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猪场猪梭菌性肠炎的防控

2020-11-27李旭光

中国动物保健 2020年3期
关键词:梭菌产气肠炎

李旭光

(潍坊市安丘市凌河畜牧兽医管理站 山东潍坊 262127)

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养猪国家,年出栏头数约占全球一半,养猪业不但为很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和致富的机会,更关系到民生问题和社会稳定,所以养猪企业一定要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目前对于养猪场来说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疾病的防治,尤其是一些传染性强、病程短、致死率高的疾病,要尽可能杜绝感染,本文所要探究的猪梭菌性肠炎即属于这类疾病。本病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是由C 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初生仔猪(3 日龄以内)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以排出红色粪便,小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和坏死为特征。该病病程短、发病快、致死率高,常造成仔猪整窝死亡,损失巨大。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基本控制本病,但是养猪企业仍然应该尽量注意本病的防控,防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1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侵害3 日龄内的仔猪,1 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极高,在同一猪群各窝仔猪的发病率不同,最高可达到100%,病死率一般在20%~60%之间。品种和季节对发病无明显影响,但以冬春两季发病较多。本病菌常存在于一部分母猪肠道中,随粪便排出,污染周边环境。猪舍的地面、垫草、周围的土壤、下水道、饲养管理用具等均可检测到该菌的存在。初生仔猪出生后很快接触被污染的母猪乳头及垫草,当初生仔猪很短时间内吮吸母乳或吞入污染物后,细菌芽孢随之进人空肠繁殖,芽孢侵人绒毛上皮组织,沿基膜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肠黏膜发炎、充血、出血和坏死。毒素通过肠壁吸收而引起毒血症,致使仔猪发病和死亡。本菌还可侵人肠系膜淋巴结中,引起炎症。本病除猪和绵羊易感外,还可感染马、牛、鸡等。

C 型产气荚膜梭菌性肠炎较短时间内可在某一地区多次暴发,这可能与本病的病原体以滋养体或芽孢形式长期存在于环境中,且未进行免疫接种有关。购进的带菌母猪很可能是许多猪场发生梭菌性肠炎的感染源。

2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仔猪出生后12~36h 内死亡,症状多不明显,只见仔猪后躯沾满血样稀粪,病猪虚弱,很快进人濒死状态,死前腹部皮肤变黑;少数病猪不表现血痢,突然死亡。

急性型:此病型最常见,整个病程中病猪排出含有灰色组织碎片及多量小气泡的红褐色液状稀粪。病猪消瘦和虚弱,病程常维持2d,一般在第3 天死亡。体温不高,大多数病猪死亡,甚至整窝仔猪死亡,很少仔猪耐过。

亚急性型:病猪呈持续性非出血性腹泻,病初排出黄色软粪,以后变成液状,内含大量坏死组织碎片。病猪极度消瘦和脱水,一般5~7d 死亡。

慢性型:病程在1 周以上,呈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粪便呈黄灰色糊状,尾巴和肛门黏附有干燥的粪便。病猪逐渐消瘦、生长停滞,于数周后死亡。

A 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发病仔猪与C 型所致的梭菌性肠炎症状相似。但仔猪多在24~36h 发病,病死猪体表皮下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且拉稀的仔猪所占比例仅50%左右,其中血痢的仔猪更为少见,粪便颜色为灰黄、橘黄色不等,易误认为是仔猪黄痢。

本病不同类型的死亡仔猪,其病理变化基本相似,只是由于病程长短不同,其病变的严重程度有所差异。典型的病理变化集中于空肠,有的可扩展至回肠。空肠外观有一小段呈深红色,病变部位与正常肠段界限明显,肠管内容物呈红黄色或暗红色,内混杂多量气泡,肠黏膜红肿、出血,甚至可以观察到灰黄色树皮样坏死。病程长的以肠管坏死性炎症为主,肠壁增厚,黏膜上附有黄色或灰色坏死性假性假膜,容易剥离,肠腔内有坏死组织碎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出血,脾边缘有小出血点,肾呈灰白色。

3 诊断要点

3.1 一般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对C 型产气荚膜梭菌性肠炎作出初步诊断。1 周龄内的乳猪出血性下痢,病程短、发病率高,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及小肠出血性坏死是诊断该病最重要的特征。

3.2 实验室诊断

细菌检测及毒素的检查是鉴定本病的可靠依据,以a 毒素做抗原的ELISA 检测血样肠内容物悬浮液中是否存在C 型产气荚膜梭菌a 毒素,反应阳性可以作出确诊。

1)细菌分离

通过检查肠内容物涂片、黏膜病灶和肠壁的组织切片,若见到革兰氏阳性杆菌,单个、两个或短链,菌端整齐,其中一部分呈芽孢形态出现,即可进一步鉴定;将肠内容物接种于厌氧肉肝汤培养基中,80℃水浴作用15~20min,然后置37℃培养24h,培养物呈均匀混浊,并有大量气体产生。将培养物接种于葡萄糖血液琼脂平板上,厌氧培养18~24h,可长出半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大菌落。可见菌落形成内层透明、外层不完全溶血的双层溶血;同时可见接触空气后,菌落变成绿色。

2)毒素检查

取回肠内容物,加适量灭菌生理盐水稀释,经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灭菌滤器过滤后,一部分加热(60℃30min),一部分不加热,分别静脉注射家兔(1~3mL)或小鼠(0.1~0.3mL)。如有毒素存在,不加热组攻击的动物数分钟至十数小时死亡,而加热组攻击的动物不死亡。为确定毒素的类型,需进一步做毒素中和保护试验,取前述过滤液0.2~0.5mL,加人C 型或D 型产气荚膜梭菌抗毒素血清0.1mL,然后再静脉注射小鼠,做中和试验。C 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毒素与C 型产气荚膜梭菌抗毒素血清作用后,小鼠没有发生死亡,而与D 型产气荚膜梭菌抗毒素血清作用后,小鼠发生死亡。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

1)综合性预防

本病一旦发生,病程短、病死率高,即使通过有效治疗、消除病猪体内病原体,病猪仍会由于肠道的严重损伤而死亡,所以对于本病,预防比治疗显得更为重要。由于本病为细菌病,因此猪场一定要做好平时的日常杀菌消毒工作,具体来说,在猪舍内部,按照消毒程序一般3d 消毒1 次,可使用高锰酸钾、甲酚皂或者其它成品消毒剂,猪舍外墙要求1 周消毒1 次,猪场空地处要求1 个月进行1 次大扫除和消毒。另外,对于分娩前准备转群的母猪,在进入产房之前一定要做好清洗和消毒工作,尤其对于乳头附近和肛门附近更应该特别仔细,清洗完毕后用干毛巾擦干净,从而尽可能减少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2)免疫预防

免疫妊娠母猪,使新生仔猪通过吮吸母乳而获得被动免疫,预防仔猪红痢。在发病猪群中,对怀孕母猪于产前1 个月注射1 次仔猪红痢灭活疫苗,剂量为5~10mL,这样初生仔猪通过吮吸母乳获得抗体,保护力几乎100%,基本上可以杜绝本病发生。

4.2 紧急预防与治疗

在常发病猪场,可在仔猪出生后3d 内,坚持用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进行口服,这样可以防止疾病的发展。近来的研究显示该病的病原体可对猪场中常用的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应引起注意。

5 结束语

随着国内经济开发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的经济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对肉类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这也给国内的养猪业提供了发展的良机。从现有发展趋势来看,规模化养殖将成为未来养殖业的主流,因此对于规模化饲养模式下的疾病防控一定要做好做扎实,猪梭菌性肠炎这一类会给养猪场带来重大损失但又可以防控的疾病一定要及早布局,做好预防工作,并将以防为主的工作理念贯彻整个养殖过程,这样才能保证养殖效益的稳定获取,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梭菌产气肠炎
饲用益生菌丁酸梭菌抑菌性能的研究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抽气负压发酵法对丁酸梭菌生长及芽孢形成的影响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冷却液溢出问题研究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沼液絮凝上清液预处理对甜高粱秸秆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结束并关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