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11-27顾蔚红
顾蔚红
(新疆第八师石河子市财政局,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特征及其支出管理的必要性
专项资金,是指上级安排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是上级政府拨付拨给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公共事业发展、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专门的资金。在相关年度内用于完成一些专项的工作,并且对这种资金要求进行单独核算,一个项目对应一个专款,不能项目间混用及挪作他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特征
1.特定来源
专项资金来源渠道非常多,主要来源有国家专项、上级部门、财政部门等,对专项资金的拨付就需要逐级分解,再通过各级财政层层将专项资金拨付到具体项目单位。
2.特定目标
专项资金是特定事项的特定项目,通常具有特定的用途,严格按照上级批准项目规定用途的范围内使用,收支需要单独核算,设立专用帐户,不得挪用或挤占他用,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使各项专用资金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达到预期目的。
3.特定范围
专项资金的使用上,专项资金有别于正常的拨款,使用过程中接受上级、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当年项目已经完结的专项结余,一并上缴财政或报经主管财政部门批准后,留存单位方可使用。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促进社会协调有序发展
当前, 国家大力推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单位内部构建财政支出管理运行机制,保证了资金管理水平的优化配置,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2.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提高
从广义看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资金管理对单位资金利用率和发展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对专项资金支出进行核算、监督与控制,能够为单位、为上级及有关部门提供资金使用情况,这是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规范使用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和保证。夯实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符合国家法规以及财务制度的要求。
3.有利于绩效目标管理,推动部门预算与绩效管理紧密结合
专项资金实行绩效管理,建立专项资金绩效目标体系,确保专款专用,实现专项资金的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开展全程资金绩效管理,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并如期完成。进一步建立了把绩效目标作为方向,把绩效评价作为有效手段,最后以结果应用为坚实保障,以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有利于提高财政支出科学化、精细化为目的的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全面推动部门预算,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二、专项资金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不衔接。
由于财政专项资金属于国家的专门用途的项目资金,在管理制度上要有严格的程序,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将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弥补正常经费的不足,没有按要求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或虽然制订了制度,但缺乏依据、流于形式,存在偏离单位实际情况的现象,仅仅是应付财政部门和上级检查部门,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将其他的费用支出用于专项资金的报销范畴,领导批准,挪作他用。领导擅自批准改变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甚至以内部会议决定,作为改变使用用途的依据。又比如单位为了不影响第二年专项资金申报,在年底专项资金使用时存在突击消费的现象,以此获取财政预算的支持。
另外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的不衔接,忽视对项目实施的跟踪管理,往往没有明确整个项目管理中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及相互间的协调关系,结果是项目管理部门与资金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造成财务人员不清楚该笔专项资金是哪个部门管理的项目。
(二)专项资金事前预算及申报管理不完整
实际工作中,存在单位专项资金前期基础工作薄弱现象。前期取得专项资金要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对专项资金费用的申报管理,没有经过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准备工作不完整、不够扎实;甚至有些单位的项目资金预算,只是随意的几行数据,更甚者简单到只是一个请示,相关的数据一个都没有,对专项项目的调研及可行性研究没有论证、没有依据,主观性、随意性较大,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把关,只是为了争取资金,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内容。还有的项目没有纳入预算,紧急申报,临时追加预算。如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程类项目受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和预算前期准备时间的限制,存在盲目性和草率性,拍脑袋估计专项资金的预算,造成专项资金预算编制能力较弱,缺乏规范性和标准性。
(三)专项资金财务控制不力,财务管理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我国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财政专项资金的规模也逐年扩大,为了使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促进专项事业发展,更好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国家对专项资金的投入也在逐步增加。
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职能不够重视,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任意扩大专项资金开支范围,挥霍浪费专项资金,故意模糊开支界限,未按专项资金使用用途和标准列支。而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管理中,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得不多,只是简单的承担了事后会计核算票据报销,很少参与项目的决策和实施,对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力度不够,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专项资金现象。违反了专款专用的原则。使得专项资金财务管理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决算环节和绩效评价不够完善
进行绩效评价是确保专项资金有效使用的客观保证。一些专项资金项目往往缺乏其事前真实性、可行性的科学判断,没有综合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往往按计划拨款,使专项资金的使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项目的事中监管弱化,造成资金使用率低,浪费与超预算现象时有发生。财务人员只是承担核算职能,缺乏对项目的专业性了解,经常会出现将资金用到其他项目上,在此做好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显得特别重要。
(五)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有些单位的财务人员对政策法规不熟悉,对专项资金实施管理不规范,对各项开支范围划分不准,没有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就造成了财务角色被弱化,财务的监督职能仅仅变成了虚设,失去了实质性的意义。
三、资金支出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管理相关制度
充分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强化完善监督制度,逐步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制度,对专项资金使用实施绩效跟踪,切实做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关系,对各部门申报的项目做到“人人有负责,事事有落实,资金有着落”。从根本上提高人人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意识,从源头上杜绝财政专项资金收支不合规、管理混乱现象。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规范专项资金收支管理责任,明确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用途。将专款资金切实落实到项目责任人,并对专项资金的收支进行精细化管理。
(二)严格专项资金预算全程管理
合理的预算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具体内容、时间、规模、产出目标,项目预算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建立健全科学的预算管理,加强事前论证和调研,防止不具备条件的项目安排大量财政资金。
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就是要强调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收支全过程的管理,将预算管理贯穿项目立项、实施和监管的全过程;严格按程序要求进行预算立项申报审批,确保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对专项资金进行控制和管理。从收入专项资金再到专项资金的每一笔支出,都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实现全方位的财政收支管理。
(三)加强和完善专项资金的监管、审计监督。
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落实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管好用好专项资金,重点是加强监管部门对资金全程使用过程的监督、监管,更有利的保障制度的严格执行,对提升财政监管人员业务素质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也是现阶段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监管问题可以从几方面入手,审计部门加强对专项资金闲置、结余的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并与财政部门一起建立专项资金的监督体系,使监督活动贯穿专项资金申报、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
(四)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的自主意识,注重绩效结果反馈与应用,切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升。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优化改进预算管理的依据,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所有的核算信息进行全程公开,作为下年度预算和安排资金的必要条件。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的事前预算、事中监管、事后绩效的体系,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用好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益。
(五)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真正地发挥作用,做到“资金流到哪,管理管到哪”,做好资金支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培养财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组织必要的学习培训,使财务人员管理。成为专业水平、职业道德水平和整体素质一流的团队。
总之,财政专项金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不断强化体系建设,结合工作实际,保障专项资金真正能够落实到位,助力财政专项资金在社会科技的发展中真正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