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经济管理的优化分析
2020-11-27李志明
李志明
国家体制的变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所以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应该跟随且适应政策的变化。就目前而言,原来固有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已渐渐脱离了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管理措施需要优化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的过程中,要做到紧跟国家政府政策,通过对政策地落实从管理上推动经济模式的转化,同时也要号召乡村群众,通过人民的力量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经济管理优化的必要性
农村经济管理是通过对生产条件的分析、市场需求的调查来制定让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对产品的特点进行分析,使其符合市场供需条件,让农村经济在有效的经济管理下实现经济腾飞,以达到共同富裕。目前通过科学化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但是,发展过快往往也会导致问题的堆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农村发展速度与乡村振兴理念匹配度不足,在管理中也存在制度不完善、导致投入与产出出现偏差。所以,要通过更先进的理念,加强优化经济管理,让农村更健康的发展,真正实现乡村的振兴。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与政策的不完善
农村的经济来源最主要的构成还是农业,也就是养殖业和种植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基本已经实现农村种植业半机械化。但是,尽管农业机械化已经基本成熟,在绝大区域的农村还是以小规模种植方式为主的模式,而要想加快农村种植业的发展在生产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大规模化生产是关键因素,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内容,如果不及时转变生产模式,将小规模种植向中型甚至大型生产模式转变的话,很容易造成农村发展与现代化社会建设脱节。
除此之外,农村发展中机遇较小的理念根深蒂固,导致了我国农村大部分主要劳动力都已选择到城市工作,而剩余人口大多是对现代认知水平有限的老年人和儿童,他们对于信息化科学化农村发展理解有限也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农村发展水平。此外,土地承包制虽然已经推行很多年,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在土地使用者的选择上容易出现偏差,导致了农村土地荒废严重,所以农村经济管理一直不够完善化。无法正常流转到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村民上,致使农村经济管理始终处于滞后状态。
(二)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不足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际运用水平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容易造成信息滞后,经济水平落后。据目前而言,农村的经济管理就存在很严重的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其一是农村地区的信息资源有效整合程度不够,导致利用率低下。信息化系统的缺失,文化水平掌握度有限。其二是信息的需求问题,很大一部分农村人民接触网络时间不够,对网络的整体需求程度并不高。其三是信息网络设备的不完善,农村网络往往设备建设覆盖率不够广,家庭网络化普及率不够高。
(三)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不够
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缓慢主要原因还在于农机运用不足导致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目前而言,虽然国家大力发展和提倡农村机械化运用,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程度还是严重不足,这就导致了生产效率难以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产业供应链与市场的需求极度不匹配。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加入农村科研的投入,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一直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短时间内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发展还是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三、优化农村经济管理模式有效措施
(一)加强管理机制和政策创新
土地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的管理是农村经营管理优化最重要的内容。要优化土地管理首先要了解土地开发主要对象,将土地承包给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农民进行有效开发。针对土地开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将土地利用合理化有效化,加强资源有效率开发。
其次,建立一个有效的宣传制度。提高新农村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要让劳动力自愿回归乡村进行乡村建设,所以,除了提高提地利用率之外,人才的引进也是必不可少的。提高产业开发率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环是文化素质水平高接受能力强的现代科技型专业化人才。农村人口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不单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还能通过对产品的创新开发吸引市场大型相关企业,加大资金的投入,实现资金研发产品创新的有益循环。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育质量均衡
1、提高设施使用水平和信息水平
加强农业机械化生产,将农机运用与实际生产过程相结合,首先要做到基础设施的普及运用,农村发展离不开农民,更离不开农村科研人员。加强科研的投入,将成果放到市场中检验,才能更好的提高质量。其次,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只是农业机械化,同时也要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就这方面,要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的建设,普及网络信息知识,运用共享技术,真正实现城乡技术一体化发展。
2、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经济管理和发展最基础的因素是人,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教育水平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速度极度不匹配,导致农村的整体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村民思想观念陈腐、思想教育的欠缺、以及教育资源投入过小分配不均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要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提高农村教育投资与建设,不断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扩大师资力量,满足适龄孩童基本教育需求。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教育制度体系,真正的做到将教育保障工作落到实处,切实的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方针,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探索有效的规范化的经济管理模式与方法
1、创新农村产业结构
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区域依然受传统固有思维的影响,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小农”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将主要投入放在了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上面。但是单一的农业发展已经跟不上新农村建设进程,所以优化经济管理模式就要从转化生产经营结构开始,首先改变产出和投入结构,包括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加快从单一的农业发展到多元化发展的进程。
单就农业方面而言,也要调整生产结构。通过经济管理模式的调整将农业形成有效系统发展,构建多样化的经营环境,让传统农业向特色产业化农业发展。其次,农村经济发展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发展模式,所以在管理方面也要及时跟进,跟随国家政策、积极学习其他先进地区的管理方式,使农村经营模式形成一条主专业化、系统化的产品链。
2、经济管理规范化
乡村经济发展是以农业的自然发展为大前提的,想要发展经济必须做到农村经济管理和自然规律的有效结合。首次,制定发展规范化经济管理的政策,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业生产力,从而扩大农村经济的有效增长。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加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途径是农业的有效发展,农村经济管理的关键就是农业发展水平。只有从管理上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水平。所以要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经济管理政策,从农业发展到生产力提升,从增加农民创收到减少投入成本。经理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制度化管理农业生产提高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其次,制定一个更科学性的管理政策。规范政策是发展前提,科学政策则是增收利器。想要农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对农村经济管理采用科学的规划,用最切实合理的途径让农村经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结束语
乡村振兴是加快中国特色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所以,要加强经济管理的工作,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分析现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经济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