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加工中工件变形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2020-11-27王志国

商品与质量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切削力装夹工艺流程

王志国

玫德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1 机械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成因

1.1 不同工件结构与材质引入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材质不达标的工件无法有效抵抗外在压力,工件的变形风险加大,变形严重时会导致工件无法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应首先确定合理的工件结构,对加工工件变形的影响力仅次于工件材质。其中横截面突变、壁厚不均匀、机加工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等结构设计问题较为典型,工件加工后的应力集中现象突出,此时若外力撤去,便会导致工件变形[1]。

1.2 工件装夹与加工方式

工件加工前,首先要进行装夹定位,操作过程中如果工人没有严格按照装夹操作流程进行,便会存在夹紧点与定位面选择方式欠佳的风险,与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的装夹原则相背离,最终引发工件加工变形情况的出现,在正式加工前引入额外的工件变形。同时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切削表面与加工刀具表面之间会发生剧烈的摩擦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能会沿着工件表面扩散,这就是热应力的形成机理。由于工件自身强度的存在,在加工过程中会与刀具相互作用,形成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当工件强度足够大时,这种反作用力会增大工件的附加力,最终引发工件变形情况的发生。

1.3 残余应力与内应力作用

金属材质工件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内部晶相组织相互作用产生内应力,对外力作用效果进行抵抗性再平衡,使工件形态维持原来的状态。内应力是可以消除的,常用手段有三种:①对加工完的工件进行高温热处理。②施加外在振动的时效处理。③自然环境下的时效处理。正常情况下,受外界环境影响,非稳定状态下的平衡是很难维持的。残余应力会自发地再平衡,引发变形现象发生,工件原有的加工精度受到影响。消除残余应力同样有三种方法:①对零部件实施热处理工艺。② 优化零件内部结构设计。③合理安排工艺流程[2]。

1.4 不同热处理方式引入的变形

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加工工艺,包括淬火、回火、退火等。为了获取特定的材料特性,部分加工过程中的零件需要进行热处理,部分零件在加工完成后实施热处理。一般而言,工件经过加热、保温、冷却处理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通过不同加工处理对比试验可知,各机加工因素对工件变形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以材质、工件装夹、加工过程的影响最大。

2 防止机械加工引发工件变形的有效措施

2.1 根据工件结构选用合适的加工材质

首先应考虑应用场景,如轴选用 45#钢调质,以增加韧性与刚度;机座宜选用铸铁,以获得足够硬度;对于重载、易变性的工件可以考虑选用合金钢材质,避免工件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对于轻载工况下的零件,出于成本考虑,不宜选用合金材质,可以通过表面喷丸、淬火等加工工艺,获得特定的材料特性。工件材质在影响其正常使用的同时,还会对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加工变形的另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件结构,合理的工件结构设计可有效避免变形的发生,例如避免结构尺寸发生突变,尽量设计成中心对称结构,避免出现过长或过薄的工件结构。同时,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同样材质、结构的工件,在不同工艺流程下,最终产品的差异性是明显的。因此,在优化工艺流程组合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加工工艺,最大程度预防工件加工变形。

2.2 选用合理的固定结构

不同的装夹方式同样会对工件加工变形产生影响,定位面的选择尤为重要。依据基准重合设计原则,定位面一般应选定工件中接触面积最大的表面,以确保工件加工完成后的整体稳定性。定位面确定后,开始选择夹紧点,与定位支撑点一一对应,这种布局方式使夹紧力与支撑力相互抵消,获得适当的夹紧力,同时避免工件中出现内应力。夹紧力大小的确定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保证夹持牢固可靠;二是避免工件出现变形,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矛盾体的两个方面。实际加工过程中,夹持力的施加需严格遵循操作顺序,切勿错乱。

2.3 降低工件内部应力

工件在加工过程中,金属表面必然会承受挤压力与摩擦力,造成工件内部的各种应力。为了能够有效避免上述压力的产生,一般选用对称加工方式,来平衡机械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应力变化。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平面作用反向作用力,实现工件整体的稳定状态。对于工件的重要加工部位,选定先粗后精的加工方式,合理确定切削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粗、精加工阶段选用不同的切削要素。在加工非对称结构工件时,其毛坯制造可采用反变形手段,即在工件变形位置的反方向预留变形量,综合考虑工件变形的不同影响因素,将工件加工完成后的变形控制在合理范围内[3]。

2.4 降低切削力影响

切削力会引入工件变形,切削力大小与变形程度呈正比例关系,选用合适的刀具和切削用量,可以有效地减少切削力。机加工过程中,要确保工件的切削部位得到不间断的充分冷却、降低热传导性的同时,消除切削过程产生的热能。对于不同工件结构,应合理选择差异化的切削参数,粗加工阶段,宜选定较大的切削用量,降低切削进给量,以提高切削效率;精加工阶段,为了获得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应减小吃刀量,增大切削速度。工件加工过程中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刀具与工件的摩擦,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消除,势必会引发工件的加工变形。在高速切削情况下,不仅可以缩短加工时间,同时选用合理的冷却方式,有助于切削热量耗散。

2.5 其他措施

工件加工后的应力应该得到释放,可以使用一些强制性手段,其中以专用保护夹具、振动时效、矫正法应用最为广泛,实际可操作性强,将工件变形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以振动时效设备为例,以新能源作为驱动源,近几年市场占有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可以有效去除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提高其抗疲劳强度,尤其适用于去除大型组焊结构件应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机械加工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工件变形是机械加工中比价常见的问题,那么如何高效得利用有关技术来避免工件的变形程度,还需要有关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得探索和研究,并在其中不断得完善,总结之前的工作教训。

猜你喜欢

切削力装夹工艺流程
切削参数对34CrNi3Mo高强度钢插铣加工切削力的影响
化工工艺流程题中常涉及的考点
中空薄壁铝合金结构件侧铣局部切削力研究
基于多件装夹方法的数控夹具设计研究
基于约束关系图的零件装夹规划
钢铁工艺流程概述及发展方向初探(下篇)
钢铁工艺流程概述及发展方向初探(上篇)
碳纤维复合材料螺旋铣孔瞬时切削力系数识别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基于自由曲面类零件的球头立铣刀切削力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