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系统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2020-11-26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9期
关键词:系统化院校人才

杨 兰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5)

0 前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高职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加,一些专业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饱和和供大于求的现象,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得不到保证。为此,国家提出了高职院校要加快产教结合工作,要让教育链和人才链、产业链、创新创业连接在一起,系统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的进步。高职院校要开展教育改革,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提升学生新创业的综合性能力,解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对市场人才需求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系统化建设的目的

1.1 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

由于学习习惯的原因,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学习态度较差,且不服老师管教,久而久之老师便放任这些学生。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未挖掘出来的潜能,虽然这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都有一颗想要突破自我和证明自身价值的心,他们也想要获得社会的认同[1]。因此高职学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高职院校建立系统化的创新创业体系,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搭建创新创业实践空间,能够激发起高职学生的斗志,这给了那些想要从另一条道路上证明自身价值的高职学生挑战和机遇,挖掘他们创新创业的潜能,他们也会自发性的学习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练专业技能。

1.2 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结合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主要业务是教育事业,在学生的实践教学上缺乏企业执行力,学校的教育工作与行业和产业没有形成高度结合。随着近年来教育部门号召产教结合,培养综合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与企业形成合作,为市场输送对接人才[2]。高职院校建立系统化的创新创业体系,有预见性地将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学生在校期间就感知到市场发展趋势和行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学校也能获知市场性人才的要求,为市场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培养创业型人才。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系统化建设的原则

2.1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创新创业系统化建设的价值在于是否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状况也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验证。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地的经济产业能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源。创新创业教育能为当地经济产业提供创业型人才,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只有这样,当地经济产业提供的资源扶持才有意义。为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系统化的构建要遵循经济效益的提升原则。

2.2 以学生为主体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没有太多实质性的知识,它的作用是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种教育方式更像是一种思维式教育。在理论教学和实践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创业之路是学生要自己走的路,学校只能做出引导,提供扶持,学生要主动去践行创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会获得更多的心得和体会。

2.3 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也是顺应市场的需求,提供市场性人才。在市场竞争高度激烈的今天,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需要人才,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制造业大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市场经济需要创新型人才,中国制造业要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2.4 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硬件资源。例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学生实践教学设施等等。这些硬件设备能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深化,真实性地接触到创新创业,学生能够脱离书本,脱离课堂,一展宏图。与此同时职院校还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软性资源,即学生会、学校党支部、创业社团等等。这些部门以及社团能够起到创业实践的领头作用和示范作用,一些有创业想法的低年级学生能够从大学生创业者身上吸取经验,同时各部门联手,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这也对学生们起到激励作用。

2.5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学校也和一些企业形成了合作,学校要利用这部分社会资源,与合作企业共同做好创新创业工作,将实践场所延伸到社会,相对于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来说,学生在企业中能学到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

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系统化建设的要求

高职院校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并输送了技术型人才。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市场经济新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引起重视,创新教育模式,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既是社会市场的要求,也是国家的要求,更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的知识和相关的专业技能,并要求学生良好掌握。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向国内外优秀的企业家看齐,学习他们的精神[3]。对于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学校要予以考察,考察其抗压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并对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提供指导和扶持,将这部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创业者。

3.1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设基础课程

高职院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引领高职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要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培养综合性人才,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高职院校应该开设与创业管理、创新思维培养有关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结合必修和选修,并以线上和线下两种授课方式进行授课,基础课程要为实践课程所服务。高职院校还要丰富教学资源,以创业教师、专业导师、企业家导师三位一体的方式扩大创新创业的师资力量,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当中[4]。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心理教育,要让学生理解创新创业是一种精神,而不是就业无门的无奈之举,为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创业流程、创业风险等实质性内容。

3.2 健全创新创业课程,融合相关专业

创新创业课程要给学生大致方向,不能让学生一头雾水,因此课程的内容要围绕相关专业进行。创新创业人才的要结合产业、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要吸收当下最新的知识、技术以及方法[5]。学校可以将课程结合任务和学分,让学生能积极参加,在完成任务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培养。学校还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学生还未步入社会时就和企业形成联系,接触到一些项目。企业可以提供一些小型项目,让学生进入项目小组,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潜能,而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其内心的认同感得到满足,这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热情。

3.3 创建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是传授基础知识那样简单,它的工作内容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更像是一种思维教学方式。因此在这门课程中,学生的收获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存在差异,为了激发出学生更大的潜力,创新创业要结合实践课程。学生在创业之路上往往是迷茫的,学校要给予正确引导。学校可以邀请企业家以及优秀校友开设讲座,交流他们的创业经验,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在校内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并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源,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创建、企业管理以及企业经营的过程中[6]。以校企合作方式,给以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工作中学习到更多的企业运行与管理知识。建立创业帮扶基金,通过对学生的项目进行审核,为有用较好项目但缺乏资金的高职学生提供资金上的帮助。

3.4 健全创新创业服务机制

大学生在创业这条道路上总会面临许多挫折,学校要结合社会力量,为大学生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学校要加强创业就业服务团队的力量,并结合校内外的资源,完善创业指导服务。学校可以建立线上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平台要包括创业信息查询、创新创业咨询、大学生创业证书申请的功能。同时服务平台还可以筛选优秀项目,结合当地产业资源,以校企合作征集以及搜集的方式筛选出适合高职学生开发的创业项目。线上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要建立创业指导版块,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服务。学校要结合社会的力量,对创业初期的学生提供帮扶,当地政府要出台相应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为他们在公司注册、项目批准、环境影响评价等多项工作上提供绿色快速通道,让大学生创业能够有用更多的社会支持,让一些优秀的能够存活下来并得以成长。

4 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市场经济需要创新型创业型人才来推动市场的发展。因此建设创新创业系统化机制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高职院校要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帮扶机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帮助,让更多的优秀项目引领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系统化院校人才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人才云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系统化工艺在商用车制造中的应用与创新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