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2020-11-26刘德中通讯作者

哈尔滨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骨瓣引流术开颅

刘 霄 李 锴 刘德中(通讯作者)

(周口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河南周口466000)

高血压性脑出血致残致死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严重威胁,随着我国高血压的高发,该病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2]。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大骨瓣开颅术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均具有一定疗效,但如患者术后出现再出血,会影响手术效果,预后差[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三种术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在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30例,大骨瓣开颅术)、B组(30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C组(40例,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A组男16例,女 14例;年龄 32~82岁,平均(54.23±5.48)岁;高血压病程3~23年,平均(11.97±3.12)年。B 组男 17例,女 13例;年龄 33~81岁,平均(54.46±5.74)岁;高血压病程 5~25 年,平均(12.04±3.18)年;C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3~80岁,平均(55.12±6.18)岁;高血压病程 4~23年,平均(12.54±3.03)年。比较3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1.2.1 A组:A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全麻,CT定位血肿,骨瓣开颅,避开血管,脑穿刺针对血肿进行穿刺,抽出液态血肿,冲洗,留置引流管后关颅。

1.2.2 B组:B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全麻后,CT引导下对血肿位置进行定位,直切开口,开直径为3cm的颅骨窗在切口下方,切开硬脑膜,避免损伤皮层血管,脑穿刺针穿刺血肿部位,显微镜下将血肿清除,无出血后,留置引流管后缝合。

1.2.3 C组:C组采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局麻,穿刺点选择距头皮最近处和血肿最大层面,作2~3cm头皮切口,颅骨钻孔,切开硬脑膜,脑穿刺针穿入血肿腔,将引流管置入,对血肿进行抽吸,遇阻停止,将引流管固定,对头皮缝合,根据术后复查CT的血肿量将尿激酶2~5万U间断注入对血肿进行溶解。

1.3 评价指标:①比较三组临床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②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d的神经功能及昏迷程度,昏迷程度采用GCS评分[5],总分3~15分,分数越高昏迷程度越轻;神经功能采用NIHSS评分评估[4],满分42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③比较三组并发症(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再出血)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相关指标: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与C组,且B组长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三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

表1 三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

注:与 A 组相比,aP<0.05;与 B 组相比,bP<0.05

组别 手术时间(h)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A 组 4.57±0.82 220.54±50.17 23.80±5.75 B 组 2.34±0.46a 45.06±10.39a 18.61±3.11a C 组 1.24±0.36ab 41.75±8.05a 17.24±3.77a F值 303.959 407.515 21.128 P值 0.000 0.000 0.000

2.2 神经功能、昏迷程度:术后三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GC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C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三组神经功能、昏迷程度对比 ()

表2 三组神经功能、昏迷程度对比 ()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与 A 组术后相比,aP<0.05;与B组术后相比bP<0.05

时间 组别 NIHSS评分 GCS评分术前 A 组 12.62±2.34 6.34±1.97 B 组 12.79±2.27 6.01±1.68 C 组 12.63±2.31 6.28±1.81 F值 0.053 0.286 P值 0.948 0.752术后 A 组 10.59±2.35* 8.24±1.43*B 组 9.06±2.03* 9.01±1.37*C 组 8.18±1.64*ab 10.08±1.87*ab F值 12.619 11.577 P值 0.000 0.000

2.3 术后并发症:C组并发症发生率比A组与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1.868,P 值=0.003),详见表3。

表3 三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n(%)]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在出血后患者多伴有剧烈头痛、呕吐,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致残、致死率较高[6]。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多数患者多伴有失语、智力障碍、身体瘫痪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7]。传统内科保守治疗对于较轻的脑出血患者可有效控制颅内压,但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差,故多采用手术治疗,可起到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的效果,并对后期炎症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进行预防,保护半暗带细胞[8]。目前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术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但关于三者之间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三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GC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C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高于A组与B组;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比A组与B组低;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与C组,且B组长于C组;B组和C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比A组低,表明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大骨瓣开颅手术清除深部血肿在直视下进行,但在手术时需采用全麻,在术中对患者的脑部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不利于神经功能恢复[9]。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凝块在显微镜下进行,可精准的显露和控制出血点,对脑组织的损伤有效降低,但对脑组织仍有较大创伤,对神经功能恢复不利。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具有简单、快速、安全的优势,在患者病情较为危急时,在急诊室或病房便可进行,其在局麻下便可进行手术,对患者的脑皮质损伤较小,利于神经功能恢复[10]。同时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手术时间较短,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较为适用;但对于采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失败患者应及时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且对于血肿量较大,有进行性病情的患者不宜采用。

综上所述,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骨瓣引流术开颅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