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的环境监测治理研究
2020-11-26张志强
张志强
沈阳泽尔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21
1 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1.1 创新了执法工作方法
经济社会在发展进步的同时,环境管理也面临新的问题,只有创新技术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大数据的应用,能实现环境执法和监测的现代化、自动化,构建环境治理综合系统,促使政府、企业、民众参与其中,为环境治理献计献策。如此,环境管理部门能及时了解环境问题,制定有效方案,拓展了环境执法与监测的途径。
1.2 促进环境监测准确性的提升
在当前的环境监测过程中,要结合环境的不同程度污染,采取差异化的措施,要对不同地区的环境监测状况进行抽查,采取针对性的监测。而利用大数据,有利于实现针对性的监测,降低环境监测人员的难度,在执法的过程中,能够顺利的推动监测工作的进行。同时,明确全方位的管理方向,避免部分企业隐瞒存在的污染问题,重点对污染区域进行整改,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污染治理问题的深入解决。
1.3 提高环境预警水平
大数据是建立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之上,具有较高的信息价值,有利于保证数据处理的精度,同时可有效进行未来信息的预测,环境预报精确度较高,比如在大气环境的预测方面,大数据可进行污染物种类、浓度的合理预测,结合地理环境特点、风向等进行污染物扩散状况和未来趋势的分析。换言之,大数据高效处理信息的特点可明显提高预报精确度、时效性,借助模型计算可显著提高污染物扩散状况的分析时效性[1]。考虑到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具有一定的交联性,可借助网络开展即时交流、现场交流等进行信息传输,相较于传统环境监测方法更具优势。
2 做好环保工作的大数据工作相关策略
2.1 对环境执法的技术进行创新
随着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也越来越复杂,环保执行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确保环境监测系统在环境保护执行工作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就必须对传统的监测技术进行相应的改革。比如根据监测的污染源的情况,监测部门就可以分析如何去解决水污染的问题,也能够对于进入大气环境中的污染颗粒物等不同的污染源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帮助环保执行部门能够真正从污染物源头的方面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2.2 健全环境监测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应用规范性的必要保障性要素,只有在健全且实用的管理制度体系支持下,才能够保证大数据下的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基于这一情况,首先,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落实连带责任追究管理制度,有效的细分每一项工作任务,细分到个人身上,一旦出现问题要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责任人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其次,需要有效的落实监督管理制度,对各个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一旦发展违规问题或者安全隐患问题要及时的进行上报并快速处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持续有效的进行下去。最后,必须要落实激励制度,由于大数据的应用属于一项新型改革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创新热情,因此,就需要明确规定对于大数据应用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和部门将对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将此次改革项目交由其全权处理。除此之外,还需要落实奖惩制度,有赏必有罚,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才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规范性较高[2]。
2.3 完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越来越多的无法检测指标及环境治理问题,导致中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也凸显出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能力不足,所以我国亟待对环境监测以及预警系统的技术进行改善与提高。一般要从人员和技术两个方面来进行完善:
(1)对于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要。进行明确,建立健全的岗位考核制度。
(2)要采取相应的环境监测手段,及时找出影响环境的问题,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
(3)提高环境监测系统的响应速度,做到发现问题就能及时解决问题。
2.4 环境监测信息保密体系的完善
通常,环境监测工作后,便要及时进行信息数据的保存,在信息保存中,不仅要采用专业化硬件设备设施,还可以借助网络监察系统等进行处理,保证数据存储的有效性。生态环境监测部门要及时转变思想,保证相关人员形成大数据思维,信息数据储存后还要及时开展信息保密工作。信息数据保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密码的设置,提高数据控制的合理性,并及时建立信息防火墙,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完整性[3]。
3 结语
在当前的环境执法与监测过程中,对环境数据的应用有利于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加强对环境监测队伍的构建,提高人员的素质,对相关质量管理措施进行完善,提高监测信息的准确性,有利于加强对信息的应用。其次,要针对当前大数据应用过程中,环境执法与监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具体的问题不断探索新的路径,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价值,进一步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环保执法与科学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