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决策方法影响因素的结构分析
——以绿色矿山企业为例
2020-11-27林为民
林为民
(国家开放大学,浙江 长兴 313103)
为促进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增进矿产业务的经济持续性发展为目标,在合理利用和分配资源的情形下达成对环境的保护,同时降低能耗,进而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经济指数,综合考虑矿山生产的经济成本和收益、环境成本和收益,建立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使得矿物产业、生态环境与社会文明能够均衡发展。
一、矿业经济绿色发展影响因素
基于绿色矿业经济的理念,矿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结合科学技术,综合高效、环保、低能耗等多方面的要求,在绿色技术的支撑下,逐步形成以矿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促进矿产资源的实现。要实现矿物产业的绿色发展其实并不容易,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诸如社会环境、文化风气、政策法规、人文意识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矿业经济的绿色发展。
(一)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影响绿色矿业经济的宏观因素,在这些宏观因素中经济的影响是最大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更是预示着国家绿色矿业能否成功发展的关键。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都是以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当经济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再对环境进行科学化的治理,这种发展方式能够实现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这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恢复的。尤其是矿物产业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我国的矿产资源经过几年的无节制开采后,生态中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人类的生产环境也随之变化,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我国也曾经历过这么一个时期,几年前当我国的人民深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时,我们才明白真正的科学发展是绿色健康的。因而我国当前不断的强度绿色健康的经济发展,在矿物产业中提出绿色经济理念,开始倡导更加科学的发展战略,让矿物产业的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能不影响或者尽可能小的影响环境的发展,此外,国家提出三低的发展理念,并没有使经济的发展停滞,反而在绿色环保的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地得到了延伸,实现了双向收获,使矿业经济得以绿色发展。
(二)环境
作为矿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环境因素与矿业发展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矿业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矿业发展的制约。首先是旧的矿业发展模式存在着高能耗、高污染、产率低等问题,尤其是在矿物资源的勘探、开采、选矿时对环境形成的严重破坏。其具体的表现方式有以下几点:其一,在进行无计划的矿物开采过程中对地质和森林造成干扰;其二,在进行勘察时,负外部性较强;其三,选矿的过程不仅会排出大量的废水,甚至还会排放许多废气,严重的污染空气和水体。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例如山体滑坡、土地盐碱化、沙化、地面塌陷等环境灾难现象越来越普遍。所有的问题和污染都是由采矿、采矿和生产造成的。此外,与矿业相关的12个行业属于重污染行业,矿物生产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也正是造成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
其次,矿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传统的矿业发展理念引导下,以环境的损坏作为经济增长的代价,因此整个发展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因而生态被严重的破坏,在生态日渐失衡的情况下,人们的居住受到了影响,进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人们才真正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主题中,转型升级矿业,从根本上实现绿色发展,已成为当前矿业经济发展的首要责任。
(三)政策
政策是促进矿业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对矿业发展起到关键的导向作用,因此我国自发展矿业以来就十分重视相关的政府政策对矿物产业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提出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因而对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策略更加关注;自1996年的第八届四次会议后,持续性的发展战略正式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并且在随后的十年里,提出了“绿色矿业城市战略”;2007年,作为推进绿色矿业的第一年,国土资源部正式提出了发展绿色矿业的建议,十八大便紧急部署。截止到2014年,我国分别批准了六百多个国家的绿色矿物产业发展试点,绿色矿山数不胜数2015年,随着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才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于是当中央当即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并且强调了“十三五”发展全局乃至实现我国“由大变强”的深刻改变。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国家领导人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各行各业真正意义上开始了绿色发展的变革。
就总体角度而言,政策的支持可以使矿物企业的财政方面、发展市场方面、管理规范方面得到约束,进而让相关矿物企业的发展能够与绿色发展的理念靠近,为企业提供基本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走向绿色经济的发展道路。同时,在矿山的建设方面也提供了相关的制度依据,使得矿物产业的管理和运行更加规范,为矿山产业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技术
技术对矿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的先进与否会很大程度的影响矿业生产对资源的消耗,先进的生产技术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还能够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最大效益的利用生产中的副产物。另一方面是技术对矿物产业创新力的影响,创新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技术,只有在一定的技术支持下,产业的创新才具有现实意义。就技术对资源消耗的影响而言,科学高效的技术水平能够帮助矿物产业合理的分配生产资源,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项结合的发展目标。绿色的产业技术越来越先进的过程中,逐渐将那些产能小、能耗高的工艺淘汰,于是可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缩小技术差距,在确保生产安全性的前提下增加环保技术防护,提升矿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在技术的创新领域,科学与技术的创新是矿物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社会的变化,企业技术必须以创新为基,在市场中争取竞争的资本。例如,矿业的绿色发展朝着大容量、高效率、智能调度、精准控制、科学管理和安全性高等方向创新,这些技术的创新将彻底地改变当前的矿物生产模式,实现持续性的绿色矿业经济发展。
(五)社会
社会因素对矿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则由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发展阶段来决定。主要源于矿业的发展由人类活动决定,而矿物生产用于服务人类,保障人类的基本生活,而人的生活要求和意识是决定矿物产业发展朝向的核心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资本家在从事矿物生产调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许多普通阶级的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因而影响着居民的收入。而矿业的发展最终服务于人类,为社会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随着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出,从事工业生产的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了解行业内资源的紧缺问题,积极主动的程度起绿色发展的责任。因此,矿物生产能够从源头出发,加大生产工艺的革新,逐渐转变发展的目标导向,带领着整个行业的企业都主动地参与到持续性发展的战略内,增强绿色经济。其次,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行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决定了矿物生产的方式和内容。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转变生活态度,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于是绿色经济的提出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传统上粗放型的矿物生产模式已经不再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转变生产模式,发展绿色的矿业经济是全民共有的意识。
二、矿业经济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发展绿色的矿业经济不能仅凭一个理念就进行,需要从技术、资源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层层攻克。而绿色矿业经济的评价准则是决定绿色发展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矿业的绿色发展需要遵循矿物产业发展和绿色经济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在顺势而为的基础上进行最大化的改造,使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矿业经济的绿色发展程度,矿业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衡量的。指标的确定和数据的计算要有科学的方法,评价方法要有科学的依据。
(二)整体性原则
矿业经济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以矿业经济绿色发展的内涵为基础,从绿色经济的多个方面去揭露矿业生产的情况,例如环境、经济、体系稳定性、资源等多个方面。多因素综合评价将使评价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可操作性原则
在进行评价指标系统的构建时,需要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去综合考虑,选择获得性大、可获取性强的方式来进行。在对绿色矿物产业体系的评价时,尽可能地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对绿色产业的标准进行评价。例如,评价矿业生产中的废气是否达标,就以检测结果为准,刨去人为的主观考量,增强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可比性原则
矿业经济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衡量区域矿物产业践行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从一个方面来展现矿业经济绿色发展的好坏。因此,该项指标要实现全国统一,这样才能实现可比性,通过对比各个区域的发展指标,来断定地区的发展质量。
(五)设计思路
基于上述具体原则,结合区域矿业经济绿色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考虑矿业经济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从宏观层面把握矿业经济绿色发展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因此,以上述的原因分析为前提,总结出三个层次的指标,即总目标、分系统、变量因子。在制定具体指标时,需要将宏观的事物特征展现出来,从而引导局部进行针对性的改变。结合了宏观的现象以及微观层面,则能够更加完整的解析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于是能结合环境、技术、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精准的评价,将矿业经济绿色发展的真实水平展现出来。
三、矿业经济绿色发展路径
结合上一章,“产业政策驱动”模式的主要特点,以及该模式下山西、内蒙古矿业经济绿色发展的现状,总结出山西、内蒙古的矿产资源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山西、内蒙古矿业的发展,产业集聚实现了区域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促进山西、内蒙古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区域整体经济增长,但“一煤独大”格局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因此,绿色矿业经济的发展应以基本资源为根基,结合政策的导向,从技术创新、产率提升、污染降低等多个角度去均衡发展,在促进矿物企业产业升级的同时实现与环境的友好共处,以及确保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具体的方法如下:
(一)加强政策引导
在矿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山西、内蒙古的产业结构就偏于单一化,由于其内部的煤炭资源丰富,因此产业中多半是生产煤炭产品。这就导致内部的产业链短,一旦遭受业内的打击,很容易带来内部的经济动荡。再加上传统的产业技术存在诸多问题,而新兴的产业发展技术还未成熟,因此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成为了新的难题。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结构调整,加强结构改革在供给侧,实行矿产类型和区域的差异化管理;要利用资源互补优势,重点在于发展内部资源,结合环境的承载能力,采取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工艺,将产业的价值链尽可能地延伸,最终实现经济、政治和矿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例如,内蒙古自治区除了具有煤炭能源资源优势外,其实还存在大量的地热能,这些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与特色温泉等旅游项目相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业跟进矿产品加工能力,大力提高高新技术矿产品深、精技术的发展力度,让创新技术能够在经济发展中成为特色,逐步完善产业链,促进工业生产方式多样化。
结合“一带一路”的发展政策号召,“一带一路”山西、内蒙古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增加地区间的合作,为产业的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与机遇,加快矿业“走出去”。具体而言就是地区的相关矿物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理念,首先利用地区自身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优势,实现向周边国家的协同发展。在这种开发式的合作共赢中寻找共同的绿色创新发展点,不但让自己国家的经济走向绿色发展的道路,还让周边友好国家的经济也实现绿色的发展,随后再影响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因为唇亡齿寒,一个国家绿色发展并不能完全地使国民免于自然的灾难,只有在全球协作的基础上,经济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尤其是对于矿物产业经济的发展,要积极推进“东西部一体化”和“南联北一体化”,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矿业合作的作用省内能源、矿产资源等资源,构建全球的绿色发展体系。
(二)降低资源消耗水平提高矿业技术水平
针对矿物产业发展对资源的消耗水平高、排放的污染量大等问题,需要从技术的层面去创新解决路径,因此,结合地区的人文特色,加强企业与高校最新研究成果的结合,推动科学技术走向生产实践。增加相关工业生产企业与校区、研究所之间的合作,让可以与生产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保证产品的开发与研究能够和实际的生产情况结合起来,进而促进产品开发工艺的完善。尤其是在新的经济体制下,创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与创新产品本身一样重要,都是能够推进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当前,还需要以难处理和停滞矿石利用技术研究为突破口,通过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来实现产品与技术的双向结合。在产品与技术的创新方面也需要有所加强,旨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开放型的创新发展平台,让更多的绿色生产理念走向实践化道路。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科技资源,结合国内与国外的技术特点,创新合作研究的路径,发展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创新型技术。对于本土的矿物资源发展而言,则需要加强新技术的发展,采取更加科学的绿色化处理工艺,尽可能地减少矿物生产给地区的土地、经济等方面带来的影响,通过技术的革新去解决环境面前的三难问题。
(三)立足于产业结构的转变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
由于矿物产业结构较为混乱,在管理和发展绿色经济方面难免会出现于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因此产业要积极转变生产结构,同时在技术层面注重与生态环境的结合,实现产业的绿色发展。例如,在管理方面,可以对操作人员进行环保意识的培训,让他们在进行工业操作中时刻注重环境的保护。此外,还可以引导内部的技术人员关注生态环境的恢复,在进行开采规划时预估生态的发展平衡,科学的对矿物资源进行开采利用。为解决历史遗留的地质环境问题,恢复其生态,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综合治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快改造燃煤电厂的排放,实现超低排放的目标,提高洗煤的比例,加大煤研石、矿井水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在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各个方面相协调,从而实现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