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交通民生服务类电视栏目如何适应交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以“小江说车”为例

2020-11-26南京市交通综合执法局江钥欣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执法局南京市电视节目

南京市交通综合执法局 江钥欣

交通是民生的热点,每个人都是交通的参与者。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交通类电视节目层出不穷,节目内容主要以现场执法为主。2018年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维管处另辟蹊径,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群众需求为核心,以行业专家为依托,为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普及用车知识、解决投诉纠纷,开播了民生服务类电视栏目“小江说车”。节目运行2年来取得良好效果,但是2020年交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落地,原先制作节目的主体整建制并入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节目从名称、内容、表现形式上都面临很大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获得新发展,成为一道摆在面前的难题。

1 原有电视节目现状

“小江说车”节目作为“标点汽车·南京车帮手”的子栏目,是南京市交通运输局与南京电视台、南京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开办的民生服务类栏目,采用了短视频的形式,每期播出时间为3 min~5 min,由一线执法队员上线主持,走进企业,依托技术专家团队,为市民宣传法律法规、普及用车知识、解决投诉纠纷等。节目在周日晚间档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播出,并同步在微信公众号“南京汽修与驾培”推送。截至目前,节目已经播出45期,栏目开播以来,充分发挥了电视形象直观、覆盖面广、传播迅速的优势,通过节目宣传法律法规8期,解答修车学车问题12期,普及用车知识20期,解决投诉纠纷5期,紧贴汽车消费服务热点,受到了行业内企业用户以及广大市民的肯定,收视率稳步上升。

2 交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

(1)机构层级提高。根据南京市编办的“三定”方案,新成立的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为副局级单位,与原先各执法单位比层级高出一级,站位更高。

(2)管理职能增加。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以市交通运输局的名义,统一行使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内河航道行政、港口行政、地方海事行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等执法门类的行政处罚及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执法职能。在南京市域范围内行使交通执法职能,面对的管理对象、服务的人民群众也大幅扩大。

(3)宣传压力增大。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合并了原先运管处、客管处、维管处、航管处、海事局、质监站、招标办全部及公路处、航道处的行政执法人员。上级原先下达给9家事业单位的宣传任务,将集中在执法局,可以预见未来做好宣传相关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大。

3 交通综合执法对电视节目的要求

交通运输是民生的热点,成立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以后,节目从名称、内容、表现形式上都面临改版,结合执法局的行政职能和宣传要点,需要打造一档覆盖全部交通执法门类的贴近群众的节目,是做好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求,也是执法局主要的宣传阵地和对外权威发布渠道。作为一档电视栏目,立足于执法局的高度,需要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提升。

(1)增强节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交通综合执法栏目服务的对象不再是驾考学员和有车一族,而是更为广泛的交通运输参与者和所有的电视观众。作为交通执法部门的传声筒、宣传员,节目要以观众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内容广泛涉猎,并在民生服务、宣传政策、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总结阐述出节目自身的观点,充分发挥电视节目的监督、评价功能,不断进行创新,提高节目的影响力,收获最大化的收视群体。

(2)丰富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差异化。专业性是执法局与电视台联合开办节目的优势,必须突出专业和细节,在传达内容的同时追求信息的全面和深刻。在互动性和参与性上做文章,将内容细化为不同的板块,展现执法过程的直观、亲民的特点,结合品牌建设,从公益广告到互动活动,达到安全出行和品牌建设的双赢宣传效果。另外,可以把执法现场延展成具有可看性的有趣故事,把法规要点和驾驶经验融入其中,专业而不刻板,增强节目的差异性和竞争力。

(3)增加新媒体融合。提高节目的互联网属性,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抖音、今日头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进行推广,对于节目的包装也要呈现年轻化、时尚化的特征。比如,开设节目微博号,借力热门APP的人气效应,每天进行内容的更新,让社会大众普遍参与进来,扩大信息量,提高每篇文章的阅读量和传播影响力,在轻松的氛围中向观众传达所需要的信息。

4 对原有电视节目的改造策略

“小江说车”节目局限于原先交通局维管处职能,立足定位已明显不能满足市交通综合执法局的需要,改版迫在眉睫,节目时长也应适当延长。

4.1 拓宽节目内容

(1)民生服务介绍。在原有汽车维修知识、驾驶培训技巧、投诉处理案例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客运乘车规范、网约车、出租车乘坐注意事项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内容。结合文明创建品牌建设,节目应展现出服务性特点,同时还能展示出交通系统的完善性,促使人们文明出行,通过观看节目,不断提高市民交通生活的自豪感与幸福感。

(2)现场执法展示。作为市交通综合执法局,执法是各项工作的根基,通过现场执法的真实感和紧张的节奏感,展现一种真实魅力。查处民生热点问题,突出案例的故事性特点,按照悬念设置、动画模拟、政策宣传、案例点评、提示总结的流程,抓住观众的关注点,使其深入地了解行政法规。

(3)先进人物宣传。使用特色题材、系列报道,如“身边模范”专栏,结合“最美交通人”的选树、“先进模范典型库”的建立,展现先进人物事迹,向广大市民呈现更立体丰满的交通人形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弘扬时代精神。

(4)政策法规宣讲。应充分将民生与政策相结合,以各种典型的案例,宣传各种交通法规。在重要政策发布时,可通过节目进行解读,提高传播效率,帮助企业理解政策。从宣传功能的角度来说,体现出节目对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的维护,紧跟时代步伐,既展现出节目的权威性,又体现出其创新性。

(5)投诉举报化解。市交通综合执法局是交通系统投诉处理的“主力军”,年处理量达上万条。将以“紧盯投诉、突出效果、强化担当”为宗旨,针对市民的典型投诉案例进行报道。一方面体现政府部门为民化忧的主动作为,另一方面也展现协调各方的难度、执法人员付出的巨大努力,从而取得群众的更大理解。

4.2 丰富表现形式

政府部门主导的电视节目应该基于传播性的定位,突出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这样可以不断丰富节目的视听元素,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1)以叙事方式进行案例报道。案例报道是最吸引观众的题材之一。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案例本身,突出案例的讲述性、故事性,忽略案例的时效性,以强化案例的启迪性和教育性。运用故事化报道方式,从小角度进行切入,通过设置悬念同时配合动画解析等手段,在讲述案例的过程中,将交通法律法规知识、交通出行注意事项、消费维权技巧等内容融入其中,使节目脱离说教式的传统模式。

(2)以时尚多样开展节目制作。节目是直接与观众进行交流的载体,它的包装设计需要很强的灵活性和可视性。可以借鉴抖音、哔哩哔哩等平台视频,加入动漫、悬疑等多种元素,给观众营造轻松休闲的收看氛围,激发观众观看欲望,便于受众接受节目所要传递的信息。

(3)以专业亲民强化节目主持。执法人员上阵主持,利用好掌握交通法律法规知识的先天优势,使节目信息的传播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增强亲民的特点,立足交通热点资讯,加强互动性,避免居高临下处处说教,而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法服人。

4.3 完善人员支撑

(1)强化内部人员支撑。各部门根据需要,每月提交节目提纲,由宣传部门优选拍摄主题,最终确定后,由各部门撰写节目脚本。节目主持人负责开场和结尾,中间主体内容为执法现场展示或执法人员讲解。宣传部门关注每期节目微信公众号、电视台反馈情况,根据点击率、好看等数据进行分析,指导今后节目主题的选择。

(2)增加外部人员支持。电视节目是十分专业的表达,不同的团队制作效果千差万别。作为市交通综合执法局的一档承担重任的电视栏目,需要通过招标优选的方式选择专业的制作团队进行栏目制作。同时将各个交通行业管理门类的专家建立专委会,让专家参与节目摄制、提发展意见、反映群众呼声、传达民生诉求。

目前开办交通运输执法类的电视节目并不多,适逢交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内容跟所有的人都息息相关,不仅要充分意识到电视节目发展的潮流,抢占观众的收视阵地,更应该担负起执法类电视节目的社会责任。只要认准定位,充分挖掘各个领域的增量,一定能获得良好的效益。

猜你喜欢

执法局南京市电视节目
刘辉
顽皮的云
乐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执法局交通运输超载超限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南京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