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赜

2020-11-26

成才之路 2020年29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心理健康心理

孟 佳

(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笔者通过对西北地区某县农村18所中小学进行走访调研,发现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西北地区某县为例,在分析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梳理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并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结合西北地区实际,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进一步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一、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就是具备健康的心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林崇德教授认为,心理和谐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增进人们心理和谐最好的方式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关乎民族命运的素质教育奠基工程是创新发展的新时代赋予教育的一项艰巨任务。

2.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从心开始。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成才的保证,成功的法宝。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出比较严重的态势。调查发现,近3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嫉妒、焦虑、偏执、孤僻等心理问题。农村学生社会生活面狭窄,知识信息获取方式比较单一,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在农村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关乎学生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基础工程。

3.留守儿童是农村学校的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呵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一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呵护和关注,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内心封闭、行为孤僻、胆怯自卑等,严重者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农村学校要特别重视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承担起更多的教育职责,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努力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霾,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二、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笔者走访调研了西北地区某县18 所农村中小学,发现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甚至在一些村级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课表上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一栏,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形同虚设。有一小部分农村中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也只限于初一新生入学教育班会课和初三学生临近中考时打气加油式的心理讲座。此外,心理健康教师多由学校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兼任。

2.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首先,西北农村地区落后的经济条件无法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育条件,也很难吸引优秀的教师来此任教,导致农村教育工作处于滞后状态。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专项资金不足,硬件配套设施差,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再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建立合理健全的督导评价机制,相关部门在深入学校检查过程中重书面材料的审核、轻工作开展的督导。此外,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西北农村地区中小学没有心理健康教师编制,也几乎从未招聘过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2)学校因素。虽然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大力进行基础教育改革,但西北地区的一些农村学校“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存在,教育观念落后,一味追求升学率。一些学校领导甚至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此外,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几乎没有专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兼职教师无证上岗,缺乏心理专业知识,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很难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真正落到实处。(3)家庭因素。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及家庭三方合力。家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心理素质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西北农村地区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落后,父母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甚至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施行棍棒教育,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一些留守老人对孩子教育不深入、监管不到位,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疏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上加难。

三、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1.提高认识,实行精准问责是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要有效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变“重智育,轻心育”的落后观念。考核可以直接检验和推动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质性开展,增强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导的组织机构,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细则”,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写入学年工作计划,纳入学校的督导评价体系及办学指标,对学校进行规范化的考核,精准监督,并形成长效机制。要公开公示考核结果,对于有条件却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实施精准问责制度,确保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2.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是保障

“教育发展,经费先行”,教育经费持续有效投入且合理配置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因此,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拨款力度,设立专项经费,专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和管理研究等方面。同时鼓励更多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共同参与,为全面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提升素养,强化师资建设是关键

林崇德教授认为,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技能。因此,建立专业化、科学化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西北农村中小学校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心理健康教师及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可通过进修、在职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提升其专业素养。同时,要增加心理健康教师编制,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让更多的教师愿意从事这项工作。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避免学生出现师源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常常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4.因地制宜,探索有效方法是重点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明确规定“暂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和边远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中小学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因此,西北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心理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

(1)联合开发校本课程。农村中小学应加强与地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如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心理健康教研室等研究机构,立足乡土,立足校本特色,整合教师力量,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及中小学生各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难点和突破口,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建设,探索开发符合本校学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新途径。(2)全面渗透,全员参与。要落实农村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于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不仅要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还要在班队活动、学校文化活动及校园环境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者,都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师”,要形成全员参与的格局。任课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课堂上寻找教育契机,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真正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3)凝心聚力,家校共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要想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就要重视家庭的力量。西北农村中小学校应加强家庭心理辅导,利用家长会、家长微信群定期开办“家长小课堂”,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和辅导,按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及需要预防的心理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家长授课,提高家长的心理素养,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把家长培养成“心理健康教师”,实现家校共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底子薄,问题多,水平低,但是只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合力,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立足乡土实际,立足本校特色,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道路,那么西北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春天一定就在不远处。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