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26周玉欣

商品与质量 2020年28期
关键词:危险源脚手架施工人员

周玉欣

临沂鲁商地产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1 BIM 技术的特点

1.1 动态化

BIM 技术建设出的建筑模型并不是静态的三维立体图,而是动态的拟真图。它可以模拟建筑种各种系统的运作,例如空气循环系统,供水系统,电力系统,是高度真实的数字信息集合体。在BIM技术建设的三维建筑图中,通过改变固定的数据,会使建筑的所有数据随之发生改变。例如改变混凝土干燥时间,将会影响整个建筑的建设周期。因此对于每天都在改变的施工环境,需要管理人员每天向BIM 系统中上传并更新实时数据,使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实施场地的实时动态管理[1]。

1.2 可视化

毋庸置疑,对于建筑领域而言,可视化的模型数据对工人进行精准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纸质二维施工图,将施工图变得立体,例如建筑中某根承重柱的具体称重数值,面对特定级别的风时,建筑的摆动幅度等。因此BIM 三维立体图的建立能够让全部管理者、建设者在直观的数据下进行施工建设。在安全管理方面BIM技术可以通过积累的建设经验和计算机的智能分析,找出几乎所有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便建设者做到未雨绸缪,增加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1.3 模拟性

BIM 技术的模拟建设可以计算出最高效的建筑施工顺序。通过模拟出的施工场景与实际建设情况,我们可以更加有序、合理的安排工人、材料进场,充分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我们还可以将BIM技术与监控融合,使建设场地受到全方面实时监控,有利于负责人全面观察施工场地的动态变化,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做进一步排查。

1.4 协调性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分管不同项目的工人掌握着不同的专业知识,因此会因为沟通存在障碍导致问题不能第一时间被解决,从而使得安全隐患不能被及时排除,甚至造成事故。通过BIM 技术可以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指认掌握解决问题所需知识的工人对问题进行处理。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效的协调工人之间的任务关系,高效处理问题,使得建筑建设高效,有序[2]。

2 关于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

2.1 可视化安全技术交底

二维平面图常常作为传统的安全技术交底,但它无法直观的反映出详细的作业数据。例如CAD 中通常用文字描述各个脚手架之间的间距,这就可能使脚手架搭设人员看混数据,导致脚手架之间的间距不够规范,很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而通过BIM 技术则可以将脚手架搭建模型立体的描绘出来,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这样就可以使得脚手架搭设人员从立体图中直观的看到每个脚手架的位置及间距,并随时根据模型进行矫正。不仅保证了脚手架搭建的效率,还极大的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BIM 技术可以彻底改变传统建筑模式下安全技术交底的方法,并通过可视化这一特点,将施工要求更准确的反映给各建设部门。

2.2 场地立体规划

现如今,如何更高效利用可建设土地,是建筑集团共同关注的焦点。通过利用BIM 技术将新建筑的红线区域以及施工范围等各类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立体模型图,从而使建设者直观的观察到可利用土地面积、空中区域,以便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筑样式。

2.3 云端安全检查

我们可以开发并应用BIM360Glue,将建筑整体效果变为模型载入BIM 系统中。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终端对建筑整体进行勘察,并可以在终端中指出存在的问题,实现云端安全检查。同时,管理者可以通过施工人员反映出的问题,责令有关管理者实地探查并进行整改,真正做到BIM 技术的预先分析与施工人员的实时观察相结合。使所有施工人员共同参与到保障施工场地安全的重要工作中来。当可能出现的隐患问题处理后,有关人员可以将更新后的数据重新载入BIM 系统中,进行二次运算,做到消除隐患防止再生的最终目的。

2.4 危险源辨识

若能够在施工现场及时的发现并处理危险源,可以大大降低施工危险性。传统建筑建设过程中,往往是由专业人员根据自身施工经验来寻找危险源,并判断其类型以及有害性。但人工识别会出现场地过大,而导致不能第一时间排查出危险源,从而引发安全事故[3]。BIM 技术建模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通过BIM 技术将建筑施工场地模拟建设起来,通过计算机超强的计算能力,从不同角度、不同情况进行对危险源的排查。这样一来施工人员就可以随时随地利用BIM 技术观察所处场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规避和处理,极高的缩短了建筑建设周期,大幅度提高建设效率。

2.5 人员定位与预警

即便BIM 技术预警与人工检测共同工作,施工场地的危险也不可能全部消除。因此通过预警可以更好的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通过危险预警可以缩短施工人员与危险源接触的时间,从而减少施工人员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同时,施工方应在施工人员的安全帽内安装定位装置,一是在施工人员靠近危险源时及时给出警告,使施工人员远离危险源。二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可以第一时间定位到相关人员,并组织救援。根据危险的不确定性,实现人员定位与预警是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3 结语

BIM 技术利用三维模型表现出的建筑,彻底改变了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现状。真正做到了提前预警、及时处理以及事后防御,让危险问题无法潜藏在施工人员身边,保证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危险源脚手架施工人员
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其安装方法
探讨BIM技术在悬挑式脚手架工程中应用
高速公路机电交安施工危险源分析及防范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施工特点及难点探讨
尝试,培养核心素养的脚手架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
如何控制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