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以及防范化解
2020-11-26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审计和统计服务中心
孙 元 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审计和统计服务中心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地方政府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开始逐步转变自身的职能。这使得原本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型政府逐渐转变成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迎合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开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政府所拥有的财政资金非常有限,不能够完全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再加上区域整体经济结构的整合,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直接使得地方政府出现了许多债务,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地方政府应当主动分析债务的形成原因,并采取具体的防范与化解策略,合理解决债务问题,提高债务风险防控能力,多方面推动地方经济的科学发展。
一、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状况分析
虽然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我国的经济水平获得了整体性的提高,但有一些地区的经济仍然较为落后,主要原因在于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这些地区为了跟上城市化进程,开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地方性政府所拥有的财力非常有限,仅仅能够完成一部分设施建设,而在面对一些大规模的设施建设需求时,往往不能够完全承担。在这样的状况下,许多地方政府都开始通过借债或者融资的方式来推动自身的发展,进而形成了地方政府债务。除了落后地区存在地方政府债务以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出现了这一状况。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往往是为了迎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环境的需求。这些地区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借债,进而也形成了一部分债务。相比较而言,经济发达地区政府的偿债能力较高,因而所涉及的债务也较大,面临非常多的债务风险,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
(一)借债渠道的监管不完善
目前,国内地方政府的借贷渠道非常多,其中的多数借贷渠道都处于严格监管的状态,但也有一些借债渠道的监管力度不足,容易出现债务风险。从现阶段的状况来看,存在监管问题的借债渠道主要包括两种:商业银行贷款和国际资本债券。商业银行贷款指的是地方政府通过金融公司等机构直接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这部分贷款往往会直接由政府担保。国际资本债券则是地方政府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一种尝试,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这两种借贷渠道不同于其他渠道,即便没有得到中央许可,地方政府也可以自行运作。由于缺乏完善的借债监控机制,这两种借债渠道的风险性非常大,但却成为了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资渠道,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
(二)借债规模与借债能力不相符
地方政府在借债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还应当了解自身的偿债能力。但许多地方政府着眼于当前的经济效益,盲目扩大借债规模,而其偿债能力已经跟不上借债内容,从而导致越来越多债务的形成,也使得地方政府面临更加严重的财政困境,很容易出现各类债务危机。虽然中央加大了对这些行为的监管力度,但依旧有地方政府会展开盲目筹资,一些时候还会采用高利率的政策,使得债务负担变得更加沉重。同时,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地方政府多方借债的状况。地方政府的借债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包括财政委、建委以及外经委等。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融资决策主体与偿还主体相互矛盾的状况,使得一些错误的投资缺乏负责方,债务风险变得愈加严重。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力度不足
如果地方政府的投资决策存在问题,那么便会导致债务风险的形成。虽然地方政府属于这些债务的主要偿还对象,负有相应的偿还责任,但他们并不是这些债务的最终偿还者。一旦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较为严重,且不具备偿还能力,为了避免这些债务危机出现进一步扩大的状况,中央政府往往会进行偿还。这一状况使得地方政府的决策者往往不愿意主动控制债务规模,也缺乏偿债风险防范机制,使得各类债务问题常有发生。同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的监管力度非常不足,许多债务问题都出现了漏洞。对于地方进政府的经济建设而言,所有经济项目的立项都需要有地方领导的共同参与,但并不能确保所有经济项目都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一旦投资决策失误,便会产生债务危机。此外,地方政府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许多经济项目都在缺乏实际论证的状况下便盲目立项,使得借债资金的利用效率相当低,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三、地方政府债务的防范与化解措施
以下从构建政府债务风险监管机制、健全债务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持续拓展地方政府财政资源入手,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措施。
(一)构建政府债务风险监管机制
为了合理应对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地方政府应当努力构建债务风险监管机制,尤其需要加强对借债渠道的科学管理,明确财政部门在政府债务监管当中的重要作用。在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以防范处理的时候,需要将所有的债务信息监管交给预算管理部门负责,建立科学的政府债务报告机制。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还应当做好债务防范与化解,每次建站都需要考虑本地的实际发展需求和偿债能力。由于传统的债务偿还机制存在较多不足,因而地方性政府还需要对其进行创新,有效降低债务偿还方面的风险,如可以建立针对性的偿债基金,来有效偿还政府的各项债务。在具体的偿还机制构建过程中,政府应当结合自身的财政状况,来制定明确的偿还时间。如果政府不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还债,还需要通过暂时借新债来缓解财务问题,坚决避免债务堆积。
(二)健全债务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
在新时期的债务监管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当做好基础的债务统计分析工作,及时了解政府债务变动状况,准确分析债务将会对财政收支产生的影响。同时,地方政府也有必要健全债务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进一步优化债务管理工作,对借债资金所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形成全面分析和预测。一旦借债资金高于偿债能力,政府便需要进行借债资金的有效缩减,避免债务危机的出现。
(三)持续拓展地方政府财政资源
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且多数借债资金都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的整体性发展,但有必要拓展地方政府的财政资源,不能任其发展为严重的财务风险。因此,地方政府应当结合偿债需求来持续拓展财政资源,以尽可能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各级政府都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来准确分析自身的偿债能力,不断拓展财政资源,提高偿债资金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地方政府在发展地区经济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着眼于当前的经济效益而盲目筹资,转而需要确保偿债能力契合借债需求,否则容易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各项职能的有效发挥。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完善的债务风险监管与应对机制,健全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功能,持续拓展地方政府的财政资源,以保障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