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与对策
2020-11-26谷立勉
谷立勉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事业单位需要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优化会计核算工作,对会计核算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会计核算能够发挥其作用,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一)政府会计改革的必然要求
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深入改革,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需要有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者要适度分离并相互联系。鉴于会计核算模式的变化,事业单位应当不断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以便能够快速适应变化,满足政府会计改革的要求。
(二)合理使用财政资金的基础保障
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必须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完整,确保财政资金能够得到合理使用。事业单位通过会计核算能够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合理运用每一笔财政资金,使其发挥最大价值,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规范经济活动的有力举措
会计核算主要是以货币资金为主体,反映单位内部资金的流转使用情况,对单位内部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后核算,严格审核经济活动中的各项票据,编制真实准确的报表,以此确保单位的经济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基础缺乏规范性
会计核算基础是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的关键,会计核算基础的规范性对后续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规范的会计核算基础能够有效提升单位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不规范,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会计核算工作行为不规范的情况,比如经济活动的凭证单据信息填写不完整,凭据中缺少关键人员的签字和公章,会计科目不全面;财务账目处理不及时,应收款项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核对,单位的往来款项清理时间跨度较大,单位内部一些大型项目规划、重大经营决策、资金的使用不符合要求。少数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度较低,导致会计核算开展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处理分析数据过程中,可能会给单位的管理层人员提供错误数据,影响单位的发展决策[1]。
(二)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
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内部相关岗位设置不合理,少数会计人员同时负责多个岗位的工作,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利于单位发展。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类型较多,因此会计核算的内容也随之增加,会计核算难度加大,原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事业单位的需求,无法有效约束管控会计核算工作,事业单位无法通过财务报表准确获知单位的经济情况,难以对事业单位当前财务情况进行判断,对单位的经济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之后面临较大的挑战,就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完善,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管控和约束。事业单位针对会计核算工作建立监督机制的基础条件是要详细了解单位的财务情况,但在实际建立监督机制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负责建立监督机制的人员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全面;二是单位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匮乏,部门之间未能实现相互监督制衡。
(四)会计核算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事业单位的少数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难以满足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结构未能根据工作要求以及内部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导致部分会计人员仍然只是掌握基础的会计制度,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的会计核算理解不到位,会计核算存在较大的问题。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低会影响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和质量,会计核算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2]。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严格规范会计核算基础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应当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按照相关规范展开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减少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问题。会计基础是支持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会计基础的规范程度和质量直接决定会计核算的效率。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强化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对政策法规的感知认识,使其严格审核票据凭证,对票据凭证信息填写不完整、缺少相关责任人签字盖章的情况,立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保证凭证信息的真实完整。会计核算中心的出现代替了传统管理模式下预算单位的独立银行账户,事业单位任何类型的财务收支都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的核对检查,而且通过外部会计结算中心能够减少会计人员的违规行为,凭证信息不完善的情况能够有效减少,会计管理机制得到完善,有效抑制贪污腐败行为,保证财政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会计核算,并对其严格约束,使其能够发挥作用。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能够有效约束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以及新政府会计制度,完善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摒弃制度中不符合当前发展需求的内容,保留好的内容。事业单位在完善会计核算制度过程中,管理层人员以及会计人员要深入理解和学习新政府会计制度,确保在完善会计核算制度期间能够提供科学的建议,避免会计核算制度不能完全控制会计核算工作,确保会计核算制度能够有效执行。
(三)完善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督机制需要涵盖多种内容,并且需要多种因素的支持,首先,完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需要基于单位的内部控制优化会计核算工作,对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各项经济业务的资金结算情况等进行全面监督,同时加强对会计核算监督重要性的宣传,使单位员工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监督工作中。其次,要注重建立财务监督机制,适当公开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积极接受政府机构和社会群众的监督。最后,通过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设置岗位,使各岗位能够各司其职,并且相互制约,彼此监督,减少监督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监督人员需要保持独立性,避免在工作中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监督结果的准确性[3]。
(四)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下,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对内部会计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不仅要提升其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还需要对其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指导培训,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培养复合型人才。另外,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应当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严格按照会计核算制度和规范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有效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
五、结语
会计核算是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根据政府会计改革要求,对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优化改进,深入分析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全面提升单位的会计核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