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生长发育及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2020-11-26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464000黄艳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464000)黄艳
袋鼠式护理是一种皮肤接触性护理干预方法,相关研究证实,将其应用于早产儿,能显著改善其神经行为,促进体格发育[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106例早产儿,旨在探讨袋鼠式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我院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06例,以2018年6月~2019年3月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51例患儿为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1月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袋鼠式护理干预的55例患儿为研究组。研究组男29例,女26例,胎龄27~35(31.29±1.68)周。对照组男27例,女24例,胎龄28~36(31.84±1.75)周。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患儿放进暖箱内,维持适宜温度、湿度;暖箱使用遮光罩,营造舒适环境,喂养时保持头高足低位,喂养结束后,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避免溢奶,定时进行配方粉喂养,并训练其吮吸功能;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反馈并协助处理。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袋鼠式护理干预:采用播放视频、一对一示范等方式,向患儿母亲讲解袋鼠式护理内涵、重要性、施护技巧,并耐心解答疑问,具体操作如下,播放轻柔音乐,将患儿裸露全身,以大毛巾覆盖于患儿背部,引导母亲取半坐卧位,一手托住患儿臀部予以稳定支持,然后将其以俯卧位紧贴于其裸露胸前,实施母乳喂养,最大程度增加母婴接触面积,另一手放于患儿后背增加安全保护,让其感受到母亲的温暖,促使其放松;并鼓励母亲抚触、轻吻患儿皮肤,多与新生儿交流、说话。40min/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生长发育情况(体质量、身长)、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共19项,每项1~5分,分为非常不满意(<60分)、不满意(60~69分)、一般(70~79分)、满意(80~90分)、非常满意(>90分)5个等级。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别行χ2、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生长发育情况 干预1个月研究组体质量、身长等生长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生长发育情况比较(±s)
附表 两组生长发育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体质量(g) 身长(cm)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干预前 干预1个月研究组 55 1267.12±108.65 2613.47±185.46 38.47±2.36 47.76±1.82对照组 51 1234.79±105.34 2386.51±192.62 38.85±2.41 45.36±1.68 t 1.553 6.179 0.820 7.038 P 0.123 <0.001 0.414 <0.001
2.2 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 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92.73%(51/55)高于对照组74.51%(38/51)(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证实,袋鼠式护理干预能对新生儿听觉、触觉及前庭产生持续良性刺激,有利于稳定新生儿生命体征,促进其饮食、睡眠、呼吸、生长代谢早期恢复正常[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研究组生长发育情况、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袋鼠式护理干预通过给予新生儿皮肤接触、播放轻柔音乐、与新生儿交流、说话等,能刺激患儿神经系统,增强其神经系统发育和智力发育,改善其各项生理应激与神经系统反应,从而刺激胃肠蠕动与消化液分泌,促进胃肠道恢复,提高患儿喂养耐受,且给予母乳喂养,增强其机体免疫力,促进其体格生长。上述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采用袋鼠式护理干预,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提高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
综上可知,袋鼠式护理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提高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