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体育赛事的发展
2020-11-27宗珊
宗 珊
1 背景
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港澳的独特优势,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自提出以来备受国家领导层重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新实践。不仅有利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多方面沟通与交流,而且有利于发展国家策略,提高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维持国家长治久安。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为我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深度合作示范区提供理论发展依据,以实现大湾区体育产业共同繁荣为目标,打造一批高水平国际性品牌赛事,提高湾区综合竞争力。
为响应国家战略决策,广东省颁布《广东省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意见》,深圳市颁布《关于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近年来也将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广东省合作促进湾区发展等写进了政府性文件内。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体育赛事的发展不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现有体育赛事开展情况等内容进行梳理,指出当前湾区体育赛事发展中的价值与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意见,旨在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体育赛事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体育赛事的新价值
区域发展能够赋予体育赛事新的价值。大力发展大湾区体育赛事不仅利国、利民而且有助于推动湾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发展,并拉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真正从地域和民众情感上把粤港澳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大湾区在文化体育深度交流与融合。
2.1 新在促进港湾各市联动发展,推动体育文化事业与国际接轨
珠三角一直是支撑中国经济的核心区域之一,与长三角、京津冀一起,承载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功能与引领作用。粤港澳大湾区以“体育+旅游+文化+休闲+健康”的概念对其现有资源进行梳理、设计、整合,将城市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无缝融入体育事业中,发挥湾区优势,驱动湾区内体育及相关行业联动发展;同时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体育赛事高地,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与国际接轨。
2.2 新在打造世界级体育事业坐标式区域,引领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而且能够促进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陈燕等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各行业的灰色关联度计算,发现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的关联度较小,仅为0.887,表明湾区在文体娱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为大湾区相关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纵观国际湾区,湾区体育的发展均是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粤港澳大湾区迫切需要抓住重大机遇,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体育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联系在湾区经济引领下变得越来越紧密,尤其是与文化、旅游、娱乐、互联网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区域内各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推动体育相关产业国际化、品牌化,打造新的世界级体育赛事坐标区域,引领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3 发展困境
3.1 管理制度的不同影响了体育赛事发展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涉及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区,这其中存在着2种制度、3个关税区、3个法律体系,这就造成湾区在经济、政治等上层建筑上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湾区内各地政府功能功能性和执行力方面存在不同。
其次,香港和澳门实行“小政府,大市场”的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发挥更优势的作用。而内地的体育管理体制则是政府为引领,社会组织发挥空间有限。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香港和澳门政府没有制定综合性发展规划,行政效率相对较低。而近年来国务院和国家体育总局等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粤港澳体育管理体制的差异,导致在体育产业合作方面存在瓶颈和障碍,要进一步促进粤港澳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就必须在制度方面寻求创新。
3.2 缺少具有中华传统特色的赛事品牌
对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赛事进行梳理发现,目前已开展体育赛事项目分为两类,一是以传统球类项目为代表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开展有“2018粤港澳大湾区三人篮球争霸赛”、“2018粤港澳大湾区足球联赛”等;二是以国内较为流行的体育项目如自行车、徒步、体育舞蹈、击剑、赛车、马术、电子竞技等,此类赛事迎合观众审美、符合市场需求因此在国内市场表现较好。但缺少独特的体育赛事文化,没有很好的结合粤港澳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从文化认同与输出的角度进行赛事品牌的构建,开展以武术、龙舟、舞麒麟等项目为代表的既富有表演性、观赏性、竞技性,还能促进全民健身,具有民族特色且可长期开展的项目和赛事品牌。
3.3 体育赛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
纵观近年来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名称开展的赛事,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体育赛事运营模式。以“2018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匹克球邀请赛”为例,赛事明确指出“希望以赛代普,整合湾区内社会资源”,虽然此赛事获得了圆满落幕,但通过对赛制设置和赛事运营的情况来看,与传统地区性赛事并无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在掌握区位优势、项目优势的情况下,体育赛事并未善加利用粤港澳大湾特色进行赛事包装,打造赛事形象,形成可长期开展的体育赛事,本质上创新意识不足、赛事个性不强,难以达到吸引观众眼光,实现项目普及的效果。
4 发展策略
4.1 政府搭建平台,建立协调机制
在粤港澳大湾区如此特别的区域条件下,各级政府的角色显得更加重要,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湾区内各级政府也相应出台相关文件。政府相关部门在抓好大湾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的同时,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培育市场,积极搭建统一的体育协调机制,加强三地政策互通和衔接;坚持“一国两制”,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将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湾区内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努力建立以体育企业为引领,区域市场为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和转型升级,打造良好的湾区生态。
4.2 发挥湾区优势,地方特色与民族传统相结合
经过多年的摸索,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教育、健身功能被逐渐挖掘,并且在学校、竞技舞台、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普及和发展规模。在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突出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高的特点,以文化为核心、全民参与为主、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载体,发挥其在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使之成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民族文化的精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