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0-11-27赵文霞

成才之路 2020年31期
关键词:舞蹈动作幼儿园

赵文霞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第二幼儿园,甘肃 武威733000)

舞蹈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舞蹈课程的开发力度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艺术教育不仅要促进幼儿艺术技能的发展,还要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提升审美能力,养成良好的气质等。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幼儿的舞蹈教育,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提升幼儿对舞蹈认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进行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1.提升幼儿观察力和模仿力

在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为幼儿播放各种舞蹈的片段,也会为幼儿演示舞蹈动作,这个过程可以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模仿力。幼儿观察每一个舞蹈动作后,会不断加深记忆,并在模仿的过程中获得直观的舞蹈认知,这也有助于幼儿其他艺术技能的学习。

2.培养幼儿的气质美和形体美

舞蹈本身就是培养人的气质和塑造形体的艺术活动,虽然幼儿年龄尚小,无法进行高难度动作的训练,但是在培养幼儿基础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同样能够矫正幼儿在成长中的一些不好的习惯,这对幼儿的身体发育是十分有益的。在幼儿接受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逐步培养幼儿对舞蹈表演的兴趣,调整幼儿的心态,培养幼儿健康积极的艺术观。随着肢体动作的协调和灵活,幼儿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气质,避免出现肥胖状况,在坐姿、站姿、走姿等方面变得更加规范。

3.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舞蹈具有多种形式,世界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舞蹈种类。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舞蹈学习和训练的同时,也要引导幼儿了解舞蹈知识,观赏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欣赏曼妙的舞姿,逐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4.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幼儿舞蹈教育本身是一种艺术教育,是结合情感教育和美感教育的一个教育过程。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幼儿会根据教师的指导,对舞蹈动作进行反复的训练,做到动作的统一。这就要求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听讲和模仿,在教师帮助下不断规范舞蹈动作。这样的过程会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懂得遵守集体纪律,建立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也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二、幼儿园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舞蹈教育的深入认识

在舞蹈教育方面,幼儿园往往注重幼儿舞蹈技能的掌握和展现,但容易忽略对幼儿情感的培养。很多幼儿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舞蹈的育人功能,缺乏对舞蹈教育的深刻认知,导致舞蹈课过于单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需求。另外,有的幼儿园没有专业的舞蹈训练,仅仅在自由活动的时间带领幼儿进行一些韵律活动,这样并不利于幼儿舞蹈能力的发展。

2.舞蹈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学前教育涉及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教育,因此,从学校毕业的幼师往往是集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技能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但是艺术教育更需要专业性强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各方面教学活动,还需要注意幼儿生活中的表现,容易分身乏术,很难开展专业性的舞蹈教育。有的教师只具备了基础的舞蹈水平,并没有达到专业舞蹈教师的标准,在舞蹈动作的教学中往往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因此,幼儿园的舞蹈教育面临着师资不足的问题,教师无法针对幼儿的身体发育特点来制订具体有效的教学计划,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3.缺乏健全的舞蹈教育体系

在我国学前教育的课程安排中,舞蹈并不是一门必学的课程,这就导致幼儿园缺乏健全的舞蹈教育体系。很多幼儿家长在学前教育时期给孩子报了专业的舞蹈培训班,占用了幼儿大量的时间,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幼儿在其他方面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舞蹈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和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让幼儿接受正规的舞蹈培养和训练。

三、幼儿园加强舞蹈教育的有效措施

1.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

无论是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还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都应当与时俱进,加大对舞蹈教育的钻研力度,这样才能在课程设计中对舞蹈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和安排,为舞蹈教育提供基本保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舞蹈教育仅仅停留在舞蹈动作和技巧的培养上,要更加注重舞蹈本身对幼儿的心理和情感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幼儿通过学习舞蹈可以感受舞蹈中所呈现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气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舞蹈教育的作用。此外,幼儿园要加大对舞蹈教育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舞蹈教学的基础设施,聘请专业的舞蹈教师组建舞蹈师资队伍,要为幼儿建设专业的舞蹈练功房,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为舞蹈教学提供一个更加专业的平台。

2.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要明确舞蹈教学目标,针对幼儿的特点和身体情况制订专业性的培训计划。在完善培训计划的基础上,要善于创新舞蹈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幼儿舞蹈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对幼儿进行基本的舞蹈测评,根据舞蹈水准进行分组,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舞蹈基础较好的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强化基础动作的训练之外,还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幼儿学习更多种类的舞蹈动作,组建比较固定的舞蹈表演队伍。若是幼儿的基础比较差,教师则需要加强幼儿的舞蹈基础动作训练,根据幼儿的情况来加大训练力度,注重因材施教。教师应当注重幼儿舞蹈团队的建设,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使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这样在逐步训练和培养中,幼儿舞蹈团队就会逐渐成长为一支稳定的舞蹈队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加各种舞蹈比赛,拓宽幼儿的视野,增长幼儿的见识。这些活动能够使幼儿体会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逐步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力。

3.欣赏舞蹈作品,提升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在舞蹈教育中加入观看舞蹈视频的环节,带领幼儿观看不同类型的舞蹈,欣赏舞蹈作品,感受舞蹈中的魅力,从而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模仿,感受舞蹈内涵和舞蹈音乐节奏的美。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观察时间,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讲解,让幼儿理解舞蹈动作的要领。教师可以结合舞蹈欣赏对舞蹈动作进行详细的分析,提高幼儿对舞蹈的理解能力,并带领幼儿感受舞蹈中的情感,从而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在舞蹈配乐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旋律轻快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刺激幼儿的听觉,引导幼儿将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结合起来。在音乐节奏的变化中,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的变化,从而把舞蹈动作完成得更到位、更流畅。在逐步的训练和熏陶中,幼儿的心境会发生巨大变化,进而提升审美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身体发育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还要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爱好,提升幼儿的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舞蹈动作幼儿园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爱“上”幼儿园
动作描写要具体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