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2020-11-27张宁
张宁
(蒙牛乳业(滦南)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唐山 063500)
一、引言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行为导向,通过预算对企业各部门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及配置,以便有效地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其价值在于整合资源并根据经营目标进行资源匹配,是企业完成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作为基础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成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构成了企业综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管理现代企业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完成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具有控制和导航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一项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对建立现代管理体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年深入,企业的管理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更有效地的管理,企业将所有权与经营权进行分离。投资者之前只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短期利润,现在不仅关注短期行为更加注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因此,为了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要,经营者不能只重视短期利益,还必须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的必然选择。
(二)全面预算管理要建立责任主体负责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基础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预算包含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因此,全面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而是由销售、采购、生产等各业务单元共同协同完成的工作,是企业全面综合管理的体现,是一种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机制。因此,企业需成立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各责任主体,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另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既是单项组织的日常指标责任考核体系,又是企业各组织年度业绩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核心。这就要求企业各部门日常加强管理、合理评价,确保年度战略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重视程度缺乏
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层对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预算管理趋于形式化,敷衍了事。没有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项必须推行的管理体制,认为全面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不需要业务部门参与,错误地认为只要加强财务支出管控就可以了。另外,一些中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也浮于表面,认识程度有待加强,没有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全面性和全方位性。
(二)全面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行为导向的全面管理体系,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必须先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分析与研究,在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未来三到五年规划来编制全面预算,这样编制出的全面预算才是最切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全面预算。很多企业在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进行全面分析,没有结合行业现状、企业情况以及目前经济发展现状,更加没有将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与全面预算管理结合起来,仅从历史数据分析出发,编制出的预算远远偏离企业实际情况,最终影响企业预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够,执行过程中缺乏纠偏及监督
大部分企业的预算编制与后期实际执行是完全脱节的,做完预算后束之高阁,只传达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也不会向下传达,业务部门实际工作开展也不会考虑预算。另外,部分企业认为全面预算一年只做一次即可,实施过程中缺乏调整及完善步骤,执行过程中没有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纠偏,也没有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出现问题后不能第一时间有效地去解决问题,导致全面预算执行偏离实际,最终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全面预算管理目标以及企业战略目标也无法实现。
(四)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缺乏创新
企业没有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评价机制,没有相关制度作为绩效评价的有效支撑,全面预算管理不能有效地运行下去。员工工资绩效没有与预算执行相联系,员工只是被动地去应付预算管理,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偏离既定预算的情况经常发生,并且不能有效及时地去解决,最终导致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形同虚设。
四、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企业应以“经营业绩”为导向,建立“五位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战略规划确定发展方向;通过三年计划确定中期目标;通过年度预算进行经营目标细化、保障战略落地;通过滚动预测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适时纠偏;通过绩效管理将绩效关键主指标与预算目标挂钩,“五位一体”的预算管理体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
(一)完善全面预算编制体制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发展为集团模式,法人结构更加复杂,在预算管理体系构建方面应更具有系统性。全面预算由经营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财务预算组成,各项预算之间互相衔接、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组成完整、科学系统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企业应将预算目标与战略相结合,以三年战略规划为公司预算编制的基础,通过战略规划出具经营预算和投资预算。
预算编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原则。全面预算目标依据集团战略目标由集团公司统一规划,各级预算单位必须服从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生产经营目标。
二是分级管理原则。全面预算目标需逐层进行分解,实行分级管理原则,上级下达的预算目标由各责任主体逐级落实,预算责任主体对各自负责的预算执行情况全权负责,公司财务部门统一对各责任主体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考核。
三是上下结合原则。自上而下分解目标,自下而上编制预算相结合。
四是适度原则。全面预算编制需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防止出现低估利润或高估利润的情况,开源节流和增产节约并重,保证预算执行切合实际。
(二)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是预算最高决策机构,成员由总裁、执行副总裁、财务副总裁及其他副总裁组成。主要职责是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审议、批复各预算责任主体三年计划、年度预算目标及调整方案、提请董事会批准年度预算。
预算管理办公室是公司预算日常管理机构,在预算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组织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成员由财务副总裁、财务部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为全面预算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组织、审核、平衡集团三年计划、年度预算;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分析与纠偏;参与各单位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核。
各预算责任主体是全面预算的基本单元,具体包括各独立业务单元和职能部门,各预算责任主体的第一负责人对全面预算整体负责、财务部门提供财务支持,预算责任主体具体职责为组织编制本单位的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执行与纠偏,严格执行各项预算,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并及时向上一级进行反馈。
(三)加强全面预算过程管控及预算执行分析
全面预算要作为公司的一项基础管理体系去执行,从预算编制开始,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编制、提交、执行、调整、分析和评估。要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在预算管控及执行过程中的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引导各部门实际开展业务必须与预算相结合,凡事以预算为导向,出现问题及时纠偏。
滚动预测是各预算单位对标年初制定的预算目标,根据月度实际经营情况及当时对以后月份的预测,给出的月度、季度、半年及年度结束时预计的财务结果,以便及时分析年度预算目标达成可能存在的机会与风险,实现公司不同经营时期指标的控制,是保证全面预算有效执行,对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有效纠偏的重要手段。若实际经营情况与滚动预测发生较大偏离,由预算管理决策委员会决策,是否需要对全年经营情况进行纠偏。如需要重新进行年度经营预测,需按照相关流程重新编制。
(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评价机制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评价机制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强化了过程管理,还与企业战略目标进行了有效结合、并且在强化企业管理评价机制、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评价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条款,有效地拉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员工切实利益有效结合,真正地融入日常工作开展中。根据不同岗位设定不同的绩效指标,将绩效指标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比如,销售部门以销量、收入指标为主,采购部门以采购货物质量、采购价格为主要绩效指标,生产部门以产量达成、设备运转、材料耗量为主要考核指标,财务部门则以现金流为主要指标。通过明确的绩效指标设定,让员工将日常工作与预算做到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五、结束语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是提升企业经济利益、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非常有效的工具,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不断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流程,强化责任主体,加强过程管控及纠偏,强化管理评价机制,助力预算目标达成,为公司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