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作图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

2020-11-27胡兆雄

成才之路 2020年31期
关键词:作图审题思维能力

胡兆雄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九年制学校,甘肃 武威733000)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注重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图解题思维能力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但目前,部分教师对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依旧采取固定、单一的教学方法,不符合新课改对学生发展的要求。物理课堂气氛沉闷,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入沟通和交流。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凸显教学的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日益下降,无法形成科学的物理思维模式,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较为薄弱。鉴于此,探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作图解题思维能力的策略显得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培养学生物理作图解题能力的意义

物理课程较为抽象、复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物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抓住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而培养学生物理作图解题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讲解物理难点内容时,可以采用作图的教学方法,运用科学的物理作图方式,为学生清晰演示各种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使学生有效掌握相应的物理规律,明确科学的解题步骤,让原本较为抽象的物理问题变得直观、形象,降低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难度,有效提升物理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学生熟练掌握了作图方法,可以简化物理问题,培养物理思维能力,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二、物理教学中作图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科学利用多样化视角与渠道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物理课程的诸多知识与现象需要借助不同的渠道进行表述和分析,如图象、表达式等,通过二者的密切结合,让学生实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知识的实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多样化的视角进行分析,充分利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物理课程的结构体系。

2.注重学生解题过程,提高物理思维能力

教师在进行具体的物理习题教学时,要精心设计,融入具有启示作用的习题内容,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加以分析和计算,如一题多解的方式、一题多变的方式等,都可以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物理本质一致的题目加以分类,让学生通过分析,掌握这类物理题目的共性。学生在熟练运用科学的物理解题技巧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好的物理课程学习效果。由此可见,教师科学利用多样化视角与渠道分析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注重总结,培养解题思维能力

物理课程中的力学、电学、光学包含的物理知识点非常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的知识结构,可以利用作图方法,为学生详细讲述力学、电学、光学等物理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掌握作图方法后可以系统掌握不同的知识内容,提升解题思维能力,通过自行归纳、自我反思以及深入思考,把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精简,明确重点部分,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多,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学生运用作图法,借助科学的思维模式,能够达到简化问题的效果。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

4.凸显教学的启发性,发挥作图法的作用

物理课程的应用性特征十分明显,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密切,物理教师可以利用作图法,训练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例如,对于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教师如果仅参照教材中的插图为学生讲解成像的原理,显然属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需要机械地记忆知识点即可,但由于不同知识点之间缺少关联性,学生很容易忘记,难以真正系统掌握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教师可以这样科学引导和启发学生:平面镜成像是一种物理现象,指的是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就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当你照镜子时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人”就是你的“像”。教师可以采用作图法,让学生随意选择三条入射光线,然后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学生经过细致观察,发现入射光线相应的对称线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是相交于一点的。教师通过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能够使其深入思考,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学生学会运用作图法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学生借助作图法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之后,还能够系统、深入地掌握池水变浅的原理,学会运用光的折射定律作图,并加以科学分析:池底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水变浅了。实际上,教师还可以将这种作图解题思维模式迁移运用到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讲解中。学生可详细分析进入眼睛中的折射光线,然后借助实验的方式获得三条较为特殊的光线,进一步明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等大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5.确保审题的准确性与细致性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审题的严谨性,确保学生审题的准确与细致。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严谨、认真的审题习惯,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解题思维,掌握不同的解题方式。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审题环节,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进行物理习题的训练时,只有仔细审题,才可以高效、准确解题。第一,要明确题意,梳理具体关系。任何物理题目均包含已知、未知等内容。在解题的时候,学生如果无法科学区分这些内容,就会发生混淆,最终的答案也很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审题习惯,让学生有效梳理物理题目中的已知与未知条件间的关系,进而采用最为科学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第二,在掌握题意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作图法。物理课程中的一些内容较为抽象和复杂,学生可以利用作图法,深入挖掘物理题目中的相应逻辑关系,挖掘出题目中的隐藏条件,确保答案的准确性,提高物理思维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系统分析与思考物理教学中作图解题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施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利用多样化视角与渠道进行问题分析,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要注重总结,从而实现对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凸显教学的启发性,发挥作图法的积极作用,确保学生审题的准确性与细致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作图审题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三招”学会审题
培养思维能力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作图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