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的当代精神探讨

2020-11-27瑞金华贸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100025

流行色 2020年1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公共性雕塑

白 璐(瑞金华贸(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25)

公共艺术需要满足于两个条件,首先是需要放置在公共空间中的视觉艺术或者艺术活动,它主要强调公共空间可以对其大众进行开放,使大众可以参与和共享,同时强调“参与、共享”的重要性。一旦没有这样的前提条件,在一定的公共空间中放置的任何事物或者物体都不属于公共艺术,它是在一定程度由于权力审美和潜在规则形成的公共艺术。

一、城市雕塑的内涵

对于城市雕塑我国并没有准确的定义,同时在西方文章内也没有表示中国艺术的“城市雕塑”这一术语。目前《大英百科全书》中出现了环境雕塑的定义。20世纪的环境雕塑艺术一般把参观者和作品的互动结合在雕塑创作中,它不仅仅是展示在观众面前的一种物品,而且通过创新创造的形式来突破生活和艺术之间的隔阂。雕塑家和设计师可以利用石头、泥土、光、音效、声等多种介质来进行雕塑创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对于城市的改造和美化有了新的追求。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建设的加快,相继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出现了雕塑,我们把它称之为“城市雕塑”。基于此,城市雕塑是一种存在于城市空间的室外空间中,同时带给广大群众欣赏的公共雕塑艺术形式。不论是西方的环境雕塑还是我国所称的“城市雕塑”,根本出发点都是雕塑的社会功能及大众的需要,“城市雕塑”主要是传递当代的精神文明和社会艺术的发展。

二、公共艺术

1.公共艺术的定义

所谓公共艺术,它开始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此之前,我国城市的管理者以及公共设施的管理人员,他们一般习惯将公共艺术等同于“城市雕塑”,因此在这时期人们就单单把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中唯一的表现形式,其在表现方式上采用主题性、纪念性、时期性以及环境美化装饰性来展示雕塑的形态,进而对公共空间进行装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城市雕塑”不完全等同于公共艺术,公共艺术中包含“城市雕塑”。与此同时,公共艺术是具有参与性和共享性的,大众在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视觉艺术品和艺术活动都称之于公共艺术。

2.公共艺术的丰富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日益加快,同时城市雕塑在公共环境中也变得丰富起来。回顾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首先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萌芽,然后到了2000年左右是艺术形态的成长期,再经过成长期走到了如今的多元化发展的时代。通过历程的变化,以往的中国公共艺术是起于模仿、跟风,当时的公共艺术认识不够全面,同时相关监管力度不够,形成公共艺术的审美水平低下,公共艺术不够高级等问题。之后,在艺术家和城市管理设计者的参与下,我国的“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在很多方面突出了公共文化理念的优越性,带给公众人民更优质的视觉艺术作品。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我国的公共艺术是伴随着公共意识成长发展起来的。由于一种文化类型的发展需要在时代背景下,发现问题,把握时代的方向感,以此得到更为稳定、长足的发展。根据我国目前的状态来说,公共艺术如何能够超过国有的艺术手段和艺术观念,在新时代追求新的进步是公共艺术所面临的问题。

3.公共性的艺术学科

公共艺术也可以涉及到公共性的问题,虽然“公共性”一开始是政治谈论的话题,是针对制度层面上的一种权力关系,它产生于个体意识的觉醒,社会组织的合理、合法性是体现公民权利的前提,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公共性它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在此情况下完成对于公共性的良好体现。首先在公共意识的基础下,我们的艺术家不应该以个人的视角去评论或者指责艺术家和赞助人,同时赞助人以及群众也不能指责公共艺术设计的设计者。总的来说,公众、赞助人、艺术设计者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做到公共艺术中的公共性。

除此之外,从理论的角度看待公共艺术,我们可以知道公共艺术是一个更多地在实践层面来完成的艺术学科。由于公共艺术是一种把公共文化研究,然后通过实际的艺术形态运用到实际过程中来。根据跨文化的比较中,公共艺术更多地反映在跨学科的领域中寻找突破。在利用跨学科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高校对公共艺术学科设置的课程进行探究,例如,高校的公共艺术学科这个课程包含了雕塑基础、材料与工艺装饰基础、建筑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形态设计展示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景观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壁画与浮雕等多种学科。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科的跨越性。如果站在更高的层面来认识公共艺术这一学科,我们还应该从行为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不同形式来探究公共艺术。这样一来,才可以将公共艺术不仅能以视觉的方式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还能将一种思想方式与我们当代精神的诉求达到一致,相互依赖和融合,成为一种有质量、有特色的软文化。鉴于此,发达国家对于公共艺术的方式已经不再徘徊,在对于新的公共艺术问题的探讨中,更多的是对于公共艺术如何引入当代精神和导入大众生活问题和公众心理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精神艺术的治疗当中。目前我国对于这一点还没有进行实际的讨论。

三、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

1.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的关系

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但二者又有一定的区别,公共艺术是一种内涵和表现形式更加广泛的公共空间艺术表现的概念,而城市雕塑只是公共艺术中众多表现形式的一种。因此,城市雕塑可以帮助公共艺术实现其公共性。尽管城市雕塑只是公共艺术中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的本质没有区别,它们都是对于公共空间的一种形式表现。根据艺术来说,它们都是对艺术的尊重为基本来体现对于城市公共艺术文化的尊重,对于公众视觉权利的尊重,也是体现当代精神文明的标志。

2.公共艺术的兴起给城市雕塑带来发展

公共艺术的兴起会给城市雕塑带来一定的发展,由于目前城市雕塑的现状,没有具体的规则,无论是内容或者形式的设计,城市雕塑都是杂乱无章法,同时也没有固定的好与坏、美与丑的评判标准。那要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目前公共艺术中的城市雕塑,更好地推动城市雕塑艺术的发展呢?是选用西方国家的观点和标准进行评价,还是用最为时髦的当代艺术作为标准,又或者是用带有东方审美的意向评判城市雕塑,目前都是困扰公共艺术中的一大问题。根据当代发展来说,艺术已经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它从高贵的殿堂走向大街小巷,走向了公众的视野中。公共艺术转向与大众互动,成为公众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因此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实际上也印证了当代精神文化质量的好坏,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深厚的标志。它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我们不断认知构建。

四、 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的当代精神

1.在公众之间传播、接受、认可

当代社会对于公共生活关系密切关注,过去对于雕塑艺术的信仰与被信仰、崇拜与被崇拜之间的关系需要改变,合理利用现在艺术机制以及现代艺术制度中,公民性对公共艺术本身或者艺术感受的需要,互相接受、认可,使其能够对人文历史与现实环境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互相交融的关系。

2.实现公共性

根据目前社会的要求,公共艺术需要表现出的应该是艺术家或者设计者对自身的审美个性与公共性进行紧密的结合,雕塑家或设计者应该以实现公共性的目的而进行艺术设计,而不是以权利为主,做经济效益的屈从者,因此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应该如何面对大众,面对当代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艺术问题,理论问题、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原则问题和制度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制约体系,以赞助人或操控者为中心的艺术制度转换为艺术家为代表的艺术制度,站在不同角度为公共空间设置具有公共性的艺术品,根据当然的社会形态实现这一愿望需要结合实际。

3.艺术家与公众审美进行互动交流

在以往的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的设计上,我国社会面临的状态是艺术家与公众的审美一时难以达到一致,也很难形成互动的关系。我们需要弄明白究竟是艺术家对于权力利益进行妥协的问题,还是公共艺术艺术没有做到真正为城市或者当下环境的发展框架之中,进而需要整体来考量这一问题。因此艺术家和设计者在对于公共艺术的表现中,不仅是针对当下精神文明精美地反映,也需要通俗地表现公共艺术,将个人审美与社会审美良好地结合,形成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互动。这样一来,才会设计出具有公众性的公共艺术,进而展现公共艺术的公共精神和公共文化的社会性质。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是代表当下公民社会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更好体现全民社会文化的有效标志,也是体现国家为增进文化认同和文化共享的积极作为。不管是公共艺术中的城市雕塑也好,还是其他的公共文化也好,它们都凝结着一个城市当下的精神气质,因此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都应该追寻时代艺术发展的规律,结合当代精神的特点,进而为城市打造一个有品位,有气质的文化,进而更好地彰显出区域文化的特性以及当代精神的整体风貌。总而言之,公共艺术是一种具有社会公共精神的艺术表现形态,作为当代精神的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是城市物质文明最集中的体现。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公共性雕塑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巨型雕塑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
自然雕塑
挪威城市雕塑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之几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