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相关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分析
2020-11-26万云青杨亚英冯艳玲施裕新黄进帮张浩施楠楠卓瑶瑶陆阳单飞
万云青,杨亚英,冯艳玲,施裕新,黄进帮,张浩,施楠楠,卓瑶瑶,陆阳,单飞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增加,PCNSL发生率迅速升高[1]。PCNSL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晚期表现,其侵袭性高、预后差[2],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1例AIDS相关PCNSL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减少误诊。
表2 AIDS相关PCNSL患者颅脑MRI表现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搜集2015年12月-2019年8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AIDS相关PCNSL患者共11例。其中既往马尔尼菲篮状菌肺部感染1例、梅毒感染3例、隐球菌脑膜炎2例、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1例、播散性非分支杆菌肺部感染1例、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已软化)1例及肺结核1例。11例患者均无全身性淋巴瘤。
2.确诊依据
AIDS患者的HIV抗体阳性均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实验确诊,AIDS的诊断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3]诊断标准。PCNSL依据病理学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10例经开颅手术病灶或部分病灶切除,1例经立体定向活检。
3.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 Intera 1.5T超导MR仪,行常规颅脑扫描,扫描参数如下:横轴面T1WI:TR 528 ms,TE 15 ms,层厚5.0 mm,层间距1.0 mm,FOV 23 cm×23 cm,激励次数2;横轴面T2WI:TR 4014 ms,TE 100 ms,层厚5.0 mm,层间距1.0 mm,FOV 23 cm×23 cm,激励次数2;横轴面T2FLAIR:TR 7000 ms,TE 140 ms,层厚5.0 mm,层间距1.0 mm,FOV 23 cm×23 cm,激励次数2;DWI:TR 2711 ms,TE 86 ms,层厚5.0 mm,层间距1.0 mm,FOV 24 cm×24 cm,b值=0,1000 s/mm2,激励次数1。增强扫描采用钆喷酸葡胺(GD-DTPA),标准0.2 mmol/kg静脉注射,行抑脂T1WI横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
4.图像分析
由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对11例患者的MRI图像进行观察分析,观察内容主要包括:发病部位、病灶形态大小、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当意见不一致时由两名医师讨论决定。
结 果
1.临床资料
11例PCNSL中男10例,女1例,年龄30~70岁,中位年龄49岁。患者主要以发热、头晕头痛、恶性呕吐、晕厥、抽搐、视物模糊、肢体乏力及活动受限就诊。CD4+T淋巴细胞计数1~329个/μL,中位数为39个/μL。术前5例血清抗EB病毒抗体IgM阴性,6例未行EB病毒相关检查。11例PCNSL术后病理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7例(63.6%)EBER阳性,3例(27.3%)EBER阴性,1例未获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1)。
表1 11例AIDS相关PCNSL患者临床资料
2.发病部位
11例PCNSL共14个病灶,其中单发9例(81.2%),多发2例(18.2%);位于幕上8例(72.7%),幕下3例(27.3%)。病灶单发者位于幕上6例,其中位于右侧基底节区1例、右侧侧脑室旁1例、右侧额叶2例、右侧丘脑-中脑1例、右侧额叶-胼胝体膝跨中线1例;病灶单发者位于幕下3例,位于左侧小脑半球1例、右侧小脑半球1例、小脑蚓部1例;病灶多发者2例均位于幕上,分布于额叶、侧脑室旁、基底节区及海马区(表2)。
3.MRI表现
14个病灶表现为结节状或肿块状异常信号(图1~4),最大径0.7~5.1 cm,中位数3.1 cm。T1WI病灶多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病灶信号高低不均、实性区以等低信号为主,T2FLAIR显示10个病灶周围不同程度水肿,4个结节病灶周围未见水肿,其中1个病灶因行穿刺活检术于病灶周围见亚急性出血。增强扫描病灶环形强化9个(64.3%),团状强化3个(21.4%),结节状强化2个(14.3%);3个病灶周围脑膜明显增厚强化,1例病灶沿邻近室管膜匍匐生长,12个(85.7%)病灶出现不同程度坏死。DWI显示病灶实性区呈高信号9个(64.3%),呈等信号3个(21.4%),呈低信号2个(14.3%),见表2。
讨 论
PCNSL的发生率极低,仅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2%[4]。但AIDS人群的PCNSL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的发生率高出3600倍,约有2%~12%的AIDS患者可罹患PCNSL,是除弓形虫脑炎外AIDS患者最常见的颅内肿块样病变[5],约95%的PCNSL组织学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本组11例PCNSL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目前认为AIDS相关PCNSL与重度免疫抑制[6]及EB病毒感染有关[7-8]。本组病例中,10例(90.9%)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提示重度免疫抑制。虽然本组5例患者术前抗EB病毒IgM检查均为阴性,但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7例EBER呈阳性,EBER为EB病毒编码的小mRNA,EBER阳性提示患者感染EB病毒[2]。AIDS相关PCNSL好发于中青年男性[9],本组中位年龄49岁,10例(91%)为男性,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主要有颅内高压(头痛、恶性、视觉障碍)、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嗜睡、记忆力丧失)、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偏瘫、言语障碍、颅神经麻痹及癫痫)[10]及全身症状。
AIDS相关PCNSL的MRI表现与非AIDS患者PCNSL有所不同,非AIDS患者PCNSL通常以幕上单发多见,囊变及坏死极少见,增强后“握拳征”、“缺口征”及“尖角征”具有一定特点[11],而AIDS相关PCNSL以幕上、多发病灶常见,好发于中线部位,主要分布于基底节区、胼胝体、室周白质区、额叶和丘脑,有时局限于室管膜下区域,甚至可以完全位于脑室内,病灶可侵及室管膜、软脑膜或硬脑膜,并可沿之播散[12]。本组病例以幕上单发为主,其中单发9例(81.8%),多发仅2例(18.2%);位于幕上8例(72.7%),幕下3例(27.3%),主要分布于基底节区、脑室周围及额顶叶白质区,与以往文献报道略有不同,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PCNSL病灶多呈结节或肿块状,边缘模糊不清;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信号不均,实性区为等信号,病灶周围多有不同程度水肿;增强扫描呈明显结节状、线状、团状及环形强化[10];当病灶位置较深累及胼胝体可跨越中线,增强扫描后呈“蝶翼状”改变。本组病例以环形强化(64.3%,9/14个)为主,1例累及胼胝体膝部跨越中线,与文献相符。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PCNSL主要表现为实性病灶,但在AIDS患者中病灶易发生囊变、液化坏死和出血[13],且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时更常见[14]。本组病例团状强化、环形强化病灶内均出现不同程度坏死(85.7%,12/14个),其中3个坏死较少的病灶呈团状强化,3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329个/μL、24个/μL及165个/μL。另外,本组3个病灶旁脑膜增厚、信号异常、明显强化,1例沿邻近室管膜匍匐生长,术后证实3例侵犯邻近脑膜、1例侵犯右侧侧脑室室管膜。
Lolli等[5]的研究约84% PCNSL水分子扩散受限,DWI实性区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这与肿瘤细胞高度密集、细胞核大、细胞胞质较少、细胞器缺乏、核浆比大、含水量较少有关,基于这些病理基础导致肿瘤内水分子扩散受限[14]。本组9个(64.3%)病灶实性区DWI呈高信号,与文献报道一致,另有5个病灶DWI呈等-低信号的原因可能与肿瘤细胞分布不均、变性坏死区较大或细胞间质水肿有关。
AIDS相关PCNSL需要与弓形虫脑炎、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脑结核瘤及高级别胶质瘤进行鉴别。①弓形虫脑炎是AIDS 患者颅内最常见的肿块样感染性病变,血清学IgM、IgG阳性有提示意义,但价值有限。弓形虫脑炎病灶以双侧多发为主,多发生于脑皮髓质交界区或基底节区,脑室及室管膜很少发生,室管膜、软脑膜或硬脑膜受侵更多见于PCNSL[11],而T1WI增强“偏心靶征”及T2WI“同心靶征”高度提示弓形虫脑炎[15-16]。②脑结核瘤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一般>200个/μL,成熟型脑结核瘤呈环形强化,非成熟型结核瘤多呈结节状强化,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易鉴别。③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多有JC病毒感染,好发于大脑半球白质及灰白质交界,病灶不对称,无水肿、无占位、无强化,T2FLAIR广泛高信号并绕开皮层灰质是本病的特点,DWI序列典型活动期表现为中央低信号区和外周高信号区[10]。④高级别胶质瘤多见于老年人,病灶主要位于脑白质区,占位效应较PCNSL更明显,T2WI 信号高于PCNSL,呈花环状强化,与PCNSL相比,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实质部分为高血流灌注[17]。
综上所述,AIDS相关PCNSL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病灶以幕上为主,单发或多发且多分布于中线附近,可侵及室管膜、软脑膜或硬脑膜;大部分病灶实性区T2WI呈等低信号,DWI呈高信号,囊变坏死多见,增强扫描多呈环形强化。当中青年男性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紧密结合MRI特征及临床表现,有助于PCNSL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