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探索

2020-11-26柳媛媛

成才之路 2020年29期
关键词:学时心理健康心理

柳媛媛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5)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以下简称《建设标准》)的实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工作日益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适应当下校园学习生活及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进行探索。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导。高职院校按照《建设标准》中的要求进行课程建设,在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将课时分别安排为16、24、32 学时,将学分分别规定为1、2、3 学分。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在一年级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包括24 学时的理论课和8 学时的实践课,教学学分各为1.5、0.5 学分,能够确保学生普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引入高质量教材,教学内容全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涵盖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压力、挫折、珍爱生命等诸多内容,还涉及成功学、积极心理学、情商教育等范畴。学校引入高质量教材,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适应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以专职教师为主,并吸收拥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辅导员协助教学。学校每年都会安排教师参加相应的培训,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

调查发现,部分高职大学生存在以下一些心理问题。其一,存在学习倦怠问题。由于扩招,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源质量和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学生群体中存在学习倦怠的问题。其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高职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逐渐增强,自我认识趋于完整和稳定,但一部分学生在自我认知上存在偏差,如自我评价过低或自我评价过高等。其三,对恋爱和性缺乏正确认知。爱情和性是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困惑的问题。单相思、失恋、对性心理和性行为缺乏正确认知等问题,会让一部分大学生感到困惑、压抑。其四,人际交往心理存在问题。一些大学生极其依赖QQ、微信等聊天工具进行社交,很少与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使得人际交往心理出现问题。其五,毕业生存在就业心理压力。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信心面对择业,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

三、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1)针对一年级进行以必修课为基础的普及教育。依据《建设标准》要求,结合高职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校针对一年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一年级上学期采取大班理论授课方式,教给学生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一年级下学期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实践授课方式,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2)针对二年级进行以选修课为主的系列教育。选修课是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必要补充和延伸,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如爱情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人际交往心理与技巧等都是选修课内容。二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选修课。

(3)针对三年级进行以专题互动课为主的热点教育。对即将步入社会的三年级学生,学校主要开设专题互动课,围绕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如针对求职心理,可以让学生围绕求职过程中应该具备怎样的心态进行探讨。针对面试,可以开展面试模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主考官会提出哪些问题等。这样,就能使学生做好与社会的衔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心理品质。

四、“24 学时理论课”+“8 学时实践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1)“24 学时理论课”重联系实际。“24 学时理论课”包括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自我意识与培养、人格发展、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性心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内容。1)利用影视资源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而影视资源欣赏能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在心理健康导论课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教师引入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学生自己拍摄制作的微视频《幻梦》,引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讲生命教育时,教师引入尼克·胡哲的励志演讲视频,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2)利用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应从学生关心或渴望了解的问题入手,选取具有时代性、生动性、现实性、代表性的案例,从积极的角度引导学生深思、分析、讨论和分享。比如,教学学习管理相关内容时,教师引用“去除心灵的杂草”中哲学家休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一案例,让学生了解在心中播种健康的种子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学习,读书学习是对心灵最好的滋养。3)利用心理测试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发挥潜能。心理测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完善自己,让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比如,教学心理健康导论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测试,教学人格分类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气质类型量表”的测试,教学情绪管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国际标准情商(EQ)”的测试等。

(2)“8 学时实践课”重参与体验分享。针对实践教学,学校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8 学时的实践课,重在学生的参与体验。实践课内容包括“我爱我家——团队凝聚力训练”“遇见未知的自己——自我认知训练”“拨云见日自有方——情绪的调节与管理训练”“顺人又不失己——人际沟通训练”等。1)活动热身阶段重视学生参与。“我爱我家”活动热身阶段的内容是连环创意式自我介绍,让学生以自己姓名为特色进行自我介绍,以便学生发现自己名字中所蕴含的美好的期许或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并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2)活动开展阶段重视学生的体验。在“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动开展阶段,教师让学生从四个角度(祖辈、父母、同辈、自己)描述自己的自画像,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深层次探索,从多角度认知自我,增进自我觉察和了解。3)活动结束阶段重分享总结。在活动结束阶段,教师先让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体会,然后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比如在“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动结束阶段,教师可以以“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不断发掘自己的优势,悦纳自我,促进自我的实现”来进行总结和升华。

本研究立足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方法单一。今后,笔者将继续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学时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