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0-11-27张建华
张建华
(利津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山东 东营 257400)
自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已成为单位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论文以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推进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其内容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指的是为了提升其管理效率,保证其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保证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防止舞弊和腐败,在其单位内部制定并执行的一系列的规范性制度和措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包括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主要由单位的机构设置和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方法组成;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主要由各项具体业务控制组成,比如,预算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等。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1.管理层自身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增强单位管理层的内控意识,是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再加上单位性质及其管理方式的特点,导致大部分事业单位更加看重单位发展及项目争取,而对于资金的使用控制却往往疏于管理。因此,一些单位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够,部分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缺乏基本了解,认为内部控制仅仅是财务事项之一,或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要求及检查,对内部控制仅限于报表,流于形式。同时,单位领导层对财务部门不够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也不够清晰、规范,甚至把会计人员等同于付款员,无视会计人员对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的参与权,导致财务人员不能积极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因此整个事业单位上至领导层、下至财务部门,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导致内部控制空有形式,无法发挥控制监督的功能。
2.内控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的领域不断拓宽,对内控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部控制人员不仅要具备财会、审计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业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风险管理知识。同时,业务发展对内控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品德操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往往属于冷门岗位,内控人员多是身兼数职,或者形同虚设,内控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更缺乏追求业务进步的动力。
(二)预算控制力度不足
预算控制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项主要控制活动。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预算控制力度严重不足。
首先,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精准,不够切合实际,质量不高。受传统观念影响,事业单位对部门预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勿支出”“一事一议、专款专用”等预算管理理念,基本没有预算约束观念,认为预算仅是报表,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而已。因此,很多单位仅仅为了报表而编制预算,再加上,编制预算时间短,工作量大,财务人员无法调动单位其他部门积极参与,对编制的预算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和论证,而是闭门造车,埋头报表,导致所编制的预算笼统粗糙,质量不高。
其次,预算执行随意,不能发挥其真正职能。因为单位缺乏预算约束观念,领导层对部门预算以及内部控制不够重视,预算机构形同虚设,大部分财务以及内控部门都不参与单位项目规划以及资产购置等重大资金收支决策等管理事项。预算仅停留在报表层面,而实际执行却是随意追加、追减,甚至,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导致预算与决算差距加大,资金使用效益偏低,浪费现象严重。
(三)信息与沟通不顺畅,联动机制不完善
1.信息与沟通不顺畅
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信息收集、处理与传递等各环节的相关程序,确保单位各部门沟通顺畅,信息及时共享,是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然而很多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却是: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信息共享、信息内部公开基本流于形式,导致人力物力重复浪费,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
2.联动机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是需要整个单位来共同完成的,内部控制涉及单位方方面面,单位各部门,各岗位无一可以置身事外。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就必须加强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协调联动。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部门形同虚设,机构设置人员名单是由单位各个部门共同组成,但实际上却往往成了财务部门的独角戏。联动机制的不完善,致使单位各个部门形同散沙,既不能相互配合,又缺乏相互制约,大大降低了内部控制的建设水平。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策略与建议
事业单位内控工作诸多问题的存在,既制约了单位是工作效率又影响了国有资源的安全和效益,同时也限制了部门预算的有效实施。为此,本文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一)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该从改善内部环境开始。
1.强化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
提升领导层内部控制意识,是搞好内部控制工作的突破口也是必要条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通常是“一把手工程”,只有主要负责人及其领导层重视了,这项工作才会得以真正有效地执行。强化领导层的内控意识,首先要对领导进行必要的内控培训,使其对内控的内容、目标、流程及其发展史等相关内容有所了解,认识到单位实施内控的重要性以及正面意义。其次,制定相关制度,要责权挂钩,是领导履职有凭仗、担责有依据。
2.提升内控人员的专业素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现代财务管理能力、敏锐的法律意识和过硬的道德品质。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事业单位应当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内控人员参加培训。可以通过申请财政、审计等部门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方法,自学与外出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内控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内控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行。
(二)有效落实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管理贯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包括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与评价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单位对部门预算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和完善预算管理工作。加快部门预算管理制度的落实,事业单位的领导要深切认识到,预算是对管理层自身的约束和控制,同时也是对管理层的保护和支持,领导应当亲自参与到统筹预算编制的制定工作中。亲自把关,组织单位各部门全员参与,并组织安排职工预算管理的理念和知识培训,力求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与评价等各项预算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首先,预算编制人员要对本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加以总体把握,做好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其次,事业单位要提升预算执行与控制的力度。可以结合本单位性质及各部门职能,将预算指标加以分解并落实;做好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从源头杜绝预算资金挪用挤占现象;强化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严禁随意加减预算,如有需要,要规定流程审核报批,然后予以追加(减)。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建立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并充分地结合相关规定做好审查工作,有效解决财务预算形式化的问题,提升财会内控管理水平。
(三)建立信息联动机制
事业单位要提升单位内部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交流,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和联动机制,有效解决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重复现象和不准确性。而信息交流体系的建立,能够极大地缩短各个部门之间信息交流的时间,提高信息传递途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和物力成本。信息沟通平台成立时,单位内部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都要参与其中,并提出其自身实践工作中的体验和建议,从而使得信息传播和互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便捷和迅速。特别是近年来互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这一技术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事业单位也应对此全面应用,使之能够成为强化单位内部不同部门间的协调和联动功用,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信息传播效率,确保其决策能够更加精准。这种联动机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会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只有不断对这种联动机制进行考核进而加以有效调整,才能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顺利进行与落实。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规范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关键。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研究中,发现管理层自身内控意识淡薄、预算管理能力欠缺、联动机制不健全等诸多现象,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优化内部环境,加强预算,并建立信息联动机制等策略与建议,进而保障内部控制能在事业单位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发挥其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