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20-11-27

成才之路 2020年31期
关键词:分层信息技术情境

何 颖

(甘肃省通渭县马营镇初级中学,甘肃 通渭74330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教育受到广泛重视。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当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充分结合网络与多媒体等教学媒介,着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本文分析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具体的教学对策,旨在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信息综合素养。

一、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应当与时俱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还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缺乏兴趣、教师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等问题。教学手段单一主要体现在学生接受的知识与信息大都是源自教师的操作演示,导致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学生缺乏兴趣主要是由于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较少,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一刀切,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将原有的课程进行合理调整,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开展信息化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学习体验。

二、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由于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和生理都有显著变化,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心态,对信息技术学科形成正确的认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将生活化的内容融入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新技术的魅力,从而逐步增强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当教学“人与信息世界”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播放相关视频,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要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的心智逐渐成熟,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探究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为学生展示丰富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视频和作品,让学生开阔眼界。例如,在教学“图像处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Windows画图工具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趣味性。

2.利用分层教学法,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

为了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和了解,根据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利用调查问卷以及考试的形式,获取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并且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进行科学分层并实施教学。

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来塑造学生的良好学习心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教师要通过分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并且能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培养,从而有效增强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分层教学中要利用个性化的教学思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掌握状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将教学行为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和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相互融合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了解其他学科知识,并且突出信息技术学习的先进性和高效性。通过融合其他学科,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而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还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强化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Word、Excel、PPT等软件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基本操作步骤,并让学生借助这些软件提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比如借助Word完成一篇小作文的批改,借助Excel学习数学统计知识,借助PPT画一张与化学相关的思维导图等。

4.采用任务驱动,强化学生操作能力

基础理论知识可以靠教师讲解,但是实践操作部分却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设置相关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探讨交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这也是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相比其他课程而言,信息技术内容繁多,软件操作变化多端,并且操作缺乏关联性,如果只是单纯罗列基本操作步骤,会使学生感到手足无措。因此,教师可以将具体的问题与实践操作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思考与探讨。所以,教师可以有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强化学生在实践中的探究能力。在任务驱动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只有通过有效指导,才能提升学生在小组内的互动交流热情,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探究,从而保证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提高信息技术的学习成效。

5.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理论讲解,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联想,从而有效掌握知识点。例如,在教学“回收站”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小明一家准备搬家,他们把一些旧物品扔进了街边的大垃圾桶里,但是他们搬家后发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物品当成废品扔掉了,赶紧回去找,可是垃圾桶已经被清理掉了。学生感觉这一情境十分有趣,教师趁势设置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认为电脑里的回收站是干什么用的?放入回收站的文件可以恢复吗?清空回收站又是什么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和动手操作寻求问题的答案,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因此,教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总之,当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课程要体现出时代特色,教学活动要与时俱进,创新模式和方法。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等问题,教师要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运用分层教学法,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采用任务驱动法,创设教学情境,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分层信息技术情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