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OOC+雨课堂”混合模式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11-26叶章浩

软件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件基础计算机

叶章浩

(郑州大学 软件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先修课程,具有内容繁杂、知识点分散、教学模式陈旧等特点,这不仅给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带来了困难,也降低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MOOC和雨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学习模式,以其开放性高、交互能力强、资源丰富而受到了高校教学部门的重视。将MOOC与雨课堂技术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预习,增加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有效的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升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为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1 MOOC及雨课堂的概述

1.1 MOOC的介绍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中文名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起源于美国地区,其前身为OCW(Open Courses Ware)。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于2008年首次提出了MOOC这一概念,在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Sebastian Thrun在网络上开设“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共有190个国家的160000学生在网上进行了注册学习,此举使得 MOOC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并得以发展,《纽约时报》对此进行了报道,2012年因此被称之为MOOC元年[1]。将MOOC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则产生了新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MOOC具有以下特点:(1)以短视频为主。学习视频的长度较短,通常控制在10分钟之内,可以有效的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与学习视频配套相应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巩固所学的知识。(2)学习内容的动态发展。MOOC中的学习内容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实际的学习需要不断进行发展,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并以视频或者文字的形式呈现。学生也可以对学习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之间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些都丰富了课程内容,使得课程内容不断发生变化。(3)学习方式互动。这里的互动,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是学生与课程资源之间的互动。(4)评价形式多样化。在很多学校,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单一的分数评价,这种做法与当今教育界形成性评价的观点相违背。在MOOC教学中,可以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自动记录,并完成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2]。

1.2 雨课堂的介绍

“雨课堂”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研究开发,是一款新型智慧教学软件产品,该工具为PowerPoint的一个插件,师生可以通过微信等智能终端实现教学课堂的智能互联,其目的主要是优化教师的教学体验,增加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雨课堂采用微信和PowerPoint在课外预习和课堂教学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课堂互动永不下线[3]。雨课堂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部分,使用“雨课堂”,教师可以创建一个新的班级,然后分享其二维码,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加入班级,进行授课学习。在“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课件、讲解语音,慕课等预习材料推送到学生手机上,供学生自主预习使用。在上课期间,师生可以通过“雨课堂”实现在线弹幕互动交流、实时答题,而对于不懂的知识,学生可以点击 PPT“不懂”按钮,这样一来可以有效78增强师生之间互动,使得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方式。学生也可以对教师提出实名或匿名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安排,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后,“雨课堂”可以提供学生学习全景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分析,实现精准化教学。

2 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存在问题的讨论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必修的一门计算机通识类课程,内容繁多,知识量大,在教授该门课程时,不仅是单纯给学生讲述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更是需要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学科相关问题。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只单纯注重学生课本知识的掌握,导致教学效果与设想的效果有较大的差距,通过课堂观察及课堂调研,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教学内容丰富而教学课时缺乏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字处理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信息安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十余个专题内容。这些内容,包含了大学计算机类大多数课程知识点,内容十分繁琐。由于高校大学一年级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课时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教务部门分配给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数较少,这也就造成了教师在授课时节奏紧凑,对一些知识的讲解一带而过,使得学生不能听懂理解、连贯掌握知识点,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先修课程,大多数学校将其安排于大学一年级上下学期进行学习。我国高等学校学生来源广泛,分布于各个地区,在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学习阶段,已经开设了相应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期间,也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考察,因此大部分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存在地区性差异,高校一年级新生的计算机基础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能使用统一化模式进行教学。

2.3 教学资源缺乏

大部分高等学校在讲授计算机基础这门公共基础课程时,由于其并非专业课,并未专门开发相应的教学课件,而是采用教材出版社所附赠的免费教学课件,这些教学课件,大不多并不能适应当今教学要求,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实践水平,给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

2.4 教学模式单一化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采用以“年级”作为教学单位的教学模式。大班化教学,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未考虑各院系之间对于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需求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造成不同院系之间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2)采用强制灌输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强行向学生灌输教材相关知识,缺乏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一节课讲授大量的知识点,学生无法全面掌握授课知识,造成理论已懂,却无法开展实践的局面[4]。

2.5 课程定位于与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

当前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普遍存在课程定位模糊,与实际教学培养目标相脱节的问题。对于不同专业,授课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如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教学时应重点突出视频、图像制作软件的使用,对于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则应重点突出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对于教育类的学生,则应重点学习课件制作软件及教学软件开发知识,而对于理工类的学生,深入的理论知识学习则是授课的重点。有针对性的课程定位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3 基于“MOOC+雨课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1 分级教学,课前预习

在开课前,教师组织所有学生进行课前测试,通过测试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进行了解,测试的内容涵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5]。通过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同计算机水平的学生,线上学习的资料有所区别,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侧重于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学习,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应注重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6]。

在课程学习前,教师可以将当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以语音、PPT、MOOC视频等形式推送到“雨课堂”学习平台,并发布公告和学习任务[7]。学生收到“雨课堂”平台学习任务推送后,可以微信扫码登录平台对本节课内容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若有问题,则可以在留言区进行留言,由同学直接讨论得出答案或者教师进行解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摸清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做出教学安排,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

3.2 优化教学模式,实现互动教学

在课堂上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弹幕形式,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积极反馈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回答教师问题。弹幕这种互动教学形式,可以实时反应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章节知识点学习结束后随堂以投票题的形式及时巩固知识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如对知识点不理解,可以点击课件上的“不懂”按钮,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学生也可以匿名或者实名提出教学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建议对教学安排做出调整[8]。

3.3 学生课后复习,教师教学改进

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对该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并完成相应的在线测试内容,这样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该节课知识点进行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测试结果,了解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对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

3.4 全景数据反馈,实现综合形成性评价

“雨课堂”提供了学生学习阶段的全景数据,可以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对“雨课堂”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实现精准化、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不仅仅需要单纯考核教材上的知识点,更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考察。雨课堂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形成性评价,在“雨课堂”平台上根据学生发言讨论状况、日常练习状况、随机点名数据等做出形成性评价。期末最终成绩将有卷面成绩和综合形成性评价两部分组成,这种多元的成绩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 结论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以基于“MOOC+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改革,通过“MOOC”与“雨课堂”等先进的智慧教学工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互,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化,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基于“MOOC+雨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对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较优补充。

猜你喜欢

课件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