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试验检测与施工质量控制
2020-11-26戴静
戴 静
(江苏镇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镇江 212000)
1 混凝土路面配比设计的优化分析
水泥混凝土是公路路面的主要建设材料,通过对该材料配比进行优化分析将有助于直接提高公路路面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所以,在公路建设中一定要对混凝土配比的优化设计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对各项指标的不断优化,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保证其经济性能,从而为公路施工提供可靠的经济和质量保证。首先,要保证减水剂性能质量的可靠性。在混凝土配比设计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中水和灰比例,同时通过加入效用强大的减水剂,将会更好地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优化,从而保证混凝土具有满足工程要求的抗弯、抗拉性能,同时还能够有效延长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其次,在混凝土配比优化中还要遵循矿料级配原则,目前,在混凝土配比中对于砂率的选取,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在混凝土配比优化中比较容易选取符合工程要求的砂率。然而,在使用粗集料时,需要对掺入两级配集料,并保证掺入方法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 混凝土试验检测的有效应用
2.1 根据实际需求科学选择混凝土原材料
在进行混凝土试验的时候,需要先根据施工的需求来选择不同品种和规格的原材料。例如,在选择了水泥的时候可以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必须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确保其质检合格;在选择骨料的时候,可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选用粗骨料即人工碎石,选择细骨料即机制砂。在确定好水泥的品种和骨料的类型后,还要应用合适的外加剂,使用外加剂是为了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使其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够抵抗住低温天气,而且可以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外加剂的质量同样也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并不固定,其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浇筑时,浇筑模式与凝结时间要一致。
2.2 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试验
1) 配合比优选,在进行混凝土试配时也要严格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 的要求进行操作,在配比操作中可以适当地添加矿粉,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在满足试配要求的条件下,还需要充分考虑浇筑的特点,进而满足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变形性要求,在进行室内试验之后,还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生产性试验,选择最优的配合比。只有在满足试验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够投入使用,通过现场试验能够检测出混凝土对施工设备的使用性和拌和物的分离性。
2) 混凝土试配,混凝土试配工作指的是基于施工设计需求,来进行多次试配,试配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如混凝土的黏性、混凝土的坍落度等。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还应当考虑到季节因素,不同的季节对混凝土的影响有所不同,需要随时检测混凝土的试配标准,由专人来进行质量验收。
3 高效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3.1 要严格把控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公路混凝土路面质量的稳定性直接受到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影响,公路路面中混凝土结构直接承载所有载荷,并且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在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很容易遭受损坏,所以,为了保证公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就必须要从混凝土的原材料入手,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所有的原材料在购买的过程中,就应当先进行一次质量检验,选择信誉高、价格合适、质量过硬的材料商合作,以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在原材料进场之前,不仅要携带合格证书,还应当由专人来进行质量验收。若是发现了质量有问题的原材料,那么一定要进行重新检验,生产日期比较久远的原材料同样要进行重新检验,以确保原材料质量完全符合施工要求。在材料选择中要根据不同材料在混凝同作用,合理控制各种材料土结构中的不的用量。
3.2 混凝土泵送
在建筑工程中,需要利用泵送技术来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在泵送开始阶段,泵处于低速运转,当大部分工作都进入正常运行之后,再提升泵的转速。泵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及时供应和连续性,一旦泵送发生中断将可能引发输送管的堵塞。
3.3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原材料和制作的质量控制之后,还要加强地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才能最终实现对公路路面的质量控制。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应当合理使用隔离剂,来隔离与混凝土直接接触的物体,保障混凝土表面平整,不可出现凹凸状,而且混凝土施工工序要一次性完成,不可任意停歇。若是必须中断混凝土施工,那么至少要等到上层的混凝土初步凝结,之后可以再浇筑下一层,要加强振捣混凝土的质量管理。
4 结语
混凝土试验检测工作十分重要,其主要是为了检验混凝土的质量是否符合施工要求,旨在不断地试配混凝土配合比,以找到最佳的配合比,使配制而成的混凝土质量达到标准,无论是在强度、耐久性,还是在黏性上都能满足规定参数要求,如此才能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在实施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应当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一方面要严格把控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质量验收工作,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混凝土泵送技术应用,以此来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