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探究
2020-11-26王欣
王欣
(青岛市崂山区应急管理局,山东 青岛 266100)
一、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的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而言,主要是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的能够推动单位运行发展的措施,进一步保障单位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加强其执行力度,并且能够有效防范单位内部风险的一种现代化控制手段。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资金安全,进而能够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作用
1.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大多都是公共服务单位,因此其履行职责的水平和能力关系到提供给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对包括资产管理、预算等多个方面进行内部控制方面的管控机制,促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工作实现有效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本单位业务和其他单位的内部控制力度,从本质上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有效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质量,提升整体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
2.保障财务资金合理使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对财政资金设置详细的使用流程、资金支付后的评价等措施来强化内部控制效率,有助于对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经济行为进行合理规范和制约,防止出现开支浪费或者私自挪用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本单位的资金风险管理成效。从而在保证财政拨款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透明度基础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能够科学合理进行,全面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稳定健康发展[1]。
3.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本质上来说属于国有资产,在对国有资产进行划拨、报废等处置的过程中,保障国有资产数据准确、不出现被违规处置的现象,需要通过会计、审计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等共同参与的方式,来提高国有资产使用的内部控制效率。在做账时也需要对比市场数据,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杜绝出现国有资产缩水等情况。通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利于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制衡的整体,从而有效保障各项资金的安全性,有效防止出现单位国有资产随意流失的情况,继而切实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二、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在日常工作中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就当前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部分单位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对本单位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提升的重要意义,单位各部门在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上也存在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强的问题,认为内部控制更多的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同时,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能力也会影响到本单位内控的优势发挥。内部控制作为一个较为繁杂的体系,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内各部门和具体职位之间紧密配合,促进交流沟通,形成相互协调、联动机制,需要单位内部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就实际情况而言,多数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认为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具有党纪政纪的制约,不用再增加制约机制,会增加工作的复杂度,从而在日常工作中对内部控制的配合程度不高,内控流于表面,降低工作效率,没有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单位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因素,其制度缺乏完善性会影响内部控制效用的发挥。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内部控制过程中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大多是基于原有管理模式下建立的,其流程较繁多,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进一步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事业单位内部也并未按照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完善,从而造成内部控制无法满足社会及单位发展需求;其二,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着眼点进行深刻分析,对单位人员没有做好沟通工作,导致人员积极性有待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行中反馈质量不足,无法支撑单位根据反馈情况改善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2]。
(三)组织结构不合理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缺乏合理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内极易出现一人多岗等情况。主要是对工作人员管控缺乏严格,无法保障工作人员能够落实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部分项目实行流程的职责不明确,从而容易造成工作人员之间相互推脱责任,对工作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降低工作效率,继而对单位后续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考核评价效果不理想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内部控制考核过程中只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质量展开评价,能够最大化的识别存在问题,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单位内部控制质量。行政事业单位考核评价效果不理想主要体现以下两点中:其一,行政事业单位考核评价队伍中的工作人员多是审计人员,在制定考核评价项目时无法全面性的收集整合影响内部控制实行的各项因素;其二,行政事业单位考核评价一般情况都是将项目量化后再进行考核评价,极易造成考核标准的固化,对工作人员判断单位运行发展的精确性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无法通过考核评价提升综合质量。
三、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
(一)重视内部控制环境优化
行政事业单位想要优化内部控制,需要重视内部控制环境质量,这是保障内部控制工作质量的基础。管理层重视是促进内部控制建设和实行的重要保障,所以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首先需要管理层的重视。而想要强化单位内部相关管理人员意识,需要从根本上强化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提升单位人员素质,促使全体人员充分了解实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例如,本单位可以将内部控制报告或内控制度通过本单位内部信息管理平台进行下发和交流,让全体人员及时查阅、及时学习、及时掌握,创造出“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工作环境,为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使单位每一位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都能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其自身责任感,改善创新内控理念,从而有助于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保障内部控制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可适当招聘内部控制方面的人员,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内部控制在本单位的应用。
(二)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是保障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具体可以从影响两点着手:其一,完善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自我评价体系和市场评估的相关要求,单位通过对其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实行质量和相关行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展开评估,根据获得的评估数据信息进一步改善和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自身的风险控制部门,制定本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从而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满足单位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其二,构建鼓励机制,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3]。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
关于优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组织结构,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需要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明确其自身职位的具体职责,从而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自身职位负责;其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的全面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自身全部职位进行整合、分类,进一步优化自身组织结构,保障自身组织结构能够对单位发展中所有职位进行有效管理。其三,可构建起相关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自身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中,提出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需遵循“统一部署、分级负责、逐级汇总单项报送”方式的要求,这实际上是强调内部控制中责任落实制度和监督管理问题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明确权责划分之外,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内部控制执行、财务会计工作准确性和规范性等内容进行审核监督。
(四)提升考核评价工作质量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考核评价工作质量不仅有助于优化单位自身内部控制质量,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在提升考核评价工作质量时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其一,完善优化考核评价编制队伍,保障单位内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积极参与到考核评价中,进而从单位各部门多个角度入手,制定全面性的考核评价项目;其二,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考核评价工作过程中,需要设定自主性较强的内容,从而保障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地对内部控制的实行展开评价,保障单位管理层根据工作人员的评价结果对内部控制展开客观分析,继而有助于发现提升单位内部控制质量的措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对于我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履行着管理国家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而且其质量和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因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综合质量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实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且进行改善,从而保障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