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0-11-26李海峰
李海峰
鄂尔多斯市蒙西鑫源煤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6064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矿山开发前缺少科学的开采规划,采用粗放的开采方式,使得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矿山开采活动中主要采取露天和井工两种开采手段,不同的开采方式将以不同的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 矿山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地质灾害隐患
不合理的开采方式会给矿区带来次生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由于早期露天采矿开采方式比较落后,大部分选择高台段或者竖向爆破的方法,使得山体结构受到破坏,出现岩土体松动和临空面,原地形地貌的改变,会产生安全隐患,在长时间的风化作用下,会出现山体崩塌现象。井工开采方式对原有的地下岩层结构造成破坏,使矿山出现许多采空区,在降水及地表水的作用下,会出现地面塌陷,形成塌陷坑。矿山开采过程中会将大量的废渣等固体物质堆放在矿区周围,在雨季的强降雨时,可能会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
1.2 水土流失加剧
矿山开采会让地表的植被受到很严重的影响,让矿区的地下水位一直都在下降,从而形成裸地,加速水土流失。
1.3 废气、废水、废渣的危害
在开采、加工、选矿时,由于加工设备落后,防护措施不到位,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气,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危害,废气、粉尘长时间的对大气污染,会影响到气候条件。在选矿过程中排出的废水,渗入地下水、土壤中,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难以分解,进而对植被、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采矿、选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随意堆放会造成地形地貌的破坏,压占土地、破坏植被,污染土壤和水质,破坏生态系统[2]。
2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2.1 植被选型及种植方式
苗木遴选应严格,选取枝干挺拔,体态完美的苗木,苗木分支不能小于4 个,同一区域内的苗木规格应统一,且不同植被类型应交错分布。全冠苗木移栽时应保留树冠部分,并适当修整,保留原始形态。移栽苗木应置于阴凉处,保持苗木湿润。根系土球大小应根据运输距离、苗木高度及土质确定。远距离运输苗木时应使用塑料薄膜覆盖。装运时,土球应朝外,树冠部分向内,乔木类运输时应将根部绑扎固定,大型苗木运输不宜重叠。装运前应仔细清点数量,现场检查树种质量;运输阶段应做好防晒、防雨工作。从海外引进的种植树种,需依法取得相关检疫手续,并通过国家检验检疫部门审定。在废弃矿山种植前,需修剪其病枝和坏枝,并在修剪处涂抹防腐材料,以确保不被感染。种植时需选择好天气,避免恶劣天气对幼苗的损害,同时,冬季种植时还需做好保温措施,以防幼苗冻死[3]。
2.2 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相关的部门要持续不断的进行矿山生态环境的调查,对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的过程当中,有关部门必须要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调查活动,确定在开采的过程当中,不会出现过于严重的地质灾害。同时也要及时对矿山的地质环境其数据进行备案,并且未开采的人员要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帮助开采的人员能够采取更加具有可行性的应对措施,从而消除安全隐患,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随着我国矿山开采工作的不断深入,也要不断地让地质环境的数据得以更新,在矿山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来进行分级和规划,建立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信息网络,同时要及时的交换和传送数据,有关部门也要整理及汇总矿山的资源数据,探索矿山开采环境的发展趋势,从而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2.3 加强对地质环境的监测
确保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掌握会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一是进行地质灾害定期监测,地面塌陷、裂缝等都可以采用人工监测手段,提前预防地质灾害对周边居民的危害。二是对矿山地形地貌的监测,相关监管部门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监督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减少对地貌景观的破坏。三是监测废水废渣排放情况,定期对矿区废水排放、废渣堆放情况进行监测,避免废水废渣的乱排乱堆造成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危害[4]。
2.4 加强对矿山环境现状的调查和评价
相关的矿山环境治理单位在实际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对矿山环境现状的调查和评价。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工作人员需要对矿山环境现状进行实际调研,对实际的环境情况进行综合把握,在此基础上进行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第二,工作人员在实际的调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需要对矿山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价,还需要对矿山周围的人文环境、地质环境、大气环境以及水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对矿山周边的环境进行充分了解,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环境恢复治理;第三,在调查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对记录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完善的数据支持,以此提升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5]。
3 结语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资源的减少,在开采过程中需要做好资源的保护工作,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待开采的资源,需要全面进行勘探分析,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升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