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方略谈
2020-11-26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孙 赓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稳定期等多个阶段,当前已经形成了相对较为稳定的发展体系。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用卡是其重要的盈利来源,但是在信用卡业务开展中也面临着很多危机,如何对这些危机进行化解,提升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成效成为了很多商业银行亟待思考的问题。要想有效化解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不仅要加强对信用卡的管理,完善管理体系,而且还要对消费者加强教育和引导,提升消费者对信用卡的认识与理解。
一、X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现状
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在1987年成立的,业务类型较为全面,总体业务有两种,即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从成立以来,X银行就快速发展起来,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发展成效,从1990年开始,公司领导决定提升对信用卡业务的拓展力度,并与多个业务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如信用卡购货业务、信用卡取现业务等,推动了X银行信用卡类型的丰富,如开发出了公务卡、学生卡、万事达卡、VISA卡等。在该年,X银行为25家分行下发了信用卡业务权利,信用卡有关的业务兑付金额为2.5亿元人民币。在后来的发展中,X银行不断提升对信用卡业务的开发力度,到2013年为止,其信用卡业务取得较大突破,累计发行的信用卡达到了500万张,在这一年银行领导开始着手开展信用卡磁条卡换芯片卡活动。
在2017年该银行信用卡有效活跃账户比率达到了46%,与上一年相比增加四个百分点,活跃账户绝对数量也不断提升,但同时客户弃卡现象也更为严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竞争方抢占客户资源。为了提升竞争力,很多商业银行开始抢占客户,在激烈的竞争下重复营销情况不断严重,各种信用卡的功能出现了重叠。且X银行在发放过信用卡之后,不注重对客户的跟踪和了解,难以满足重点客户的发展需求,导致很多客户被同行“挖走”。
通过对X银行近年来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在2018年该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出现了378起风险事件,牵扯到的资金规模达到7 000余万元,对这些风险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主要产生原因在于虚假材料申请、内部工作者违规操作两个方面。因为没有做好内部管理,现有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所以导致X银行面临较大的信用卡风险,这也说明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二、X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所面临问题的原因
X商业银行不断拓宽自身的信用卡业务领域,在信用卡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因为诸多原因的影响,也面临着较大的信用卡风险。比如,内部员工为了完成业绩而存在道德风险,出现欺诈办卡的行为。某互联网服务公司提供欺诈代办信用卡的业务,X银行部分职工参与其中,借助于国家政策漏洞以及监管缺失等进行欺诈办卡,导致银行受到了诸多经济损失。后来参与职工被清退,互联网公司被查处,但X银行的损失难以及时追回,面临着诸多损失。再比如,不法分子借助于人工审查有关的漏洞顶办信用卡的现象也在X银行发生过。由陈某、徐某等共同组成的诈骗团伙,对部分人员的身份证进行了盗取,并利用这些身份证件在X银行冒名办理了二十张信用卡,然后采用转卖、透支等形式取得非法收益,也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损失。这些事件的存在都反映出X银行对信用卡管理还存在不足,亟待进一步提升对信用卡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将X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为如下几个:
(一)审批流程不够完善
在X银行信用卡审批过程中,审批人员存在较强的主观因素,比如在对申请人信息进行初审的时候,一线人员通常难以准确判断其证件的一致性,而在后续审批时,因为不能再次亲见,所以难以对信息进行详细复审,只能依据有关的规章制度做出流程性审批,也难以详细探究申请人的具体情况,并对其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辨别,这就为风险产生留下了契机。因为审批流程不完善,人为主观判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所以很容易导致X银行信用卡风险的增加。
(二)工作者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低下
整体来看,X银行信用卡业务审批者普遍存在不专业的现象,特别是一线人员更是存在业务能力欠缺的问题,很多工作者为了完成业绩而主观上更倾向于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客户审批成功,并不考虑风险有关的问题。而对于信用卡业务来说,其与其它的业务并不相同,前端风险管理是整个风险管理的核心,受制于这种情况,很难取得良好的前端管理效果。由于业绩与风险之间相互矛盾,一线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且与审核者之间没有做好岗位隔离,导致X银行失去了前端审核的有效性。而后端风险管理又缺乏完善的资料信息,所以加剧了风险的产生,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增多。
(三)对信用卡客户动态管理力度不够
当前X银行在对信用卡客户管理的时候大都采用的是静态管理形式,并没有构建科学的动态管理体系,没有构建完善的信用卡客户数据信息库,而特约商户、持卡人等都在不断变化,比如收入情况变化、工作状态变化等,也导致其风险不断增加。比如,该银行对信用卡客户提额、停用等没有做到关注和跟踪,且没有及时反馈特约商户的营业变化情况,在其客户名单中有公司运营失败而继续享受高额度的情况,加剧了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时也有一些企业高管额度一直处于起初的30 000元上。
三、X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措施
X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所面临的问题,及风险成因具有普遍性特征,并非其一家银行存在这些问题,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在信用卡风险管理上都存在这些问题,通过对X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措施,也可为其它商业银行提供参考的价值。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审批流程
X商业银行必须要对自身现有的信用卡审批流程进行健全和完善,要重视前端管理,提升对客户信息的搜集和审核力度,将风险控制在前端。这就必须要提升对客户证件的一致性审核水平。在审核个人用户信用卡的时候,必须要做到亲见客户本人、亲见其签字、亲见其证件,一线营销者应当陪同客户到发卡行办理有关工作,与风险主管共同深刻证件信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同时,还要根据现有情况对审批流程进行改革和优化,比如要提升营销端与风控端的融合,网点要与信用卡中心合作构建统一科学的管理机制,对每一个步骤的工作进行完善,做好审核原则、审核标准等的建设,切实讲责任落实到岗。另外,还要提升风险审核人员的黏性,对后备人员进行科学培训,降低因为岗位变化而出现审核漏洞的情况。
(二)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责任心
商业银行信用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以及综合素质也会对商业银行产生重要影响,要想降低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必须要注重对工作人员的教育,促进其综合素质与责任心的提升。第一,商业银行要定期对自身的信用卡业务者开展培训,主要将培训内容定位在风险管理、责任划分等方面,使业务人员通过系统培训和思考,明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会为了一时的业绩而忽视风险,造成大错;第二,要科学划分业绩标准。在传统模式下,很多商业银行都会为信用卡工作者划分目标任务,比如规定每个月必须要完成多少个办卡业务,这样会导致营销人员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各种手段鼓励客户办卡,并不考虑办卡以后客户是否会正常使用,或者会降低对客户信息审核的主观性。对此要进行改革,比如可以在要求办卡数量的同时,对办卡质量提升关注度,鼓励营销人员关注客户办卡以后的运用情况,并根据客户的诚信情况、对信用卡的运用情况等为其发放有关的奖励;第三,鼓励营销人员参与到客户贷后管理过程中。因为营销人员通常对客户的情况最为了解,并且很多人员会保留着客户的联系方式,所以银行可以将他们纳入到贷后管理过程中,构建风险监督体系或者反馈机制等,根据具体的反馈情况为营销人员发放奖励,激发其贷后管理的积极性,更好地帮助银行降低信用卡风险。
(三)提升对客户的动态化管理力度
对客户进行动态化管理,不仅能够帮助银行更深入地了解客户发展情况,及时找出信用卡业务中面临的风险,降低损失,而且还能够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找出重新开发客户的切入点,对客户的潜在潜力进行挖掘,实现银行收益的最大化。银行要对信用卡客户划分类别,分为优质客户、中等客户和低端客户三个类别,对于低端客户来说,银行要及时监控其发展情况,了解这类客户是否存在违约风险等,如果存在风险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对于中等客户和优质客户来说,也要进行监管,但是可以适当拉长监管间隔,如每半年对客户的还款情况、消费情况等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做出额度提升的决定。另外,还要运用新手段和新方式对客户的信息进行汇总,如对优质客户进行进一步开发,了解其在其它方面的需求,比如理财产品方面的需求,根据具体信息为其推送有关的理财产品,进一步对其潜力进行开发,促进银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结语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还面临着诸多不足,这些风险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着较大的损失,因此在新时代下,必须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提升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的重视度,并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文章以X商业银行为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信用卡风险的同时,提出对应的完善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