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美术与多学科知识交叉运用探究

2020-11-26雷吴楠

成才之路 2020年32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绘画美术

雷吴楠

(福建省莆田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莆田 351100)

中职美术鉴赏课教学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让学生形成独立的审美评判标准。然而,现在的学生往往钟情于3D 动画片,对中国绘画艺术接触得比较少,对中国画的笔墨和意境更难以理解。中国画蕴含的抽象性内容和独特的绘画技巧,需要学生拥有系统化的知识储备才能体会得到。因此,教师要建立起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采取多学科知识交叉运用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一、多学科交叉教学的优势

多学科交叉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作品蕴含的信息、美学原理和情感,而不至于陷入知识碎片化的迷茫中。如动画片《神奇校车》说的是一群可爱的孩子跟着一个很特别的老师,他们上课的地点是会穿梭时空的校车。孩子们要研究化石,老师便带着他们回到侏罗纪,让他们看看那时的恐龙和各种动植物。这样,孩子们就理解了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作者将音乐、绘画、科技、生物等融合到动画片中,很受孩子们的欢迎。这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鉴赏课教学也应该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只有这样才能感动人,才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交叉运用多学科知识,全面表现画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二、从诗歌和历史以及哲学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画作

在中职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教师可尝试把鉴赏课和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并着重从诗歌和历史以及哲学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画作。美术作品创作和产生并不是无本之源,作品主题内容总是和时代思潮相适应。因此,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归纳和分析绘画作品是很有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不用清晰的思路进行归纳整理,往往会让学生觉得知识点繁杂,从而对美术鉴赏感到茫然。而结合哲学和历史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创作背景,使艺术欣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诗歌和绘画同是人类精神产品,分别从语言文字和绘画两方面记录人对世间万物的思维和情感反应。绘画的创作方式方法,如借景言情、以景写情等与诗歌同根同属,密不可分。把美术鉴赏教学和诗歌结合起来,能使诗歌中的文学形象具象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意境。同时,诗歌是绘画创作的素材,从古至今有大量的绘画作品来自于诗歌。因此,从创作的角度研究诗歌和绘画,对学生形象记忆大有裨益。

三、具体教学案例

1.结合历史和哲学,理解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蕴含的美学思想

在欣赏原始社会的美术作品时,学生看到彩陶上的图案会感觉很神秘,不知道画的是什么,不理解为什么把它们视为美术作品。为此,教师可把美术欣赏教学与历史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体验在远古没有现代化工具的辅助,人类能够利用火和泥土创造出彩陶该具有怎样的智慧。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把象形文字的产生和远古图腾壁画结合起来。比如,引导学生欣赏“人面鱼纹盆”、印第安人“图腾柱”等,告诉学生人们想通过这样的图案符号来加强自身力量和信心,这些图案是人类对未知而强大的大自然的想象、恐惧和膜拜。通过这样的活动和教学,学生会对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和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产生更为直观的印象,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能理解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年代、不一样的工具,造就了一些无法复制的、独特的、富有美感的作品。

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教师可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哲学理念,对比中西方绘画内容和审美追求。比如,在讲解《兰亭集序》时,教师可让学生观看苏州的曲水流觞亭图片,用影视作品展示当年这幅书法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在古代,能读书习字、接受教育的人都处在社会的上层,拥有比较多的自主权,所以他们在绘画上就会更多考虑自身的喜好和感受。而欧洲中世纪的画家,他们大多依附于贵族,贵族的意志决定了画作的内容,所以在欧洲的博物馆看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贵族的肖像画很多。比如,著名画家伦勃朗在他的名作《夜巡》中,只是因为把委托人色调调暗,变成背景,一个小女孩放在画面中心,亮度最高,结果此后很少接到订单,晚年生活潦倒失意。中国古代的文人们大多追求自由、清高和自我,在无法脱身世俗红尘、功名利禄时,往往寄情于山水,因此诞生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山水画。

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哲学理念理解绘画创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深奥。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会对意识形态服务于经济基础这一理念形成较深的认识,并且能理解欧洲古典绘画的理性和中国画的感性,有利于建构立体的艺术欣赏体系。

2.结合创作角度,解读中国古代绘画与诗歌的共生关系

中国的诗书画本是一家,诗歌是人类语言与思想的凝练与结晶,表现和创作方式丰富多彩,比如夸张、重复、拟人,等等,是诗人用语言构造了极致的想象空间。诗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灵感,也为中国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很艰涩,对词句也是一知半解。为此,教师可把美术教学与诗歌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想象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例如,在欣赏《洛神赋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并在课上解读曹植的《洛神赋》。在学生理解内容以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洛神赋》为主题构思连环画。曹植在诗歌中运用大量的词汇描写洛水河的女神宓妃之美貌,表达两人相见、相爱,最后人神殊途的感慨。面对这样的爱情故事,人物形象该如何塑造,着装该如何选择,场景该如何设置,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在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和小组讨论后,教师可展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学生创作提供帮助和借鉴。

美术教学与诗歌相结合,能使生涩难懂的诗歌具象化,激发学生欣赏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欣赏水平。此外,教师可以经典诗歌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以提高欣赏课教学实效。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有很多是受诗歌的启发而创作的,如王冕的《墨梅》,就是结合自己的诗作创作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主体内容的选择,分析作者如何借助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借助画面来表达诗的意蕴。中国画强调以景融情,情境交融。如宋代马远和夏圭的画,极其简洁,却传达出王维笔下“夜静春山空”的诗意。

分析作品后,教学进入写生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梅花,并练习写生。做过很多练习后,教师再让学生搜集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结合写生,探讨如何取景才能表达出诗中的意蕴。

这样的美术欣赏课教学,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画的创作历程,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能力,不会人云亦云。同时,通过实践,学生能感受到国画创作的乐趣。

总之,中职美术与多学科知识交叉运用,能提高学生欣赏水平,让学生对作品蕴含的情感和审美意趣理解得更加深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交叉运用多学科知识,全方位、多角度解读美术作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绘画美术
品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