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基本支出的绩效研究
2020-11-27韩立侠
韩立侠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财政局,绥芬河 157300)
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须要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过程中融入科学的绩效意识和管理方法,在财政资源配置上提高效率。不能只停留在财政运行的工作本身,还要借此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确保财政运行工作稳定可持续,实现人民对全社会共建共享发展的满意度。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基本支出
基本支出是指用于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以及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办公设备购置费等日常公用经费方面的支出。
(二)绩效评价
绩效反映人们从事某一种活动中相关投入和产出的情况。从其本质上来看,它包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投入、过程、产出以及结果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价,体现了设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得出最后结果的效益和效率。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财政部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做出的定义是,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级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率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概念中可以看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够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监管和绩效评价的有机统一,将所要达到的目标融入并贯穿于预算资金监管的全部过程中,对于实施结果的评价不但能够为下一年度预算资金安排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能够强化地方政府支出责任,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公共服务质量。
二、基本支出绩效管理现状
基本支出绩效目标是绩效评价工作最根本的依据,由若干类指标组成,主要包含投入、产出和效益三大类指标。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相比较更加突显综合性。基本支出支持的是部门的基本运转,立足点在于对部门公共服务的整体供给,集中地反映行政运行成本消耗的情况,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投入产出率。从预算编制的整体上来看,可按保障公共产品或服务运行成本的总额和分布层次划分基本支出总额、人员经费占比、定额办公费用等主要指标。涉及部门预算方面,可按不同依据同样参考划分主要指标。基本支出绩效指标的设定要考虑到必要投入的合理值,强调公共服务或产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要求,人员工资的评定以及部门相应资产的配备标准。
目前,我国公共财政基本支出的绩效评价指标已有成形的设置规范,融合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基本支出项目等因素,并考虑到预算部门的不同工作性质和具体目标,能够基本实现绩效评价指标设置选取的动态化。但从以往财政预算资金中关于基本支出绩效评价的总体情况来看,随着资金使用范畴的逐步规范,对于绩效评价指标的兼容性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共性与个性指标之间能否衔接好的问题。从实践中可以看出,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得越详细,评价的结果就越客观。但是,当前受到某些主客观因素影响,绩效评价中涉及的一些数据不并容易取得,甚至受到客观条件制约无法实现。所以,在目前的基本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上,还要更多地考虑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
三、关于基本支出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预算执行中重支出轻绩效
预算绩效评价实施以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关于基本支出的绩效评价往往在财政部规定的试点单位较有成效,大部分的行政单位尤其是省级以下地方行政单位在行政运行资金的执行的过程中并没有显现出绩效评价的管理意识,相关领导对绩效评价的作用和必要性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往往将绩效评价视作争取预算资金的添附流程,评价与不评价一个样,评价结果是好是坏一个样,一评了事,也没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对第二年的预算编制与执行也没有联系。
(二)绩效评价的结果未能完全与预算安排挂钩
当前,关于绩效评价结果能够和下一年度预算资金安排挂钩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基本支出的绩效评价结果多是反映资金的使用数量、未执行原因以及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和建议方面,这些问题与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没有过多的交集,导致基本支出的绩效评价得不到预算部门的重视。虽然存在没有评价到位的项目,但是没有对基本支出整体造成影响,也没有影响正常的行政运行,因此容易被忽略,甚至造成财政资金的闲置和严重浪费。
(三)绩效的信息公开程度有待提升
绩效评价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实现评价目标,其科学性和完整是关键。在预算绩效评价实施以来,各地方政府和各行政预算部门按照财政部公布的《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相应制定了各自的绩效评价体系,但是对于评价之后的结果并没有及时公开,导致社会对于预算资金的落实和使用情况并不了解,这种情况不仅不符合绩效评价实施的初衷,还失去了绩效评价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社会监督力量,既得不到有效建议,也得不到监管,使得预算资金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四、应对的工作建议
(一)提升基本支出绩效目标设定在部门预算编制中的重要地位
编制预算前,严格按照部门实际情况核实人员信息、非财政拨款收入以及配套的资产情况,将人员经费和定额办公经费的有关支出合理量化,按以往预算执行经验推算合理值,同时确保预算资金绩效评价指标的动态选取。在预算资金执行的过程中,按绩效实施进度协调资金管理,进而节约财政资金。
(二)强化基本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实施基本支出绩效动态监控,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绩效在半年度中开展评价,未按既定进度支出的资金及时说明情况,找出原因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考虑将此部分支出相应缩减,同时在第二年预算编制时直接压缩,节省财政支出,避免浪费。
(三)加大资金绩效审计的力度
加强与审计机关的配合,针对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加大审计力度,促使预算部门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并与预算资金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对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项目优先保障,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的资金予以压缩,或在安排下一年资金时予以取消,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提升绩效目标设定的科学性
在推进分行业、分领域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与标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各行业、各领域的工作特点,对于能够量化的标准要尽量予以量化,量化实属存在难度则按其工作特点或行业特点研究制定评价标准,使绩效目标的设定具备可选取性和可操作性。
(五)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立法
健全完善整体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积极培育独立的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引导预算部门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严格完成绩效评价工作。总结更多地方关于绩效管理先进优秀的实践经验,全面推动预算资金绩效管理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