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黄疸指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2020-11-26刘文惠杨丽梅刁燕婷

哈尔滨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新生儿

刘文惠 杨丽梅 刁燕婷

(龙川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河源51730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早期的一种生理现象,常在出生后2~3d出现,由于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而容易导致新生儿皮肤与黏膜黄染,虽然7~10d左右能自然消退,但若不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控制,仍有少数可以发展成为病理性黄疸[1-2]。目前蓝光照射是临床上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然而在治疗当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相关研究表明,对新生儿黄疸实施风险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患儿黄疸指数及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为进一步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黄疸指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黄疸患儿8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为足月新生儿,体重>2.5kg;②患儿均为新生儿黄疸,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生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4],血清胆红素水平大于205μmol/L;③符合蓝光照射指征[4];④患儿肝功能正常;⑤出生后5minAgpar评分在8分以上。排除标准:①孕周不足37周的早产儿;②极低体重儿;③患儿有新生儿窒息;④患儿有光疗照的禁忌症或者合并其他并发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胎龄37~42周,平均(39.45±2.32)周;日龄 2~7d,平均(3.73±0.32)d;体重 2.5~4.8kg,平均(3.74±0.28)kg;轻度黄疸 18 例,中度黄疸14例,重度黄疸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 例;胎龄 37~42 周,平均(39.37±2.21)周;日龄 2~8d,平均(3.76±0.34)d;体重 2.6~4.9kg,平均(3.78±0.26)kg;轻度黄疸18例,中度黄疸15例,重度黄疸7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实施,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两组均根据具体的病情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保暖、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等,同时在此基础上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将患儿放置于暖箱内,眼睛采用黑色眼罩进行保护,对患儿进行间断时间的照射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为:①新生儿风险护理:护理人员对患儿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利用预警评分系统(MEWS)对患儿状况进行评估;②患儿家属的风险护理: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工作,向家属简单介绍黄疸的病因,告知家属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目的。家属提出疑问时,护理人员应当进行耐心的解答,尽量帮助家属缓解他们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③护理人员风险护理:成立一个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包括护士长、各责任护理组长等科室护理骨干组成。制定细致化、标准化的流程和规则,明确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④其他客观因素风险护理:为避免静脉穿刺时反复穿刺,由经验较丰富的护士来进行穿刺,且在安抚好患儿的情绪后进行穿刺。固定好静脉留置针,安抚好患儿避免针头脱落伤害患儿。

1.3 观察指标:①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儿的黄染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恢复至正常;有效:患儿的黄染症状有效改善,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无效:患儿的黄染症状无显著变化或者加重,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无明显下降或者升高。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②检测新生儿黄疸指数及胆红素水平,并进行比较;③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统计反复穿刺、针头脱落、皮肤损伤、眼罩脱落、呕吐窒息、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护理干预5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14,P=0.043),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2.2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儿黄疸指数及血清胆红素对比: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5d后,观察组黄疸指数以及血清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2。

表2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儿黄疸指数及血清胆红素对比()

表2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儿黄疸指数及血清胆红素对比()

分组 黄疸指数(mg/dl) 血清胆红素水平(μmol/L)干预前 干预5d后 干预前 干预5d后观察组 12.13±1.47 3.86±1.25 253.41±17.75 189.35±16.23对照组 11.98±1.53 4.87±1.52 251.47±15.62 201.24±17.56 t值 0.447 3.246 0.519 3.145 P值 0.656 0.002 0.605 0.002

2.3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反复穿刺、针头脱落、皮肤损伤、眼罩脱落、呕吐窒息、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本研究中观察组予以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总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黄疸指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新生儿黄疸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黄疸指数及胆红素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儿的康复和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新生儿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