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的“超级2020”
2020-11-27胡杨
□ 胡杨
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2019年画上了一个沉甸甸的句号。2019年对于中国航天来说,是任务繁重的一年;对国外航天来说,则波澜不惊,算不上一个“大年”。而新的一年,则无论中外,都将进入“超级模式”。我们迎来的,是一个航天的“超级2020”。
从已经公开披露的信息看,中国航天计划在2020年实施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实施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圆满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总体规划目标;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系统建成由30颗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服务范围延伸至全球,真正做到“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中国将实施首次火星着陆探测任务,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2021年实现火星软着陆,开展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实现在深空探测领域的跨越。
2020年,航天界最热闹的大戏当属火星探测器的“扎堆”发射。火星探测,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窗口期。因此每隔两年迎来一次火星探测小高潮并不奇怪,但是像2020年这样密集“撞车”的情况航天史上还没有出现过。
2020年7月下半月是近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间,除中国之外,目前还有3个火星探测任务蓄势待发。它们分别是:美国的“火星2020”漫游车,欧-俄“火星太空生物”任务中欧洲和俄罗斯携手研制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火星车,以及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
美国的“火星2020”将寻找古代火星生命的迹象,并收集和储存样本,以便将来带回地球。“火星2020”还将演示利用火星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生产氧气的新技术,这对探索火星的航天员至关重要。此外,“火星2020”还将携带一架小型无人驾驶直升机,它最多将在火星大气层进行5次短程飞行,这一开创性举动如果成功,将具有重大意义。
欧、俄联合研制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漫游车将于2021年2月降落火星表面,寻找火星生命迹象并执行其他各种任务。
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火星的大气和环境,以及火星液态水消失的原因。
小行星探测方面,2020或将是一个收获之年,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将携带“龙宫”小行星样本返回地球;而美国REx探测器已抵达“贝努”小行星,今年将开展小行星取样任务。
2020年,美国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将进入关键阶段。波音星际线飞船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载人版龙飞船,能否在2020年进行载人试飞引人瞩目;首飞时间一推再推的“太空发射系统”(SLS)重型火箭将取得什么样的进展令人关注。而承载着埃隆·马斯克火星移民梦想的“星舰”,在新的一年又将爆出怎样的新闻,也是一大看点。
2020年,俄罗斯将在国际空间站任务中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俄航天集团计划在今年按最短线路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飞船,整个行程仅需飞行2个小时。目前,俄罗斯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有标准的2天线路和快速的6小时线路两种方式,“2小时计划”如能顺利实施,将是载人航天技术的又一重要突破。
2020年,传统航天强国美、俄等将持续发力,以巩固其优势地位;而后起之秀中国,将在建设航天强国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继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业绩。世界航天的“超级2020”将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