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
2020-11-26赵慧军
赵慧军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会影响自身言行,其辐射范围甚至包含未来整个社会。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有一定难度,所面临的挑战种类也越来越多样。高校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渊源、培育载体和教育方法,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使其切实践行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而奠定基础。高校应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以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为大学生讲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帮助他们理清历史的发展走向,明晰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思想,让他们充分感知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创造性和先进性。这十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使大学生自豪于本民族独有的优秀的价值观。本文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问题,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的传统文化功用,以期为高校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问题
近年来,西方社会中的一些腐朽堕落思想在影响着部分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具备活跃的思维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的好奇心和接受度都比较高,但有时会因为缺乏阅历和经验而容易受到误导与诱导,无法鉴别或抵制不良思想文化。具体地说,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面临如下挑战。
(1)思想和行为缺乏组织性与纪律性。在大学生群体中,崇尚个性、追求自由的风气极盛,这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缺乏组织性与纪律性。具体表现为自由散漫,集体主义缺失,无视校纪校规;在面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时,部分大学生罔顾集体、专注“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公众利益得失,不具备奉献自我、成全集体的崇高精神。
(2)崇尚金钱,拜金主义为上。一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功利性心理过强的问题。他们毫无追求理想和学术的纯粹精神,择业时只希望找到“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喜欢“走捷径”。在生活中,有的学生推崇金钱至上,以钱财多寡来判定个人价值,把穿名牌、开豪车、住豪宅作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抛在脑后。
(3)丧失诚信,失信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在学业考试、国家级语言水平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中作弊。部分学生在求职中捏造虚假个人简历,为自己增添“光环”。国家为困难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但一些毕业后具备还款能力的学生仍然拖欠还款,给国家造成损失。
(4)道德修养滑坡,行为规范缺失。少数学生通宵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甚至个别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匿名传播谣言,发表不当言论。有些恋爱中的大学生不顾场合,在校园公共场所过分表达爱意,举止失当。另外,上课占座、不排队打饭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的传统文化功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能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的思想源泉。经过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已形成独树一帜的生存智慧和生活哲学,它植根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内心,是他们追逐理想、奋勇拼搏的指路明灯。世世代代的人民用他们的实践经验验证并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流传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既有来自历史的厚重感和积淀力,又具备丰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富有时代前沿性价值观的创新力和优越性。在2014 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极为重要的讲话。其内容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了进一步强调,阐述了其作为精神命脉的不可切割性和作为价值观涵养源泉的不可替代性,也从世界文化角度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价值进行了剖析和肯定,再一次申明了文化的发展支撑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能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原型”。基于国家层面,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管子的“治国必先富民”思想仍可作用于当代。基于社会层面,传统文化提出了“依法治国”和“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治理念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观。基于个人层面,儒家思想对国人思想行为的影响力和约束力绵延至今,儒家“五常”也就是“仁、义、礼、智、信”至今备受人们的推崇,仍然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基石。不仅如此,传统文化还包含着仁善、友爱、诚信、爱国等先进而优秀的价值观,这些都是当代价值观体系建设的重要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将扮演载体角色,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巨大贡献。这一载体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从多方面对人们进行引导和影响。我国拥有传承千年的文化宝库,如中国书法、中国画、民俗节日、戏剧国粹、中医养生等,它们都可以充当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文化载体。比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它饱含浓烈的亲情和深沉的家国情怀,过好春节这一节日能够集聚人心、集聚情感、集聚力量。同时,文学作品也蕴含着极具感染力和教育价值的先进价值观与精神思想。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为例,它点明只有年轻人优秀、自强,他们才能带领国家走向真正富强。其中所传递的爱国、自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仍然具有教育价值。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将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库。如今,仅凭说教开展价值观培养工作是无法达到教育目标的。因此,高校需要运用适合的教育方法来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教育人们要基于自省忠人之事、言而有信、学而时习。而“知行合一”则是心里想了就付诸行动,要做事情,做好事情,我们必须心里有想法、有构思、有策略、有目标,才能行动,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有始有终,达到尽善尽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朱熹说,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这一言论同样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道德自律性,即便独处也应做好自我管束和警醒,时刻保持高尚品行,切忌自欺欺人。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习惯,将会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整体格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必须开展的工作,也是大学生必须参与的活动。当前,我国正值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社会矛盾和问题越发多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乎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切身利益。作为推进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动力,青年大学生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之精华,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行事,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推进我国实现更高、更远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