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研究

2020-11-27

成才之路 2020年31期
关键词:苏教版正方体长方体

黄 斌

(江苏省海门市能仁小学,江苏 海门226100)

数学较抽象,需要学生掌握数学符号、数学专业术语的含义,理清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让学生通过探讨题目中的基本逻辑关系,准确表达常量、函数、图形符号等数学内容,不断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数学语言能力内涵及培养的重要性

1.基本内涵

数学语言包括数学概念、术语、符号、式子及图形等。学生在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时,要严谨、专业、规范,以方便后期运算及思考。

2.重要性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数学知识点,有利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教师要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话语表述数学理论,加深学生对函数、图像、代数等理论的理解。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的条理更加清晰,有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题干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不重要,片面地认为数学教学的重点是习题,成绩是学生数学能力的唯一衡量标准。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二、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具体措施

1.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进行针对性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发言频率,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敢于表达所思所想,但要注意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纠正学生语法错误及逻辑错误,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简易方程的定义”时,教师提出问题: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自然数,等式的结果会发生改变吗?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可在具体题目的计算中进行深度思考,写出等式的基本定义,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一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说明等式结果的变化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示范,要求学生分析所表达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理解“有因才有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论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的语言逻辑训练,让学生在系统的训练中体会严谨的数学语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侧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题的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让学生通过巩固记忆形成数学语言习惯。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对所表述的内容进行提炼,进而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严谨程度。例如在各长度单位的使用中,教师要让学生扎实掌握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让学生在写结果时一定标注好长度单位名称。

2.更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数学逻辑、数学语言能力的引导及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及探究意识。

第一,语言逻辑培养。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让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先利用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数学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多次模仿,让学生通过模仿训练掌握相关数学理论及数学内容。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分数的基本认识(一)”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表述分子、分母的基本定义,让学生说明分式什么时候有意义,什么时候无意义,并举例说明。学生A的表达是:只有当分母为0时,分式才没有意义,因此分式的分母不为0时,分式是有意义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内容,让学生利用规范的语言说出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规则,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比较分数大小有两种方法,即同分母比较和异分母比较。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分析思路:在比较分数大小时,先看分母是否相同,若相同,比较什么,若不相同,需要比较什么。教师也可以让某一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说明,在反复、系统、完善的训练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考环境,不断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让学生明确数学解题思路。

第二,质疑提问,进行反思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现在的学习内容,然后让学生对质疑部分进行思考与探究,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数学学习中的难点及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某一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大胆设问,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及思路,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模具,让学生通过移动模具,探索平行四边形移动的规律。此时,某位学生对移动过程产生了疑问:如果移动过程中,两条相邻的边形成了一个直角,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变化呢?此时,教师可要求其他学生同时进行这一操作。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如果平行四边形移动时相邻的两条边形成直角,那么必将会形成一个长方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证,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实际操作,总结探索。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数学解题逻辑,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由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动手实践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根据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合理设问,要求学生分析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关系:试想一下,当长方体发生什么变化时,可以变成正方体?教师让学生利用裁纸的方式进行探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剪开了一个长、宽、高分别为4厘米、3厘米和5厘米的长方体以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学生列出了长方体及正方体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对比发现,当长方体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体,进而得出结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学生利用剪纸的方法,在对比中发现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3.将生活情境融入数学教学

教师应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学生说出这些案例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及数学理论,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思考探究。例如在苏教版“圆”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齿轮、车轮、滑轮组等物体为什么是圆形的,如果变成正方形或者三角形,会对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在教学苏教版“百分数”中的百分数理论时,教师可给学生出示银行利率的算法,包括年利率、月利率计算规则等。在教学苏教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引入超市收银环节,让学生模拟购物,计算商品的总价格,分析找零是否正确。总之,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实际教学中,并以此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让学生在问题探究、质疑反问的过程中掌握数学语言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新教学方式,将生活情境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数学语言使用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苏教版正方体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