导致很多管理及控制措施不切实际,不能落地。
三、医院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改善的措施分析
(一)建立规范标准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
医院成本管理制度应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与特点,建立适合医院的制度。制度的建立应遵循系统全面、合规合法、简单直接有效、与医疗业务相关结合的原则。在制度中应细化各成本项目相关管理规定,使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让成本管理者及执行者都能做到有制度可依,提高管理及执行的效力和效果。同时成本管理制度不能出现一经制定就不修订的状况,应注意结合医院不同时期及经营发展的需要及时修订成本管理制度,使制度与医院战略相匹配,高度融合,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提高医院整体精细化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医院经营效益的提高。
(二)加强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及病种成本核算及控制
医疗服务项目及病种成本核算是当前医院成本控制的必然选择。医院采用医疗服务项目及单病种的成本核算必然促使医院规范诊疗行为,减少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这样有利以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提高了患者就医的满意度,实现医院进行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是医院成本核算基础的环节,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剔除可单独收费的药品及卫生材料。首先根据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对应的成本支出分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如不可收费的卫生材料这直接成本按照直接计入的方法;对与人工成本、水电气等费用不能直接计入的,采用收入分配法、工作量分配法及权重分配法等相结合核算出单病种应分摊单位的间接成本。选择分配方法时,应考虑相关性及收益性指标进行分配。对于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正常以物价部门定价执行,一般不存在价格波动。医疗服务项目标准成本,可剔除每个项目应保障的利润后,确定其标准成本,以标准成本作为预警指标,纳入信息系统中,可及时反映各项目成本情况,并对各科室管理人员进行开放功能,科室可及时采取成本控制措施。
目前国家医保政策已实行单病种定额结算,医院对单病种的成本管控变得更加的迫切,如管控不力将给医院带来直接损失。单病种的成本核算如按病人类别分,应考虑自费病人及医保病人的相关成本核算,同时应考虑同一单病种在门诊及住院的成本核算,同时应借助信息系统进行单病种的智能审核,设定预警值,提醒科室进行成本费用管控。定期联合医院医保部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为医院及科室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三)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及考核
医院需成立内部监督机构,定期对医院全成本管控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及考核。内部监督机构需具有一定独立性,明确工作职责。首先应建立系统科学的内部监督制度,内部监督制度要与医院实际相结合,与医院战略发展为导向。同时深入成本管控的工作中,运用内部控制相关规定,制定出一套全面控制、相互制约,权责制衡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内部监督机构按照工作职责开展工作,定期形成报告向医院经营班子汇报监督成本管控过程及成果相关信息。同时应制定成本管控考核办法,对完成医院成本控制目标的部门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成本控制目标的科室给予相对应处罚,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科室管控的积极性,同时灌输医院全员都是监督员,成本管控人人责,人人受益思想。只有医院上下一条心,在医院各部门、各岗位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下,保证医院财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改善医院的经营管理,促进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
完善信息化建设首要任务为将医院医疗业务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物资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各系统模块的相互衔接,数据相互共享。在财务核算系统能依据收入系统,人力工资系统、后勤及药库物资及设备管理系统数据自动生成财务凭证。提高了会计核算准确度及效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条件和工具,医院要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医院信息系统应在提取各系统模块数据后,能够形成相关成本分析报表,不需要通过手工整理后才能出来,为成本分析工作提高了效率。加强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融合保证了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从而达到医院进行精细化成本管理要求,为医院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参考和详细的数据支持。
(五)建立业财融合的财务人员队伍
业财融合的管理型财务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趋势。建立业财融合的财务人员队伍,首先应先解放其思想,不能被传统的财务只会算账的思想固化了,需不断锻炼、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向管理型财务转型。不能只停留在只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层面。应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为医院的经营决策与业务活动过程管控提供专业的服务。
医院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成本分析岗位的财务人员应深入到临床一线,了解和熟悉医疗业务。为后期成本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人员要利用自身掌握的财经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医疗业务特性,在医院的生产经营决策和业务活动管理的过程中,履行好财务对业务的监督管理职能,做好对业务过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管理。财务人员应当借助信息化技术,结合医院的发展目标和管理需求,通过对流程和相关指标的设计,做到事前规划确定流程指标,事中比对差异分析问题风险,事后剖析总结业务结果。
四、结束语
精细化成本管控需要医院全院上下一条心,同时得到所有科室及全体员工的支持与配合。成本精细化管理覆盖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三大方面,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现有医疗资源和设施,现代医院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医院利用信息系统,做到及时分析,及时提出管理控制意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达到降低医院成本费用的目的。同时规范了诊疗行为,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提高了医院的综合效益,促进了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