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与研究
2020-11-26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徐 珩/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近年来,媒介素养教育逐步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课题之一。媒介素养是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平台所应具备的能力和修养,主要体现在媒介选择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鉴别能力、思想批判能力、信息传播能力等方面。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够使大学生在冗余的海量信息和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我所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在育人目标上有着高度一致性,为此高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以取得最佳的育人成效。
一、媒介素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占领新媒介思政教育阵地的客观需要
在新媒体时代下,学生成为了新媒介的追随者和爱好者,满足了学生从新媒介中获取信息的需求。但是,部分大学生对网络过度依赖,在使用新媒介时仅仅以娱乐、消遣为目的,他们在新媒体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玩游戏、网购、刷段子、看搞笑视频,而鲜有学生利用新媒体发布社会信息、表达自我观点、检索学习知识,导致新媒体的很多重要功能已经被大学生淡化[1]。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能够保证思政教育工作占领新媒介阵地,整合开展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新媒介的功能,让新媒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表达思想观念的重要工具,而不是占领学生全部生活的主体。通过融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复杂化、多元化媒介环境中的政治觉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
(二)是坚定学生新媒体环境下理想信念的客观需要
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上混杂着大量正负面信息,这些信息真假难辨,对大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和解读能力带来了严峻考验。但是,部分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介时过于关注社会负面新闻或国外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在长时间受泛娱乐化信息的侵染下,使得这些大学生在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上有所动摇,加之大学生缺乏对社会问题和负面报道的客观分析能力,未能了解负面报道的政治意图,所以导致大学生在新媒介环境下迷失自己[2]。而高校思政教育本身具备多学科的特点,涉及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将媒介素养融入到思政教育中,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思政理论知识去解释社会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媒介信息辨别能力,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
(三)是提高媒介素养教育效果的客观需要
我国大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步较晚,缺乏媒介素养教育经验。从当前的高等教育现状来看,高校仅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了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中,而其他专业鲜有涉及。在这种教育现状下,大学生缺少媒介理论知识,难以获得媒介实践机会,只能凭借自己的领悟和认知去参与媒介活动,使得学生易受媒体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3]。思政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环节,在长期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可充分借助思政教育成熟的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和管理体系,促进媒介素养教育有效开展,运用思政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价值观,掌握媒介信息的分析辨别方法,从而快速提升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效果。
二、媒介素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媒介素养融入思政课程
高校要充分发挥出思政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主阵地的作用,将媒介素养培养融入到思政理论课中,促使两者相互融合,共同达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目的[4]。具体融入策略如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将理性认识新媒体融入到辩证法和认识论的讲解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新媒介,弱化对新媒介的过度依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可融入真实的网络侵权、诈骗、谣言案例,引导学生增强网络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增强对自身网络行为的约束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新媒介道德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将近年来网络舆论中的热点问题融入进来,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分析问题本质,培养学生媒介信息鉴别能力;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将新媒介素养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以新媒介的视角分析国内外时事热点,增强本门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新媒介素养的理论知识分析境外媒体对中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歪曲评论,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抵制泛娱乐化的负面解读,帮助学生成为具有媒介素养的新时代信息传播者。
(二)媒介素养融入思政教育环境
高校应加大媒介素养的宣传力度,通过校园网站、校报、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媒介素养的相关内容,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思政教育校园环境中,在校园内部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氛围。具体实施建议如下:其一,组织讲座。高校应定期邀请媒体从业者、媒介学者来校讲座,向学生讲授关于媒介的知识,用讲座者的亲身实践经历论述某一阶段的热点话题,建立起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对新媒体时代的认知视野。在讲座中,还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网络媒体中的热点事件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对媒介信息的明辨能力和思辨能力,促进学生媒介素养全面提升[5]。其二,组建兴趣小组。高校思政工作者可组建媒介兴趣小组,布置小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质疑能力和明辨能力。如,在兴趣小组中布置社会调查、实地研究或热点问题辩论等任务,让学生借助新媒介收集更多的资料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共同探讨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知媒介,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清自身应承担的媒介责任和义务。
(三)媒介素养融入思政实践活动
高校要在思政实践活动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媒介实践机会,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具体的实践活动可包括以下方面:高校可与当地的媒体平台建立起合作关系,让学生到媒体单位亲身体验新闻策划、采写、编辑、报道的全过程,增强对媒介的感性认知;高校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三支一扶”工作,深入到农村基层开展网络媒介信息传播活动,引导学生增强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6];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利用媒介获取自己需求的信息,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多角度地阐述观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网络责任感,不断完善对社会的认知,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指导学生使用校园数据库的正确方法,鼓励学生多关注央视网、人民网、人民日报等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了解社会时事新闻,使自身始终接受正确的舆论教育,避免自己陷入谣言旋涡。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将媒介素养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占领新媒介思政教育阵地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媒介素养教育效果、坚定学生新媒体环境下理想信念的必然选择。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高校要将媒介素养融入到思政课程教学、思政教育环境和思政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优势,全面提升媒介素养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媒介素养得以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