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电媒体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困难及对策探讨
——以J 省广电台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为例

2020-11-26

审计与理财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内审广电部门

一、广电媒体单位的特点及其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

广电媒体单位在长期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自身行业特点,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如下:

1.内部运行体制复杂。以J 省广电台为例,台是正厅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所属有多个频道、频率以及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同时根据改革发展需求,组建了广电传媒集团。集团为省属文化企业,也是正厅级别规格,旗下控股一系列子公司或子集团。总之,组织机构庞杂,管控关系复杂,加上不同性质的部门或单位在功能定位、管理方式以及目标考核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给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造成不小困难。

2.摊子大、业态广。以J 省广电台为例,下属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围绕广电主业,实施同心多元化发展战略,除主业(含传统媒体广告业务)外,主要还发展了广电新媒体业务、广电网络传输、广电教育、电视购物、影视剧制作、广电会展服务、重点技改或建设工程等产业及投资项目。各个业务领域都有各自的运作规律和风险因素,这对内部审计做到精准把脉、对症开方,提出了更高要求。

3.重点业务领域的高风险性。广电媒体某种意义上是重资产、高能耗行业,这本身也是形成高风险的因素之一。在广电主业中,一些重点业务领域,如广告经营、购剧购片及制播分离、专业设备采购及技改项目、工程项目、产业合作经营、版权经营、覆盖费谈判与支付等,这些业务的自身属性及行业环境等因素,决定了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双高的属性。近年来,广电系统出现的一些腐败案件,问题也大多出在上述领域。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强化内审监督,时常给这些关键岗位的责任人做做体检、敲敲警钟。

4.内部人才结构失衡。以J 省广电台为例,频道、频率及数十家台属企业的“一把手”基本出自新闻业务或相关技术口,有财经管理、内控及风险管理、资本运营等知识和经验背景的人员占极少数。人才结构失衡,导致各部门、单位管理层的整体内控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步伐缓慢,单位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偏低。在人才结构调整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综合体检和全面引导功能更显重要。

二、广电媒体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困难

1.内审自我营销意识欠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全方位、常态化且直指责任主体的审计形式,其作用和价值尚未得到单位上下的充分认知,工作的开展尚未得到各方广泛理解和支持。内审缺乏自我营销意识是造成以上情况的主因。

2.审计对象选定难。以J 省广电台为例,其下属承担经济职能的部门和法人单位管控关系复杂且层级多,法人单位按照持股或隶属关系,层级已经多达五级。各部门单位之间在管控关系与持股或隶属关系存在错位,且分不同层级配有相应的负责人,从干部管理权限角度,他们都属于台内部管理对像。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对所有层级的责任主体进行全面审计。如何抓住主要责任主体,合理选定重点审计对象是工作难点。

3.离任审计推进效率低。以J 省广电台为例,目前主要以离任审计为主,任中审计较少。领导干部离任之后再审计,与所在单位沟通起来往往比较困难,提供资料缓慢,加上大部分继任者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错误思想,认为这个事儿跟他无关,非但自己不支持,也不想把手下的人力耗在审计上,导致审计阻力大,推进缓慢,对后续整改落实工作也不利。

4.方法手段运用不充分。广电媒体单位把新闻舆论工作和“吃饭”(经营创收)问题摆在最重要位置,内审工作在过去一直未受到应有重视,很难完全放开手脚做事,比如,一些程序可能被简化,一些方法手段可能未被充分运用,影响监督效果。

5.审计评价难度大。广电媒体单位各个业务领域专业性强,风险因素复杂,对于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提出了高要求,加上审计对象的任期较长,任期内因改革调整等因素致内控制度整体变化较大,增加了经责审计实施及评价的难度。

6.监督合力未形成。审计过程中,主要是内审部门在唱独角戏,人事、财务、广告经营管理、产业经营管理以及纪检监察等相关职能部门尚未真正参与进来。审计结果的运用以及整改的督促落实,也主要是内审部门在使劲。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尚未真正运行起来,监督合力尚未形成,监督效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完善广电媒体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1.加强内审自我营销,主动争取支持引起重视。(1)积极推动成立单位党组织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这既是贯彻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决策部署、加强党管审计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内审地位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要充分借助国家审计的影响来推动内审建设。(2)要善于利用日常工作中的机会,向单位领导层营销,向被审计单位和横向部门营销,把内审相关政策、法规、会议及文件精神、内审相对于其他内部监督的优势、对事业产业发展的作用价值以及常态化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宣传扩散,促进单位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3)用业绩说话,通过扎实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亮出实绩,证明价值,赢得认可,争取广泛理解和支持。

2.切实理清管控脉络,选定重点审计对象。以J 省广电台为例,台(集团)一级的内审部门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应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应以对台层面负总责的、主管一方经济工作的中层干部为重点审计对象,其所负责的台属部门及相关联的法人单位,不论持股关系和隶属关系如何,均以实际管控为原则,纳入相关责任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把有限的审计资源用在刀刃上,盯住关键少数,突出重点,达到“审一个促一片”的“四两拨千斤”效果。

3.提高任中审计比重,提升审计效率效果。比如对一些重点岗位,连续任职达到3 年或5 年的,应进行一次任中审计,分段审查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有利于审计工作高效推进及问题整改落实,也有利于促进被审计领导干部全面、主动地规范后续任期内的内部管理工作。因此,在综合考虑内审资源配备和干部考核等因素的前提下,把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很好结合起来,能有效促进审计效率效果的提升。

4.严格规范审计流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结合实际,把审计的全部流程做实、做到位,如审计进点会、审计项目公示、举报方式的设置等。根据项目风险评估情况以及审计工作需要,把审计的方法手段充分运用到位,特别要提高函证、监盘、现场观察以及正式询问等程序的使用频率。

5.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业审融合水平。(1)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教育,增加单位业务领域知识的比重,定期组织审计人员深入到业务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学习。(2)以审计项目为依托,坚持审一个单位,就搞懂弄通一个单位的业务运作规律。(3)审计过程中根据需要充分利用内外部专家的工作。审计人员不可能是全才,业务层面碰到把握不准的专业问题,要在自身职业判断基础上,充分咨询专家意见,包括节目及技术口专家、法律顾问、有关主管部门以及纪检监察部门等,确定把问题弄清楚、搞准确。

6.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客观公正评价履职情况。结合广电媒体单位实际,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定性指标主要考虑基础管理工作的规范性、风险评估和内控建设工作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三重一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洁从业规定等方面的内容。定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收入、利润和上交台任务及产业经营考核目标的完成率、收听收视率以及“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应紧扣内部经济目标考核管理的相关文件和规定。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要根据最新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做到“三个区分开来”,同时充分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管理环境等客观因素,对审计对象履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

7.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推动大监督体系构建。在本单位领导层及审计委员会的高位推动下,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真正运行起来,细化规则,明确各方职责,从内审部门唱独角戏,变为多个相关部门唱双簧戏、对台戏。内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加强日常沟通与联系,在信息上实现共享,在方法手段上实现互补,在监督上形成合力,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提高整体监督效能。

猜你喜欢

内审广电部门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广电新媒体发展需要“融合”什么样的人才
广电媒体跨界经营的三种模式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