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老人压抑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0-11-26马潇斌陈长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丧偶高龄子女

马潇斌 陈长香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我国人口高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1〕。高龄老年人机体老化速度快,自理能力下降的同时,普遍存在丧偶率高及亲属照顾能力下降的状况,由此可引发孤独感、无用感、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2〕。美国学者发现65%~90%的心理疾病都与压抑感有关〔3〕。压抑感是一种心理防御过程,在这过程中,个体将不能接受的思想、体验和冲突从意识中“驱逐”,转移到潜意识的范围内以伪装的方式表现出来,继续影响个体的行为〔4〕。当压抑超出一定限度时,个体经常表现出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如孤独、厌倦、缺乏兴趣,程度重者导致恐惧、焦虑、抑郁、精神衰弱等心理疾病〔5〕。因此,持续的关注、早期发现及正确处理老年人压抑感可减少或避免可能由其引发的心理问题及其他关联性的生理疾病。但是目前我国对于压抑心理的文献研究主要为大学生这一群体〔6,7〕,对于老年人压抑感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调查社区老年人压抑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对唐山市8所二级医院和8所三级医院分别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抽签法分别抽取一所二级医院(唐山市弘慈医院)和一所三级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选取两所医院直属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满足以下条件的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75周岁;居住该社区1年以上;意识清楚,有一定阅读能力或可用言辞表达,沟通无障碍;愿意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有严重的疾病、精神障碍、痴呆和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调查期间外出者。共发放问卷3 612份,排除未填,漏填,获得3 418份(94.63%)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其中男1 587人(46.4%),女1 831人(53.6%);年龄75~98岁。

1.2方法 调查前,研究人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向老人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征得同意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人员逐项叙述问题,并帮助对象填写,收回并现场检查,如有缺失,当场补齐。调查工具包括:(1)一般人口学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2)压抑感测评选取衰弱综合评估工具(CFAI)中“回顾过去几周,您属于下列哪种程度?我感到压抑:(①无或少于平时;②多于平时;③远远多于平时)设定为无、轻度、中重度”〔8〕。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社区高龄老人的压抑感的现状 3 418名高龄老年人中,自觉无压抑感的为48.6%(1 661人),轻度的压抑感为31.1%(1 064人),中重度的压抑感为20.3%(693人),压抑感发生率51.4%。

2.2高龄老人压抑感发生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方式、与子女关系、子女看望频率、子女交流、电话频率、采取意见和自理能力情况的高龄老年人压抑感的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高龄老人压抑感发生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以3个有序压抑感等级变量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与子女关系、电话频率、采取意见、自理能力是老年人压抑感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P<0.001)。见表2。

表1 影响社区高龄老年人压抑感的单因素分析〔n(%)〕

续表1 影响社区高龄老年人压抑感的单因素分析〔n(%)〕

表2 影响社区高龄老年人压抑感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目前,关于老年人压抑情绪的研究较少,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某些事情会导致老年人情绪波动和引起心理冲突,从而干扰他们的健康心理状态并导致压抑。使得此类人群生活满意度低、消极情绪多、心理问题大,大大降低了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已婚丧偶是老年人压抑感发生的危险因素。与男性相比,女性受教育程度及职业收入低、多需承担家务劳动和子孙照料的任务、女性寿命长于男性更容易经历丧偶等不幸事件的冲突等原因,常常带来较多的心理困扰〔9,10〕,遇到问题时,易采用自责、幻想等应对方式,压抑感发生率高于男性。配偶能提供陪伴、生活照料与精神支持,能够使对方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11,12〕,配偶的离去使得老年人可能会丧失部分经济或社会支持,产生悲观、孤独等情绪,陷入不安、自责、愧疚的状态,使丧偶老人产生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压抑感增加。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子女关系不好、电话频率低是老年人压抑感的危险因素,子女采取意见是老年人压抑感的保护因素。家庭情感支持,尤其是子女的支持,在维持老年人心理健康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3〕。与子女关系和睦的老年人有着良好的精神寄托。经常的电话沟通会使老年人从子女中获得正性的情感资源,对老年人遇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帮助,有利于老年人解决应激事件,缓解紧张状态,使其感到子女的关爱,有助于老年人积极调节情绪,减少压抑感的发生。子女采取意见等情感慰藉对老年人的压抑感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当遇到危机或重大生活事件时,子女能够与父母沟通并采取意见,使他们经常参与家庭事务,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使他们可以更好地以各种方式调节情绪,减少压抑感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理能力差是老年人压抑感发生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居家不出,使其可活动范围缩小,与外界的接触少生活过于封闭,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自理能力差多需要有人提供相应的生活照护和帮助,才能完成基本日常生活,增加了老年人自卑感和忧虑感,压抑感加重。

综上,对于女性、丧偶和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应给与足够的精神支持、生活照料和心理慰藉,子女应与老年人建立必要的家庭交往和沟通,改善高龄老年人的负性心情与心境,减少压抑情绪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猜你喜欢

丧偶高龄子女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如何拯救一段“丧偶式”婚姻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