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
2020-11-26戚丽影辽宁天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戚丽影 辽宁天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概述
(一)成本管理与控制内涵
成本管理内涵。成本管理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其泛指成本核算、分析、决策、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内涵。成本控制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某一估计成本作为标准,为保证不出现偏差而执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二)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意义
有利于降本增效。收入-费用=利润,因此,在企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要想使企业利润增加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降低成本。通过成本管理与控制可以有效保证支出的合理性,进而实现以较低的成本投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有利于规避风险。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是系统性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且达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要求的体系。通过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够更详细的反映企业运营流程中的各项成本费用的组成,避免一些违法违规的资金占用情况,避免资金浪费,同时能够避免企业进行一些效益低下的项目投资,从而规避资金浪费、投资失败等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二、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存在问题
(一)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识薄弱
一些企业对于成本管理与控制不重视,成本管理与控制落实不到位,没有将其应用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只考虑达成既定目标,却并不确定这一目标的合理性。虽然产值增加会使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减少,但为了保证达到较高的产值可能存在职工加班工作的情况,这使得单位产品的人工费增加,机器超负荷运转可能导致机器设备损耗超比例增加,产量过高可能导致无法全部销售使得产品出现库存积压,长此以往必定会导致产品出现减值迹象,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会导致产品的销售净利率下降,会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很多人主观认为成本管理与控制仅仅与财务部门相关,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涉及到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生产运营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需要全体人员相互配合的工作。
(二)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不健全
由于企业并未更新对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认识,企业相关的管理与控制制度依然陈旧或不存在成文的制度,有些企业虽然存在相关制度,但制度条款内容不够详细,使得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无法合理落实,使得已有的制度流于形式。并且一些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与销售过程成本的控制,忽视了其他成本影响项目,例如采购过程中采购材料的成本会直接影响企业总成本。其次,采购材料的质量也会影响总成本,质量较差的材料可能导致企业生产过程出现过度损耗和浪费,同时材料质量差也能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这可能会增加企业的售后支出,甚至面临法律纠纷,因此企业应制定健全成本管理与控制制度。
(三)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缺失也使得成本管理与控制效果不理想。企业在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只关注于产品的生产以及销售,并没有从源头上关注产品设计的合理性,若产品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不好,可能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控存在欠缺,也可能是产品设计本身存在缺陷,导致其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进而导致企业销售情况不理想,从而导致企业与该产品有关的效益不够好。因此,我们发现一个企业要想更好的运行,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至关重要,只能明确责任,奖惩分明,才能更好的激发各部门管理者及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四)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有些企业虽然重视成本管理与控制,但是却没能将管控意识与管理方法同步更新,导致管控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即很多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单一且落后,企业循规蹈矩的按照过去的方法执行,却并没有考虑到由于企业的不断变化,陈旧的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下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创新精神,并没有针对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并改进适应本企业现实情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没有有效的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降低了成本管理与控制相关的信息在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传递,使得成本管理与控制流于形式,而没能很好的得到执行。
三、强化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一)增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意识
首先,应该使管理层意识到成本与企业利润息息相关,要想达到更高的利润水平,控制成本势在必行。只有管理层的意识提高才能使其更加关注成本管理与控制,才能够更加有效的促使其他相关工作人员重视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其次,应扩大成本管理与控制涵盖范围,不应仅仅关注在产品生产环节的管理与控制,应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综合考量,以达到成本管控的预期目标。最后,成本管控意识的提高不应仅局限于管理层,应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增加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宣传与培训,增强全体员工的意识,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增强各部门员工的协作管控意识。
(二)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
在提高管理层及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识的基础上,还应该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否则没有教好的依据,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也将难以落实、执行。企业建立的成本管控体系应涵盖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以及售后的全过程,且不仅包括事后控制,还应该涵盖事前控制以及事中控制。事前应当做好成本预算,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事中以确定的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为依据进行成本控制,事后针对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以进一步的改进完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并不是一经确定就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改变完善的过程。
(三)完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绩效考核机制
为了保证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更好的落实,还应当完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员工的绩效与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结果相结合,对于成本管理与控制运行效果较好的岗位或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如绩效工资、额外的带薪休假、免费培训等机会,促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企业还可以设置成本中心或者责任中心,对于未按照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执行相关事务的部门应当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明确这一原因是否是客观的必然性导致的,如果偏差表明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制定不合理,则应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改进,若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员应该负有一定责任的,明确责任人,对于其实行一定的惩罚措施,以起到约束作用。
(四)优化成本管理方法
陈旧的成本管理方法已无法与持续发展的企业的成本管理相匹配,应当不断优化成本管理方法,将新技术融入到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将大数据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相结合,以使企业的成本管理不断改进,以保证成本管理更好的落实,同时可以组织员工进行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使企业员工能够更好的掌握新技术下的成本管理方法,在知识更新的同时使员工掌握更前沿的专业技能,提升个人的知识储备,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以保证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更好的实施和运行。■