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部控制视角谈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
2020-11-26汤攀宇吴琴琴陈良佳
汤攀宇 吴琴琴 陈良佳
(1.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2.泸州市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3.中国银行郫都支行,四川 成都 610000)
文章对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简单的阐述和研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然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出发,发现了很多存在的具体问题,再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研究背景和操作风险定义
(一)研究背景
在人类发展史上,银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管制却相对放松的背景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而且更为复杂多样。同时,现代计算机技术、大数据以及互联网云端等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交易量不断扩大,都导致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频发,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和控制难度加大。因此,如果银行不重视操作风险,将会对银行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甚至可能威胁到银行的存亡。
2014年9月1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银监发〔2014〕40号文发布了修订后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指出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对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处于一个新的阶段。由《指引》逐步完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为了正确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的指引,并建立起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形成操作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操作风险定义
在操作风险被国际银行界提出以后,对于操作风险的界定标准和概念一直有着较为活跃的争论。争论内容是:一是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界限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如何将它们分离以便实现更好的管理;二是用排除法还是用列举法来剔除不属于操作风险的内容。针对这两个方面,国际上提出了三个概念:
1.广义操作风险。它是指将市场、信用等风险剔除后存在操作风险,这种界定方法具有外延广泛和覆盖面广的特性。这种方法形式上简单易懂,但是,实际的可行性低。由于这种界定方法对银行来说实际操作意义不强,因此必须将其限定在能够快速实现衡量的范围内,使重点突出。这样虽然能解决部分难题,但仍然存在将存在与银行中的重要因素排除的不足。因此从整体的方面来说,广义上的操作风险实施比较困难,可行性等级低。
2.狭义操作风险。是将与银行经营面对的相关风险称为操作风险,而其他违反法律法规、人力资源管理漏洞等风险则是交给银行某个特殊部门来处理,不在操作风险的概念范围。狭义操作风险定义了操作风险的重要部位,但是却没有充分考虑风险管理中存在其他组成部分。
3.战略操作风险。这个概念是在上述两个概念中的。首先它承认了风险是来源于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事件之中,但同时又将来自可控事件的风险叫操作风险,而不可控的则叫战略性风险。
二、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操作风险的管理文化比较落后
近些年以来,银行进行防范风险的重心在信用与市场两个方面。可是在操作风险方面,由于制度本身的权限以及自己的能力限制,导致银行基本不存在内控文化。许多商业银行在对于操作风险管理的理念都存在误区。在办理业务时,忽视了真正的管理制度,平时处理全靠人际关系,制度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形同摆设,没有防患于未然的防控意识,很有可能导致十分严重的风险事故发生。管理的方式一般采取强硬的惩罚手段,把希望寄托在用严厉的手段来避免这种事情的出现。银行很难实现预先的准备,在事中控制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事后问题的分析也欠缺思考
(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从若从理论方面进行考虑,银行的操作风险结构体制是很难发现缺陷的,可存在一定数量的商业银行,其所面对的风险管理问题,都是表面上的,却没能实现在日常项目上的贯彻与落实。在这些项目的运营当中,操作风险管理体制都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需要有关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建立健全操作风险控制体系和全面的操作风险的制度。
银行风险控制对于稽核、审计等要求非常严格,不只是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就能够避免,还需要处理好事中风险防控才行。相应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要求要实时的变更相应的制度,经过一定修改之后,其所存在一定缺陷会为体制带来一定的风险。不需要否认的是,操作风险管理机制不只是要求对相应损失数据进行归纳与处理,还要求对运营的全过程进行细致的管理。
(三)操作风险的管理基础比较薄弱
我国银行目前还处于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的历程当中,很多地方有待于完善。高层管理要具有辨别、评定、处理、监督、掌控等作用,并以此为相关标准来评判决策健全与否,与此之外还有相较合理的管理措施、优质的测定方式以及有效的管理机制等。
(四)员工队伍管理建设不够
在我国银行在平时事务的管理中,就有一部分的工作者受到了周遭事务的吸引,使其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而推动的风险的发生。委托代理关系上就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银行的管理并没有渗透到其方方面面,还有一些区域是空白的,这些空白区,容易导致一些员工意志力不坚定,容易成为犯罪的源头。还有,金融的不断发展下银行项目也变得五花八门,这样的情势就对工作有了更高的标准,将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相关金融机构的工作者。
三、完善银行操作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操作风险管理的文化环境
在银行企业文化中,操作风险文化是很重要的。其实质是一种意识形态,主要强调的是从意识上去影响员工,从而令银行行业内的所有员工能够深入认识本行操作风险特征,基于此去按照本行有关规定和制度进行操作。银行想要确切实施风险管理的关键,就是在企业内营造搭建操作风险文化,这是银行健康发展和安全运营的强有力保障,也能让全行的员工保持对操作风险的警觉性和高敏感性。
(二)内部控制与内部环境建设
建立完备、精细化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防范操作风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在制度中他们为了减少由于操纵人员操作不规范而导致发生的风险,就设法从制度上去提高对内部管理部门的监督效果,会对每类业务制定详尽的操作流程并指出潜在的风险点,同时会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来持续不断的调整改良所以业务操作环节。此外,制度执行力的也不忽视,部分风险事件的产生,就是因为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导致操作人员不按照章程去规范操作,不重视制度的重要性,从而致使发生风险。所以,对于执行不力而产生的风险的行为应给与严厉惩治,并且在制度的执行中必须保持制度的严肃性。
(三)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在众多操作风险的相关事件当中,其发生的核心因素往往也包含了人员问题。所以在人员管理这一方面看来,需要做的就是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同时也需要避免一些员工为了中饱私囊而做出的欺诈行为以及有失职业道德、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强化员工思想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之受到更全面、更规范的员工行为以及业务经营管理教育。
银行的管理层想要更大范围地杜绝操作风险,广纳贤才是必需的,他们必须要具备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抑或是在已有的员工当中挑选贤能,进行相关的培训。由此在职员工的业务专业水平以及相关的素质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那么如何吸引这样的人才为银行服务这一问题也就随之出现,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灵活运用薪资制度以及奖罚管理制度,从而更好地评估和控制操作风险。
(四)加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风险识别及控制能力
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只有开发出操作风险管理系统,以此实现“机控”的形式来操作风险程序,从而降低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风险发生的记录,提高分析管理能力。对于此系统的开发,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明确开发此系统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立足于此目标进行开发工作,并对风险控制的整个过程,包括事件发生的前、中、后进行分析,设法提高控制手段的可行性,此外,以产品与制定,以及流程为切入点,从而全面对内部控制机制展开监督与考核工作,进而达到强化操作风险管理效能的目的;第二,此系统的开发应遵守应用多元化原则,着重强调对风险数据的采集与统计分析能力,从而令其管理实现动态化。
四、结语
连年来,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是我国银行业普遍关注对象。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世界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必须想法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好与外资银行进行竞争的准备。
本文从内控角度,联系操作风险管理理论和实际管理进行分析得出,第一,商业银行没有自企业内部建造一个优异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没有意识到文化氛围的重要性;第二,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与办法也不够全面;第三,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相关管理制度不够成熟全面;第四,盲目经营、同行业竞争手段不正当、操作风险信息披露不全面等。上述四个问题,必要时商业银行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