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支持新旧动能转换路径探讨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
2020-11-26韩钰
韩 钰
201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新旧动能转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银行业也要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实现自身转型发展持续贡献金融新动能,研究银行业支持新旧动能转换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意义
(一)当前环境下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必要性
1.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一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随着中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下降与资本-劳动比率上升,资本和劳动力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减少,经济增长率预期逐步下降。此外,伴随信贷政策逐渐收紧、过剩产能压缩、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私人消费增长将不足以抵消出口需求的下降,预期投资率将进一步下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将进一步下降,中国需要探索转向新的基于高生产率的增长模式。二是防范金融领域风险的需要。尽管当前我国整体不良贷款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信贷繁荣导致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大幅上升。
2.适应全球经济形势的必然要求
一是相对全球市场,我国产业结构的竞争力依然不足。目前,我国制造业仍停留在低附加值的阶段。虽然中国服务出口逐年增长,但服务业占出口总额比重较小,增速也在放缓。二是我国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数量较少。尽管目前有100多家中国公司跻身“财富”全球500强名单,但仅有少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运营。中国企业需要在一系列战略性行业中,通过技术升级等手段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竞争力。三是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贸易和跨境投资的增加以及基础设施改善所带来的获益,都需要配套政策和制度的支持。目前,这些服务市场发展情况不均衡,急需通过产业升级进行改革。
二、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与阶段特点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最早由梅森海尔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此后许多学者纷纷效仿对企业进行分析。该理论的核心是研究企业发展特征和存在的缺陷,并研究出适应的组织方式,发挥各阶段优势或准确弥补缺陷,使企业找到一个相对较优的模式保持持续的发展能力。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是有生命的,从成立、成长到成熟、衰亡,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一般包括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阶段,本文也以此为基础分析。
(一)初创期
企业产品单一,需通过技术进步和市场推广等方式获得认可,销售额低、利润为负。该阶段主要目标是如何立足于市场并确保生存。
(二)成长期
企业产品逐渐多元化,规模不断壮大,组织结构朝规范化、职能化方向发展,销售额缓慢增长、利润由负转正。该阶段主要目标是如何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不断壮大企业规模。
(三)成熟期
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灵活性逐步降低,组织结构逐步僵化,市场适应力和应变力减弱,销售额和利润均达到最高点。该阶段主要目标是如何稳定市场份额和降低经营风险。
(四)衰退期
企业面临销售额和利润快速下降的困境,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将难以立足于市场而逐渐灭亡;若采取有效措施,则可能进入新的生命周期。
三、企业生命周期判定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研究银行业支持新旧动能转换路径,即针对不同阶段新旧动能转换企业特征分析银行支持路径,首先需要明确新旧动能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判定方法,对其所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判断。一般而言,企业产品盈利与发展状况取决于销售情况,企业生命周期与产品密切相关,因此,基于模糊识别法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识别,依企业主要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研判企业生命周期。
(一)基本原理
模糊识别法通过模糊集来描述生命周期各阶段,兼顾定性和定量。根据模糊数学原理,首先选定关键指标反映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变化特征,进而建立关键指标在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隶属函数,计算其在不同模糊区间的隶属度,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初步判断。初步判断后结合关键识别指标变化情况做出最终判断。
(二)关键识别指标及各阶段特征
基于本文第二部分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分析可知,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可以作为关键指标识别产品生命周期。其中,初创期的特征为销售量低、市场占有率少、利润率为负;成长期的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增长迅速;成熟期销售量达到峰值,增长速度放缓,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利润也到达峰值;进入衰退期,销售量迅速缩小,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产品利润逐步消失。
四、银行业支持新旧动能转换路径
鉴于银行对现代金融服务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有限,本部分主要适用于银行业支持其他产业的发展路径分析。
(一)对初创期产业支持方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由于自身产品特点,一般仍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初创期,多数为轻资产行业,缺乏不动产抵押,尚未实现盈利或盈利能力较弱,时刻面临各种风险,企业破产风险较高。这些都与商业银行传统授信标准相差甚远。由于商业银行传统信贷模式多针对成熟企业而设,对此阶段企业支持动力不足。银行机构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对初创期企业进行支持。一是强化贷款事前保障。为了保障资金安全,与外部机构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按风投机构实际投资额比例,在其完成对企业股权投资且已经完成登记过户之后发放贷款。二是注重担保措施运用。要求借款人、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提供保证,必要时还可要求企业实际控制人质押其所持该企业股权。三是事先签署含权协定。符合约定条件时,除正常本息之外,银行可获得额外支付,或在约定时间,指定第三方投资机构按照约定条件给予企业股权投资。
(二)对成长期产业支持方式
成长期产业业务发展迅速,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快速提升,生产模式逐步成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企业拓展需求强烈。此阶段银行机构应加大信贷资金供给,积极为其授信。一是多种信贷品种相结合。银行机构应充分识别,选择业绩优良、成长迅速的企业作为信贷投放的主要对象,授信期限上可为其办理中长期业务,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融资需求,为企业长期发展保驾助航,也能分享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效益。二是授信业务涉入有度。企业进入成长期,规模不断扩大,前期自身积累的资金很难支撑其快速发展,许多企业选择负债经营,财务风险不断增加,这都决定银行机构对其信贷投入应涉入有度。银行机构应依据行业发展状况与企业经营形势合理确定授信额度,一般而言,成长期企业资产负债率不应超过70%。三是制定较高的授信价格。成长期企业拓展需求强烈,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授信风险仍较高。但此阶段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银行收益可期,银行机构可适度提高利率定价以规避企业过度扩张的风险。
(三)对成熟期产业支持方式
银行机构应区别对待,灵活授信。一是整体层面保持合理授信。成熟期企业原有业务市场份额保持在一定水平,但企业现金流稳定,资金相对充裕,对于银行授信需求不大;同时,转型升级业务发展时间不长,但仍面临一定风险,因此,银行不应盲目扩大授信业务。二是逐步压缩原有业务中长期授信。成熟期后期企业趋于保守,创新精神不足,获利能力下降,面对新竞争对手带来的威胁,危机日益显现。
(四)对衰退期产业的支持方式
衰退期产业规模难以扩大,企业盈利能力与竞争优势下降,创新能力不足,但为维持经营仍存在融资需求。对于衰退期企业授信,银行机构应持保守态度。一是有步骤的将信贷资金从企业退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杜绝向僵尸企业继续“输血”。衰退期企业财务状况日益恶化,债务负担愈加沉重,此时银行机构应坚决杜绝新增中长期授信业务。同时,银行应有计划地将已发放授信资产从企业退出。二是灵活掌握授信退出方式与策略。银行机构可将少量信贷资金投入一些企业仍具有发展潜力的业务,退出其他衰退业务,进而规避信贷风险。此外,并非所有企业在进入衰退期后就注定消亡,有些企业通过调整战略、引进新产品能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实现“蜕变”,因此,银行机构在授信退出的同时应关注如何保持银企关系。三是加大贷后检查力度。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可能随时消亡,这就需要银行机构加强贷后检查力度,准确研判企业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授信决策,对于发现的风险企业,及时采取资产保全措施或果断退出。
五、相关建议
(一)建议政府部门建立有效的对接机制,促进银企对接常态化、及时化
搭建信息平台,适时发布项目规划、资金需求、在建进度等信息,提高对接效率。同时,组织召开“政银企”座谈会,使银行机构了解客户目前存在的问题、发展瓶颈及信贷需求,为下一步制定信贷方案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议企业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积极进行新旧动能转换
充分认识新旧动能转换的意义,提升转换的主动性。依据新旧动能转换需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与经营方针,在保证稳健精益的基础上,加大产品技术创新与投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从成长初期向成熟期过渡。
(三)建议银行机构增强业务创新能力,提升服务质效
继续加强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企业与项目对接,找准合作切入点,积极跟进,尽快产生实际效果。同时,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大力推广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产品,解决企业融资担保困境;以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融资为主,综合运用各类债务融资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四)建议政府不断完善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银行加快信贷结构调整
建议政府部门加快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运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政策方式,合理分散金融机构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信贷风险,引导资金进入新旧动能转换领域。同时,银行机构要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压缩落后、过剩产能授信,加大对传统产业升级、新动能项目的投放力度,不断优化增量,稳定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