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0-11-26张海林

成才之路 2020年29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心理健康儿童

张海林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康宁镇龙泉小学,甘肃 武威 733016)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的儿童,其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提条件。新课改要求教育从业人员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不仅教授学生文化知识,还要重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而由于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许多青壮年外出打工贴补家用,把儿童交给隔代监护人或亲戚朋友代为看管,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便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家庭教育和应有的关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对其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作为教师,要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积极引导,避免学生在心理上出现偏差,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家庭因素

在教育过程中,家庭作为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对儿童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首先,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与孩子见面次数较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缺乏来自父母的关心与呵护,心理成长因为缺少父母的参与而有所缺失。其次,很多农村父母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把教育责任全部丢给学校和教师,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此外,隔代监护人在监护过程中对儿童的影响非常大,一些祖辈对孩子有溺爱心理,盲目顺从其要求,而且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性,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

2.学校因素

在农村学校,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教育仅限于文化课,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虽然有健康教育类的相关内容,但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些学校和教师并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以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关键期,这一时期他们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会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学校与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

3.社会因素

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均应给予关注和相应的帮助,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尽可能为其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根据近些年情况来看,虽然国家大力鼓励优秀大学生去农村支教,但在支教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教师重点关注的还是文化课程,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忽视,这使得大学生支教的实际价值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习上产生厌学心理,缺乏学习主动性

相关调查显示,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不用心,学习态度不端正。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无法陪伴在他们身边,无法给予他们督促和鼓励,而他们自身又缺乏学习自制力。代为监管他们的祖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既缺少文化知识,又缺乏教育意识,不重视对孩子的学习监管。留守儿童长期在无人管教、缺乏关爱的环境下成长,被动学习,就会出现学习成绩差的问题。一部分留守儿童虽然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辛苦,努力学习,但是由于其父母期望过高,容易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在遇到挫折时容易一蹶不振,出现心理问题。

2.人际关系敏感,孤僻自闭

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由于缺少父母的守护和关爱,容易出现“亲情饥渴”的心理。这会造成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关系的僵化,使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疏远父母。他们面对问题时,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和建议,只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处理。当其处理方式不当,没有产生好的结果时,就容易与他人自动形成隔膜,长此以往,甚至会自我封闭、人格扭曲。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其一,心理脆弱,自尊心极强。面对批评时,会觉得是别人故意欺负自己,无法融入集体。其二,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不理解父母,无法体谅父母的做法,甚至认为自己已被父母遗弃,对父母产生抗拒心理,甚至避而不见。其三,陷入自我世界,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内向,心理消极,不愿意与他人沟通。

3.道德品质不良,价值观扭曲

小学阶段是学生对世界形成初步认知、为健全人格形成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教育将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乏父母的关心和引导,在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却得不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示范。同时,负责监管儿童的一些祖辈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溺爱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不重视对孩子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在长期得不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个性及道德品质容易出现问题,甚至价值观错误,这对其身心健康成长极其不利。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

1.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儿童成长历程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父母必须重视家庭教育,与儿童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时刻关注儿童学习和身心发展情况。要想让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父母的参与必不可少。因此,在经济条件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开销的情况下,父母要重视陪伴和监管,让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呵护。在儿童尚未成年时,至少应该有一位家长陪伴在儿童身边,完成对儿童成长过程的参与和监管。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环境等都是儿童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影响因素。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能够对儿童的学习与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父母要做到尊重儿童,不可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儿童,不可随意打骂儿童,要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关爱留守儿童

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关爱每一位留守儿童,实现学校和家庭的合力教育。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还要关注学生的校外生活,保证校内教育和校外生活的无缝衔接。学校应利用教育优势,积极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班级中的留守儿童,给他们表现的机会,避免其在心理上产生落差。教师应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定期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现状。同时,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关于留守儿童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还可以邀请留守儿童父母参与进来,向学生讲述外出打工的经历,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互动,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

3.提升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社会应关注农村教育进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大学生下乡支教政策时,要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引导他们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支教过程中,大学生教师不仅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开发留守儿童的智力和思维,还要积极引导他们融入集体环境,多与他们交流,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另外,儿童主观意志不坚定,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社会应注重农村文化建设,营造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杜绝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场所等,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心理健康儿童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